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包括有上壳、中壳、底壳、过滤机构、启动电源和控制系统,上壳盖设在中壳上,中壳盖设在底壳上,控制系统与过滤机构电性连接,启动电源设置在底壳上且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过滤机构包括有过滤组件和换风组件,过滤组件安装在中壳上,换风组件安装在中壳与底壳之间,换风组件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控制系统安装在中壳上。外界空气可以通过同一轴线上的上壳直接进入到中壳过滤组件中,马上进行过滤空气中的杂质,能够快速地净化空气,外界空气不需要过多流动经过多层壳体到底部才能实现净化,换风组件安装在中壳与底壳之间,换风组件可以把过滤好的空气排出,以至于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提高净化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器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普及,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塑料结构内饰、燃油系统等会释放各种污染物,由于汽车空间相对狭小,且大多数情况下车窗、门都处于关闭状态,车内的空气不流通容易产生细菌、异味等,大大降低了车内空气的质量,对人体健康不利。而在行驶途中打开车窗或使用外循环,则车外污染空气、浮尘等进入车内,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因此需要车载空气净化器进行过滤空气,然而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结构复杂,其过滤方式不够便捷,需要穿过或绕过多从壳体进入到滤芯中进行过滤,其过滤效果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 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其包括有其包括有上壳、中壳、底壳、过滤机构、启动电源和控制系统,所述的上壳盖设在所述的中壳上,所述的中壳盖设在所述的底壳上,所述的控制系统与所述的过滤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的启动电源设置在所述的底壳上且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的过滤机构包括有过滤组件和换风组件,所述的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的中壳上,所述的换风组件安装在所述的中壳与所述的底壳之间,所述的换风组件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安装在所述的中壳上,所述的上壳、所述的中壳、所述的过滤组件和所述的换风组件位于同一轴线上以至于快速净化空气。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中壳设有用于安置所述的过滤组件的安装槽。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装槽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与所述的换风组件相通。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过滤组件包括有光触媒、活性炭、合成纤维、HEAP高效材料光触媒、活性炭、合成纤维合HEAP高效材料。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换风组件包括有无叶风机和蜗壳风管,所述的无叶风机设置在所述的蜗壳风管内部。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壳设置有离子发生器。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的蜗壳风管侧边,且位于所述的蜗壳风管的蜗壳出风口处。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启动电源设置在所述的底壳上位于所述的蜗壳风管另一侧边,所述的启动电源还配备有与汽车连接充电用的电源连接线。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壳设有第一底壳出风口和第二壳出风口,所述的第一底壳出风口对应所述的所述的蜗壳风管的蜗壳出风口,所述的第二壳出风口对应所述的
启动电源用于散热。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壳底部设有防滑垫。
[0015]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过滤组件安装在中壳上,上壳盖设在中壳上,外界空气可以通过上壳直接进入到中壳过滤组件中,马上进行过滤空气中的杂质,能够快速地净化空气,外界空气不需要过多流动经过多层壳体到底部才能实现净化,换风组件安装在中壳与底壳之间,换风组件可以把过滤好的空气排出,以至于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上壳、中壳、过滤组件和换风组件位于同一轴线上以至于快速净化空气,提高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参考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其包括有上壳1、中壳2、底壳3、过滤机构4、启动电源5、控制系统6和离子发生器7,其中:
[0020]参考图1、2所示,过滤机构4包括有过滤组件41和换风组件42,过滤组件41包括有光触媒、活性炭、合成纤维、HEAP高效材料光触媒、活性炭、合成纤维合HEAP高效材料,能快速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0021]换风组件42包括有无叶风机421和蜗壳风管422,无叶风机421设置在蜗壳风管422内部。无叶风机421能够更好地起到静音效果,使用起来能让驾驶员听不到烦躁的噪音,蜗壳风管422用于把净化好的空气顺着同一个方向有效地排出。
[0022]参考图1、2所示,上壳1上设有若干个长短不一的条形孔槽11,此形状美观,且外界空气能够全方位快速地进入到上壳1内部后快速与中壳2上的过滤机构4的过滤组件41发生反应净化空气。
[0023]参考图1、2所示,中壳2设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用于安置过滤组件41。安装槽21上开设有通孔211,通孔211与换风组件42相通,便于气流在通过滤组件41后净化后进入换风组件42中排出。
[0024]参考图1、2所示,底壳3上安装有换风组件42、启动电源5和离子发生器7,离子发生器7设置在蜗壳风管422侧边,且位于蜗壳风管422的蜗壳出风口处,离子发生器7释放带负电荷的负离子与漂浮在空气中带正电荷的烟雾粉尘进行电极中和,使其自然沉积,从而达到清新空气、消烟除尘。启动电源5设置在底壳3上位于蜗壳风管422另一侧边,启动电源5用于提供电源给无叶风机421工作,启动电源5还配备有与汽车连接充电用的电源连接线51,电源连接线51能够在启动电源5没电时直接连接汽车对启动电源5进行充电或者汽车直接提供电源。底壳3设有第一底壳出风口31和第二壳出风口32,第一底壳出风口31对应蜗壳风管422的蜗壳出风口,第二壳出风口32对应启动电源5用于散热,底壳3底部设有防滑垫33,
能够避免放置在车上滑动。
[0025]参考图1、2所示,控制系统6安装在中壳2上,控制系统6与过滤机构4电性连接,启动电源5与控制系统6电性连接,换风组件42的无叶风机421与控制系统6电性连接,控制系统6控制换风组件42工作,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控制系统6操控换风组件42工作。
[0026]参考图1、2所示,使用时,污浊的空气从上壳1的条形孔槽11进入,进入到中壳2中的过滤组件41上,通过滤组件41的光触媒、活性炭、合成纤维、HEAP高效材料光触媒、活性炭、合成纤维合HEAP高效材料把污浊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掉,净化后的空气进入到设置在底壳3中的换风组件42内,通过换风组件42中无叶风机421把净化后的空气从蜗壳风管422中送出,在送出的同时经过离子发生器7,离子发生器7能够进一步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把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净化好的空气从底壳3的第一底壳出风口31送出,采用上壳1、过滤组件41和换风组件42位于同一轴线上这样的结构能够把车内污浊的空气快速的进行净化,提高车内的空气环境。并且空气是直接从上往下进入一步到底进行净化,外界空气不需要过多流动经过多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上壳(1)、中壳(2)、底壳(3)、过滤机构(4)、启动电源(5)和控制系统(6),所述的上壳(1)盖设在所述的中壳(2)上,所述的中壳(2)盖设在所述的底壳(3)上,所述的控制系统(6)与所述的过滤机构(4)电性连接,所述的启动电源(5)设置在所述的底壳(3)上且与所述的控制系统(6)电性连接,所述的过滤机构(4)包括有过滤组件(41)和换风组件(42),所述的过滤组件(41)安装在所述的中壳(2)上,所述的换风组件(42)安装在所述的中壳(2)与所述的底壳(3)之间,所述的换风组件(42)与所述的控制系统(6)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6)安装在所述的中壳(2)上,所述的上壳(1)、所述的中壳(2)、所述的过滤组件(41)和所述的换风组件(42)位于同一轴线上以至于快速净化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壳(2)设有用于安置所述的过滤组件(41)的安装槽(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槽(21)上设有通孔(211),所述的通孔(211)与所述的换风组件(42)相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辉豪电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