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043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包括道路主体,所述道路主体包括沥青层、第一碎石层、混凝土层、第二碎石层、地基层,雨水落到道路主体上后,会依次渗透到各层内,且同时也会从左右侧渗出,并从进水口流入到下水道内,大大减少道路主体内的含水量,使得道路主体内的水会快速流失,进而减少道路主体被雨水浸泡的时间,提升了道路主体的寿命,通过盖板和过滤板分别将大型和小型杂物过滤,避免杂物堵塞,且通过将盖板取出后,将过滤板从下水道内取出,既可将过滤板上较小的杂质清理掉,清理垃圾更方便,无需环卫人员再从排水管道内清理垃圾,能够减轻环卫人员的劳动强度。够减轻环卫人员的劳动强度。够减轻环卫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路面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沥青路面。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
[0003]现有技术中的沥青路面,雨水十分容易在沥青路中积存,进而使沥青路长时间被水浸泡,使得沥青路的寿命大大降低。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沥青路面易被雨水渗入侵蚀而损坏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沥青路面,包括道路主体,所述道路主体包括沥青层、第一碎石层、混凝土层、第二碎石层、地基层,所述沥青层、第一碎石层、混凝土层、第二碎石层、地基层依次上下设置,所述道路主体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下水道。
[000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下水道内壁的左右耳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条,两块所述支撑条的顶面共同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顶面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道路主体内嵌的顶部活动套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面抵触在支撑板的顶面,两块所述支撑板相向侧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拉杆。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水道前侧的左右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下水道后侧的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相配合。
[000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下水道靠近道路主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沥青层、第一碎石层、混凝土层、第二碎石层相对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表面开设有漏水开口,所述盖板的顶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铰接有把手。
[001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雨水落到道路主体上后,会依次渗透到各层内,且同时也会从左右侧渗出,并从进水口流入到下水道内,大大减少道路主体内的含水量,使得道路主体内的水会快速流失,进而减少道路主体被雨水浸泡的时间,提升了道路主体的寿命;
[0013]2、通过盖板和过滤板分别将大型和小型杂物过滤,避免杂物堵塞,且通过将盖板取出后,将过滤板从下水道内取出,既可将过滤板上较小的杂质清理掉,清理垃圾更方便,无需环卫人员再从排水管道内清理垃圾,能够减轻环卫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4]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剖图;
[0016]图2为本实施例中下水道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施例中盖板、收纳槽、把手的俯视图。
[0018]图中:1、道路主体;101、沥青层;102、第一碎石层;103、混凝土层;104、第二碎石层;105、地基层;2、下水道;3、进水口;4、支撑条;5、过滤板;6、支撑板;7、盖板;8、拉杆;9、卡槽;10、卡块;11、漏水开口;12、收纳槽;1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沥青路面,包括道路主体1,道路主体1包括沥青层101、第一碎石层102、混凝土层103、第二碎石层104、地基层105,沥青层101、第一碎石层102、混凝土层103、第二碎石层104、地基层105依次上下设置,道路主体1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下水道2,下水道2前侧的左右侧均开设有卡槽9,下水道2后侧的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0,卡块10与卡槽9相配合;
[0025]雨水落到道路主体1上后,会渗透到101内,雨水依次渗透到沥青层101、第一碎石层102、混凝土层103、第二碎石层104内,并且雨水同时也会从左右侧渗出,雨水从进水口3流入到下水道2内,进而大大减少道路主体1内的含水量,使得道路主体1内的水会快速流失,进而减少道路主体1被雨水浸泡的时间,提升了道路主体的寿命。
[0026]实施例2:
[0027]每个下水道2内壁的左右耳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条4,两块支撑条4的顶面共同放置有过滤板5,过滤板5顶面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道路主体1内嵌的顶部活动套设有盖板7,盖板7的底面抵触在支撑板6的顶面,两块支撑板6相向侧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拉杆8,每个下水道2靠近道路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3,进水口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进
水口3分别与沥青层101、第一碎石层102、混凝土层103、第二碎石层104相对应,盖板7的表面开设有漏水开口11,盖板7的顶面开设有收纳槽12,收纳槽12内铰接有把手13。
[0028]当垃圾物随雨水等经过盖板2上的进水孔进入到排水管道1内部时,会被过滤装置3阻挡。当需要清理排水管道1内的垃圾时,环卫人员只需拉开盖板2,则盖板2通过连接件4带动过滤装置3上移,过滤装置3同时将垃圾带上来,环卫人员只需用扫帚、铁锹或者铲子将过滤装置3上的垃圾清除即可,清理垃圾更方便,无需环卫人员再从排水管道1内清理垃圾,能够减轻环卫人员的劳动强度。
[0029]工作原理:雨水落到道路主体1上后,会渗透到101内,雨水依次渗透到沥青层101、第一碎石层102、混凝土层103、第二碎石层104内,并且雨水同时也会从左右侧渗出,雨水从进水口3流入到下水道2内,进而大大减少道路主体1内的含水量,使得道路主体1内的水会快速流失,进而减少道路主体1被雨水浸泡的时间,提升了道路主体的寿命,当垃圾物随雨水等经过盖板2上的进水孔进入到排水管道1内部时,会被过滤装置3阻挡。当需要清理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路面,包括道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主体包括沥青层、第一碎石层、混凝土层、第二碎石层、地基层,所述沥青层、第一碎石层、混凝土层、第二碎石层、地基层依次上下设置,所述道路主体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下水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下水道内壁的左右耳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条,两块所述支撑条的顶面共同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顶面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道路主体内嵌的顶部活动套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面抵触在支撑板的顶面,两块所述支撑板相向侧的底部共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庆罗锐张承华王运茹唐前飞石雨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城投重交再生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