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816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4
电动致动器具备能够正反转的电动马达和将该电动马达的旋转转换为螺纹轴的往复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具备被所述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的螺母和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螺合插通于该螺母的所述螺纹轴,其中,通过在所述螺母的轴向一端内周形成具有比该螺母的螺纹孔的直径大的外径而能够收纳润滑剂的润滑剂保持部,设置覆盖该润滑剂保持部的轴向开口端的盖部件,能够通过充分进行螺母与螺纹轴的螺合部的润滑而抑制该螺合部的磨损从而提高螺母和螺纹轴的耐久性。从而提高螺母和螺纹轴的耐久性。从而提高螺母和螺纹轴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致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将能够正反转的电动马达的旋转转换为螺纹轴的往复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的电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致动器具备能够正反转的电动马达和将该电动马达的旋转转换为螺纹轴的往复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如果运动转换机构的螺母由于电动马达而正反转,则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螺合插通于该螺母的螺纹轴进行往复直线运动。这样的电动致动器例如在车辆的电动驻车制动装置中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在具备该电动致动器的电动驻车制动装置中,如果鼓式制动器内的驻车制动杆通过电动致动器的螺纹轴的往复直线运动而从解除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则制动蹄被按压于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鼓的内周面,通过在两者间产生的摩擦阻力,车轮的旋转被制动而车辆成为驻车制动状态。而且,如果使电动致动器的电动马达从驻车制动状态反转,则驻车杆从工作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而制动蹄从制动鼓的内周面离开,车辆的驻车制动状态被解除。
[0004]在电动致动器的运动转换机构中,由于螺合插通于旋转的螺母的螺纹轴相对于螺母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因而存在在该螺纹轴与螺母的螺合部产生滑动摩擦、在两者的螺合部发生磨损这一问题。
[0005]于是,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与螺纹轴的外螺纹部螺合的螺母的内螺纹部上端形成油槽且在该油槽存留润滑油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存留于油槽的润滑油通过螺纹轴与螺母的相对旋转而从油槽被引出,润滑油供给到螺纹轴的外螺纹部与螺母的内螺纹部的整个螺合部分而用于该螺合部分的润滑。
[0006]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向与螺杆(螺纹轴)螺合的螺套(螺母)埋入固体润滑剂并且在该螺套的上下端设置固体润滑剂挡板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埋入于螺套的固体润滑剂由于固体润滑剂挡板而不会从螺套脱出,因而螺杆与螺套的螺合部的润滑由固体润滑剂稳定地进行。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06223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32813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3-0144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3]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电动致动器中,如果为了对螺母与螺纹轴的螺合部进行润滑而向螺纹轴涂布润滑脂等润滑剂,则润滑剂通过螺母的旋转而进入螺母的内部从而用于
该螺母与螺纹轴的螺合部的润滑,但会产生以下问题。
[0014]即,如图8(a)、(b)所示,如果螺纹轴103在箭头方向上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则涂布于该螺纹轴103的润滑剂被螺母108扫动而存留在该螺纹轴103的轴向两端部(移动极限附近)。并且,如果润滑剂存留在螺母108的端面,则该润滑剂会因基于螺母108的旋转的离心力而向周围飞散。因而,会产生在螺纹轴103的轴向中央部(图示A部分)润滑剂不足而产生油膜短缺、促进该部分磨损的问题。
[0015]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润滑构造中,由于油槽形成于螺母的内螺纹部上端,因而存在应用被限定于螺母、螺纹轴在纵向上配置的结构的问题。
[0016]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的润滑构造,由于润滑剂限定为固体润滑剂,因而存在其应用范围窄的问题。
[001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充分进行螺母与螺纹轴的螺合部的润滑而抑制该螺合部的磨损从而提高螺母和螺纹轴的耐久性的电动致动器。
[0018]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9]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在于,电动致动器具备能够正反转的电动马达和将该电动马达的旋转转换为螺纹轴的往复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具备被所述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的螺母和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螺合插通于该螺母的所述螺纹轴,在该电动致动器中,在所述螺母的轴向一端内周形成有具有比该螺母的螺纹孔的直径大的外径而能够收纳润滑剂的润滑剂保持部,设有覆盖该润滑剂保持部的轴向开口端的盖部件。
[0020]在所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一体地具备盖部和与所述螺母同轴的筒部,通过使在所述筒部的内周形成的凸部与在所述螺母的外周形成的凹部嵌合或使在所述螺母的外周形成的凸部与在所述筒部的内周形成的凹部嵌合,将所述盖部件安装于所述螺母。
[0021]在所述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于,在所述盖部的内周形成有圆筒状的刮刀部,将该刮刀部的内径设定为比所述螺纹轴的外径稍大而在该刮刀部与所述螺纹轴之间形成径向的微小间隙。
[0022]在所述第二或第三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筒部的外径为所述螺母的外径以下。
[0023]在所述第一至第四任一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由橡胶材料构成。
[002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即使由于螺母的旋转而螺纹轴进入螺母内,涂布于该螺纹轴的润滑剂也会保持于螺母的润滑剂保持部,因此不会在螺母的端面存留多余的润滑剂,存留的润滑剂不会因基于螺母的旋转的离心力而向周围飞散。并且,存留于螺母的润滑剂保持部的润滑剂在螺纹轴从螺母出来时向该螺纹轴涂布,但该润滑剂的涂布量受盖部件限制,因此,必要且充足的量的润滑剂遍及螺纹轴的大范围涂布。其结果是,不会产生螺纹轴的局部性的润滑剂不足(油膜短缺),螺母与螺纹轴的螺合部的润滑得以充分进行,螺合部的磨损受到抑制而螺母和螺纹轴的耐久性得以提高。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能够通过凹凸嵌合以单触式简单地将盖部件安装于螺母的外周。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由于将形成于盖部件的盖部的内周的刮刀部的内径设定为比螺纹轴的外径稍大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径向的微小间隙,因而存留于螺母的润滑剂保持部的润滑剂被刮刀部刮取而以规定厚度均一地涂布于螺纹轴。在该情况下,由于刮刀部不与螺纹轴接触,因而在两者间不产生摩擦阻力,螺纹轴能够无阻力地顺畅滑动。另外,由于刮刀部不会从螺纹轴受到外力,因而能够防止该刮刀部的损伤从而提高盖部件的耐久性。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通过使盖部件的筒部的外径为螺母的外径以下,在装配盖部件而将螺母向径向轴承装配时,能够以盖部件不与径向轴承干涉的方式组装。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由于将盖部件利用柔软且富有弹性的橡胶材料构成,因而即使在该盖部件万一与螺纹轴发生了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盖部件的损伤从而提高其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致动器的立体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致动器的平剖视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致动器的螺母和螺纹轴部分的平剖视图。
[0033]图4是图3的4部放大细节图。
[0034]图5是图4的5

5线剖视图。
[0035]图6是图4的6

6线剖视图。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动致动器(1),具备能够正反转的电动马达(2)和将该电动马达(2)的旋转转换为螺纹轴(3)的往复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4),所述运动转换机构(4)具备被所述电动马达(2)驱动而旋转的螺母(8)和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螺合插通于该螺母(8)的所述螺纹轴(3),所述电动致动器(1)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母(8)的轴向一端内周形成有具有比该螺母(8)的螺纹孔的直径大的外径而能够收纳润滑剂的润滑剂保持部(21),设有覆盖所述润滑剂保持部(21)的轴向开口端的盖部件(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22)一体地具备盖部(22A)和与所述螺母(8)同轴的筒部(22B),通过使在所述筒部(22B)的内周形成的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碓井广地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