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河子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大田用二氧化碳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69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田用二氧化碳输送机构,包含输气主管道和输气支管道(1),所述输气支管道(1)与所述输气主管道连通,该输气支管道(1)可布设于大田中各作物行间,该输气支管道(1)上根据作物类型和种植密度开设有孔口,所述孔口间隔为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田用二氧化碳输送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田间二氧化碳供给
,尤其设计一种大田用二氧化碳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业生态系统,尤其是冬春设施农业生产环境中,CO2变幅较大,CO2浓度常常处于深度亏缺状态。研究表明,增加CO2浓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植物的光合碳捕获能力,同时,CO2浓度的增加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作物的碳固定能力,提高产量水平。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CO2补给对于植物的高效生产意义重大。
[0003]而且根据FACE(增加二氧化碳)试验,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并未达到作物生长的饱和点,也就是说,继续提高作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继续提高其光合能力和生物量积累,进而提高产量。
[0004]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对大田中作物进行二氧化碳补给,就需使用对应的输气管道将二氧化碳气肥运输至大田。但是,在2022年的实际试验中我们采用滴头间距15cm管壁厚度0.4mm的内镶贴片式滴灌带作物输气管道使用时,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滴灌带滴头间距和滴头孔径未作出改良,滴头孔径较大,滴头间距较小,使得CO2气体扩散速率较快从而造成靠近气源端气体压力充足,但远离气源端气体压力较小,如此将导致二氧化碳扩散不均匀。进一步,我们尝试采用增加供气压力的方式以保证远离气源端供气压力充足,但实行过程中发现直接采用现有滴灌带难以承受较大的输气压力,因此使得远离气源端供气压力不足的问题仍未得到较好解决,影响供气效果,进而影响作物的光合能力。
[0005]基于此,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大田用二氧化碳输送机构,旨在保证远离气源端供气压力,从而提高大田中碳补给效率,提高作物光合速率,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该输送机构上的孔口根据作物类型和种植密度等指标进行开设,管壁厚度根据供气压力做出适当调整,如此可减小不同位置的孔口间的压力差,解决了使用现有管道存在的气压随距气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气体扩散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田用二氧化碳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上的孔口根据作物类型和种植密度等指标进行开设,如此可减小不同位置的孔口间的压力差,利用该输送机构中设置于各作物行间的输气支管道1可将二氧化碳通过其上的孔口缓慢、均匀扩散至作物周围,实现大田中碳补给的有效利用,进而提高作物光合速率,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解决了使用现有管道存在的气压随距气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气体扩散不均匀的现象。
[000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田用二氧化碳输送机构,包含输气主管道和输气支管道(1),所述输气支管道(1)与所述输气主管道连通,该输气支管道(1)可布设于大田中各作物行间,该输气支管道(1)上根据作物类型和种植密度开设有孔口,所述孔口间隔为15

35cm,孔
径大小为0.02

0.2cm,利用该输气支管道(1)可将二氧化碳缓慢、均匀扩散至作物周围。
[0008]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输气支管道(1)为水气一体管路,该水气一体管路为单管结构或为主副管结构;
[0009]当水气一体管路为单管结构时,该水气一体管路的管壁厚度为0.85

0.95mm,且其上开设的相邻两开孔(11)间隔为29

31cm,各开孔(11)的孔径为0.15

0.17cm;
[0010]当水气一体管路为主副管结构时,主管(12)管径大于副管(13)管径,且主管(12)和副管(13)一体成型,其中,主管(12)为疏水管道,该输水管道上设有多组滴孔(121),副管(13)为输气管道,该输气管道上设有多组气孔(131),所述疏水管道的管壁厚度为0.35

0.45mm,所述输气管道的管壁厚度为0.85

0.95mm,所述疏水管道上滴孔(121)的间距为Ncm,所述输气管道上气孔(131)的间距为N+5cm,且气孔(131)的孔径随气孔(131)间距的增加而增加。
[0011]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输气支管道(1)设置于地膜(2)上,该地膜(2)厚度为0.008

0.012mm,宽度为2.20

2.30m。
[0012]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输气支管道(1)包含多组,该多组输气支管道(1)分别与所述输气主管道连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该焊缝跟踪装置的优势在于:本申请该输气机构中的输气支管道1设置于大田中各作物行间,同时,该输气支管道1上的孔口根据作物类型和种植密度等指标进行开设,如此可减小不同位置的孔口间的压力差,实现整条输气支管道1上各孔口处二氧化碳的扩散速度基本相同,进而确保不同位置的作物冠层具有基本等量的二氧化碳浓度,如此可提高大田中碳补给效率,提高作物光合速率,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避免了使用现有管道存在的气压随距气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气体扩散不均匀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气支管道为单管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气支管道为主副管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管结构的输气支管道设置于地膜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副管结构的输气支管道设置于地膜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气支管道设置于地膜上下两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输气支管道1,开孔11,主管12,滴孔121,副管13,气孔131,地膜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用作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及其应用。
[0022]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田用二氧化碳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包含输气主管道和与输气主管道连通的输气支管道1,输气支管道1可布设于大田中各作物行间,该输
气支管道1上根据作物类型和作物种植密度开设有孔口,孔口间隔为15

35cm,孔口孔径大小为0.02

0.2cm,在输气支管道1上设置该结构的孔口,可减小不同位置的孔口间的压力差;利用该结构的输气支管道1不仅可将二氧化碳缓慢扩散至作物周围,且还可确保输气支管道1的不同位置具有基本等同的排气气压,也即确保输气支管道1的不同位置具有等量、均匀的二氧化碳释放量,避免使用现有管道存在的气压随距气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气体扩散不均匀的现象;本实施例中,孔口在各管道上的设置方式可选单侧开口、两侧开口或120度间隔三侧开口等,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输气支管道1包含多组,该多组输气支管道1分别与输气主管道连通。
[0024]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该输气支管道1为水气一体管路,该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田用二氧化碳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输气主管道和输气支管道(1),所述输气支管道(1)与所述输气主管道连通,该输气支管道(1)可布设于大田中各作物行间,该输气支管道(1)上根据作物类型和种植密度开设有孔口,所述孔口间隔为15

35cm,孔径大小为0.02

0.2cm,利用该输气支管道(1)可将二氧化碳缓慢、均匀扩散至作物周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田用二氧化碳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支管道(1)为水气一体管路,该水气一体管路为单管结构或为主副管结构;当水气一体管路为单管结构时,该水气一体管路的管壁厚度为0.85

0.95mm,且其上开设的相邻两开孔(11)间隔为29

31cm,各开孔(11)的孔径为0.15

0.17cm;当水气一体管路为主副管结构时,主管(12)管径大于副管(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黎陈云瑞李自良张玉洁崔宁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