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肥供应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27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合成气肥供应站,涉及气肥合成技术领域,该合成气肥供应站,包括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汽化器、混合罐和储气罐组,所述混合罐的外侧安装有固体肥料输送导管;合成气肥供应站,过混合罐的设置,在供应站使用过程中,将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内部的液态二氧化碳通过汽化器进行气化、过滤器进行过滤,通过调压器将气态二氧化碳进行降压,通过气动阀导入到混合罐中,在将固体肥料通过固体肥料输送导管导入混合罐中与气态二氧化碳混合,得到混合气肥,在通过三组气肥输送管将气肥储存至储气罐组中,部分通过两组出站管道流入到大棚环境中,从而为大棚提供混合气肥,结构简单,有利于混合气肥的不断供应。混合气肥的不断供应。混合气肥的不断供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合成气肥供应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肥合成
,具体为合成气肥供应站。

技术介绍

[0002]温室大棚内需要施放二氧化碳气体气肥和固体肥料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获得增产增收;这项技术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几种来源途径,包括取暖锅炉烟气回收二氧化碳气体、秸秆和颗粒状肥料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钢瓶或集装格供应、液态二氧化碳储槽气站供应等;
[0003]现有二氧化碳气肥和固体肥料均需要分别释放,二氧化碳多通过液态二氧化碳储槽气站供应,固体肥料无法与气态二氧化碳进行混合,需要分两种途径进行施肥,费时费力,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合成气肥供应站来解决肥料释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合成气肥供应站,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合成气肥供应站,包括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汽化器、混合罐和储气罐组;
[0006]所述混合罐的外侧安装有固体肥料输送导管,且固体肥料输送导管与混合罐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和汽化器之间设置有气液相流动组,所述汽化器的外侧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和混合罐之间设置有气体减压阀组,所述混合罐和储气罐组之间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储气罐组的外部连接有输送管道组,所述输送管道组的外侧设置有出站管道。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液相流动组包括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外部连接的液相管和气相管,所述液相管的外部安装有球阀。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相管的一端与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之间进行连通,且另一端与过滤器的出口端进行连接,所述球阀为常开状态。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减压阀组包括过滤器与混合罐之间设置的减压管道和备用管道,所述减压管道和备用管道的外侧均安装有第二球阀、调压器和气动阀,所述减压管道上安装有变送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减压管道上端的第二球阀为常开状态,所述减压管道上端的气动阀为手动常开状态,所述备用管道上端的第二球阀为常闭状态,所述备用管道上端的气动阀为手动常闭状态,所述变送器显示减压管道内部的压力数值。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输送管道组包括储气罐连接管道,所述气罐连接管道的外部连接有三组气肥输送管,且两组气肥输送管上均安装有第三球阀和电磁阀,另一组所述气肥输送管的上端安装有两组第三球阀和一组气肥输送管。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三组所述气肥输送管上端的第三球阀和电磁阀均
为常开状态,所述出站管道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所述储气罐组包括四组储气罐,所述储气罐连接管道与四组储气罐的内部均相连通。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合成气肥供应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混合罐的设置,在供应站使用过程中,将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内部的液态二氧化碳通过汽化器进行气化,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通过气相管将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内部的气态二氧化碳与过滤器过滤完成后的二氧化碳汇总至减压管道中,通过调压器将气态二氧化碳进行降压,通过气动阀导入到混合罐中,在将固体肥料通过固体肥料输送导管导入混合罐中与气态二氧化碳混合,得到混合气肥,在通过三组气肥输送管将气肥储存至储气罐组中,部分通过两组出站管道流入到大棚环境中,从而为大棚提供混合气肥,结构简单,有利于混合气肥的不断供应。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合成气肥供应站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合成气肥供应站的另一视角图;
[0016]图3为合成气肥供应站的图2中A的放大图;
[0017]图4为合成气肥供应站的图2中B的放大图;
[0018]图5为合成气肥供应站的图2中C的放大图;
[0019]图6为合成气肥供应站的设备安装分布图。
[0020]图中:1、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2、汽化器;3、混合罐;31、固体肥料输送导管;4、储气罐组;5、气液相流动组;51、液相管;52、球阀;53、自控阀;54、液相阀;55、气相管;6、过滤器;7、气体减压阀组;71、减压管道;72、备用管道;73、第二球阀;74、调压器;75、气动阀;76、变送器;8、输送管道组;81、气肥输送管;82、第三球阀;83、电磁阀;84、储气罐连接管道;9、出站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2,本专利技术提供合成气肥供应站技术方案:合成气肥供应站,包括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1、汽化器2、混合罐3和储气罐组4;
[0023]其中,混合罐3的外侧安装有固体肥料输送导管31,且固体肥料输送导管31与混合罐3的内部相连通,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1和汽化器2之间设置有气液相流动组5,汽化器2的外侧设置有过滤器6,过滤器6和混合罐3之间设置有气体减压阀组7。
[0024]请参阅图1

3,气液相流动组5包括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1外部连接的液相管51和气相管55,液相管51的外部安装有球阀52,气相管55的一端与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1之间进行连通,且另一端与过滤器6的出口端进行连接,球阀52为常开状态,从而有利于将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1内部的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进行输送。
[0025]请参阅图4,气体减压阀组7包括过滤器6与混合罐3之间设置的减压管道71和备用
管道72,减压管道71和备用管道72的外侧均安装有第二球阀73、调压器74和气动阀75,减压管道71上安装有变送器76,减压管道71上端的第二球阀73为常开状态,减压管道71上端的气动阀75为手动常开状态,备用管道72上端的第二球阀73为常闭状态,备用管道72上端的气动阀75为手动常闭状态,变送器76显示减压管道71内部的压力数值,从而有利于使得气态二氧化碳进行降压与固体肥料进行混合。
[0026]请参阅图5,输送管道组8包括混合罐3外部的三组气肥输送管81,且两组气肥输送管81上均安装有第三球阀82和电磁阀83,另一组气肥输送管81的上端安装有两组第三球阀82和一组气肥输送管81,三组气肥输送管81上端的第三球阀82和电磁阀83均为常开状态,出站管道9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储气罐组4包括四组储气罐,储气罐连接管道84与四组储气罐的内部均相连通,从而有利于混合气肥的释放与储存。
[0027]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过混合罐3的设置,在供应站使用过程中,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1内部的二氧化碳分为底部液态二氧化碳与顶部气态二氧化碳,通过液相管51将液体二氧化碳通过汽化器2进行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合成气肥供应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1)、汽化器(2)、混合罐(3)和储气罐组(4);所述混合罐(3)的外侧安装有固体肥料输送导管(31),且固体肥料输送导管(31)与混合罐(3)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1)和汽化器(2)之间设置有气液相流动组(5),所述汽化器(2)的外侧设置有过滤器(6),所述过滤器(6)和混合罐(3)之间设置有气体减压阀组(7),所述混合罐(3)和储气罐组(4)之间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储气罐组(4)的外部连接有输送管道组(8),所述输送管道组(8)的外侧设置有出站管道(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肥供应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相流动组(5)包括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1)外部连接的液相管(51)和气相管(55),所述液相管(51)的外部安装有球阀(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气肥供应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管(55)的一端与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槽(1)之间进行连通,且另一端与过滤器(6)的出口端进行连接,所述球阀(52)为常开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肥供应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减压阀组(7)包括过滤器(6)与混合罐(3)之间设置的减压管道(71)和备用管道(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明雯胡莉李忠鹏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工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