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251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上游具有进水槽,水流通道的下游具有出水槽,水流通道上靠近出水槽的一端还设置有集淤箱,集淤箱内具有缓流通道,缓流通道包括直流通道、回流通道,直流通道与回流通道组合成特斯拉阀结构通道;水流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挡板,挡板与水流通道的内壁固定,并在水流通道的两侧交错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污水中的颗粒容易将通道堵塞的技术问题,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井下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井下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
[0003]在对煤矿的开采中,煤矿表面经常会带有泥土、杂质混合物等物质,如果想得到较纯净的煤矿,只有将这些杂质除去,目前常用的除杂质方法为用水对其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水含有大量的杂质,如果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不够经济环保,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净化过滤处理。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污水引至沉淀箱内部,使淤泥在沉淀箱中得到沉淀,但是通常情况下沉淀效率较慢。为此,公开号为CN21718806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缓流构筑物及沉淀系统,其中,缓流构筑物包括通道组件以及缓流件,通道组件包括若干第一通道和若干第二通道,若干第一通道和若干第二通道拼合成特斯拉阀结构的缓流通道。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了通过减小流体流速的方式来提高沉淀效率,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其中至少存在有如下技术问题:污水中存在较大颗粒,当较大颗粒在经过缓流通道时会将产生沉淀,容易将通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井下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污水中的颗粒容易将通道堵塞的技术问题,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上游具有进水槽,水流通道的下游具有出水槽,水流通道上靠近出水槽的一端还设置有集淤箱,集淤箱内具有缓流通道,缓流通道包括直流通道、回流通道,直流通道与回流通道组合成特斯拉阀结构通道;水流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挡板,挡板与水流通道的内壁固定,并在水流通道的两侧交错设置。
[0007]由于水流通道内交错设置有挡板,挡板能够增加污水的行程同时降低污水的流速,因此能够降低水流通道内污水的流速,使较大颗粒产生沉淀,经过初步处理后的污水进入集淤箱能够降低缓流通道堵塞的概率。
[0008]进一步的,集淤箱箱体的底部与出水槽的底部固定,集淤箱箱体的两侧与出水槽的内壁固定。
[0009]进一步的,集淤箱的箱体可拆卸地与出水槽的底部及内壁相固定;由此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将集淤箱安装在出水槽的不同位置,结构灵活。
[0010]进一步的,集淤箱与出水槽固定后,集淤箱的上方为敞开式结构;由此能够方便观
察集淤箱内的淤泥堆积情况。
[0011]进一步的,集淤箱靠近进水槽一端的缓流通道为喇叭口状;由此能够保证水流通道底部的污水流经缓流通道。
[0012]进一步的,挡板的一侧与水流通道的内壁固定,挡板的另一侧为弧形,弧形的圆心位于挡板靠近进水槽的一侧。
[0013]进一步的,挡板上安装有筛网。
[0014]进一步的,筛网位于挡板上靠近进水槽的一侧。
[001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6]1、由于水流通道内交错设置有挡板,挡板能够增加污水的行程同时降低污水的流速,因此能够降低水流通道内污水的流速,使较大颗粒产生沉淀,经过初步处理后的污水进入集淤箱能够降低缓流通道堵塞的概率。
[0017]2、由于集淤箱的箱底可拆卸地与出水槽固定,因此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将集淤箱安装在出水槽的不同位置,结构灵活。
[0018]3、由于集淤箱的上方为敞开式结构,因此方便观察集淤箱内的淤泥堆积情况。
[0019]4、由于缓流通道具有喇叭口状的开口,因此能够保证水流通道底部的污水流经缓流通道。
[0020]5、筛网与挡板配合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较大颗粒,同时,筛网安装于挡板上能够避免水流通道的堵塞。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集淤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水流通道,2、出水槽,3、集淤箱,4、缓流通道,5、直流通道,6、回流通道,7、挡板,8、筛网,9、进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污水处理装置,请参阅图1、图2,所述井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流通道1,水流通道1的上游具有进水槽9,水流通道1的下游具有出水槽2,水流通道1上靠近出水槽2的一端还设置有集淤箱3,集淤箱3内具有缓流通道4,缓流通道4包括直流通道5、回流通道6,直流通道5与回流通道6组合成特斯拉阀结构通道,水流通道1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挡板7,挡板7与水流通道1的内壁固定,并在水流通道1的两侧交错设置。
[0027]所述集淤箱3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位于其底部的箱底以及位于箱底两侧的箱
壁,所述箱底贴近出水槽2的底部,箱壁贴近出水槽2的内壁。相对应的,在出水槽2的底部及内壁固定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能够将集淤箱3卡合在出水槽2内。由此当集淤箱3堵塞后,可以将集淤箱3拆卸下来进行清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阻挡件可设置多组,以便将集淤箱3放置在出水槽2的不同位置或者在出水槽2内放置多个集淤箱3。
[0028]集淤箱3的上方为敞开式结构,集淤箱3的箱底及箱壁与出水槽2固定后,在出水槽2的上方可以看到集淤箱3内的缓流通道4。由于集淤箱3与出水槽2的底部固定,因此集淤箱3能够减缓水流通道1底部流体的流速,从而使污水中的颗粒等污物得到沉淀。此外,由于集淤箱3的上方为敞开式结构,因此便于观察集淤箱3内淤泥的堆积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集淤箱3的高度可以高于出水槽2的高度,从而使水流通道1内的流体全部通过集淤箱3的缓流通道4。可以理解的是,集淤箱3箱体的上方也可以设置盖板。
[0029]集淤箱3内缓流通道4的一端为喇叭口状,所述喇叭口朝向水流通道1进水槽9的一端,以便于水流在喇叭口处汇流进入缓流通道4。
[0030]挡板7设置于水流通道1两侧的内壁,挡板7的一侧与水流通道1的内壁固定,在挡板7与水流通道1内壁的连接处通过圆角过渡,由此能够增强挡板7的可靠性,使挡板7能够抵抗水流冲击,此外挡板7与水流通道1内壁连接处的圆角能够避免沉淀物在此处堆积。挡板7的另一侧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流通道(1),水流通道(1)的上游具有进水槽(9),水流通道(1)的下游具有出水槽(2),水流通道(1)上靠近出水槽(2)的一端还设置有集淤箱(3),集淤箱(3)内具有缓流通道(4),缓流通道(4)包括直流通道(5)、回流通道(6),直流通道(5)与回流通道(6)组合成特斯拉阀结构通道,其特征在于,水流通道(1)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挡板(7),挡板(7)与水流通道(1)的内壁固定,并在水流通道(1)的两侧交错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淤箱(3)箱体的底部与出水槽(2)的底部固定,集淤箱(3)箱体的两侧与出水槽(2)的内壁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淤箱(3)的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衍强耿建军杨勇臧卫徐恒春刘成王公新陈建庆赵阳阳姜峰刘继杰杨永斌张慎浦卢建建陈千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良庄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