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225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侧设置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呈对称设置,所述防护栏内壁固定连接有抓杆,所述支架下端安装有移动轮,所述支架上端铰接有扶起板,所述扶起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头枕,所述支架侧面固定连接有立架,所述支撑板与扶起板上均放置有防护垫,所述立架上端滑动连接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下端设置有两个吊架,所述吊架呈对称设置,所述立架与调节架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利用立架与调节架之间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可以无需护理人员手动将患者的下肢抬起进行康复运动,减少护理人员体力消耗,操作方便,提升装置使用便利度与体验感。利度与体验感。利度与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卒中(cerebralstroke)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它具有高致残率,大约70%~80%幸存者存在残疾,近50%幸存者需要他人照顾,不能生活自理,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后常遗留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感觉、认知、言语和吞咽功能障碍等。脑卒中患者发病初期常因运动障碍而不能维持坐站立位,导致长期卧床,从而引起多种长期卧床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患者预后。因此,为减少卧床带来的不利影响,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防止或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失用综合征,避免肢体痉挛及肌肉萎缩等,临床上针对那些无法独立完成坐站立位而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需要定时的使用康复训练装置给其肢体做功能位摆放运动。
[0003]现有的中国公开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5084572U)中所提到的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病床、第一扶杆、第二扶杆和训练装置,所述第一扶杆与第二扶杆分别设置于病床的两侧;所述第一扶杆与第二扶杆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和若干个卡口,且所述第一滑槽所述训练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滑槽与卡口内;所述训练装置包括训练杆、滑动设置于训练杆上的滑动件和设置于训练杆两端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分别设置于第一滑槽与卡口内;所述训练杆与固定块之间通过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一扶杆上设置有第二滑槽,且所述第二滑槽上设置有压合片,康复训练器械可极大地节约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成本,提高了训练效率,为患者功能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0004]由于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每天给予每个患者的康复训练时间有限,大多数时间需要护理人员按照康复治疗师的运动处方协助患者进行肢体的康复运动。但在实际应用中,护理人员在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运动时,目前现有技术主要依靠人工来对患者进行下肢的康复运动,消耗体力多,耗时长,且操作不便利。特别是一些患较严重的脑卒中病人由于脑损伤造成的后遗症,坐起和站立都不能自己进行,在康复期要由护理人员用手工操作把患者一次次的下肢抬起运动或扶起保持坐位,且这种运动要每天多次重复坚持,劳动强度大,给护理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和负担,患者也不容易坚持,影响装置使用体验感。因此,设置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使用体验效果好的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床对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脑卒中患者在无法独立完成坐站立位而需要长时间卧床时,需护理人员人工对患者进行下肢抬起运动训练,消耗体力多,耗时长,且操作不便利,影响装置使用体验感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装置。
[0006]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侧设置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呈对称设置,所述防护栏内壁固定连接有抓杆,所述支架下端安装有移动轮,所述支架上端铰接有扶起板,所述扶起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头枕,所述支架侧面固定连接有立架,所述支撑板与扶起板上均放置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立架上端滑动连接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下端设置有两个吊架,所述吊架呈对称设置,所述立架与调节架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立架与调节架之间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可以无需护理人员手动将患者的下肢抬起进行康复运动,减少护理人员体力消耗,操作方便,提升装置使用便利度与体验感。
[000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立架上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调节架侧面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与驱动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吊架与调节架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杆转动,使得驱动杆为调节架带动吊架运动提供动力,使得调节架可以带动患者下肢进行运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调节架下端的两个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扣上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端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吊架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带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固定杆相适配。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扣上的固定杆与固定环,可以快速的将吊架上的患者下肢与调节架之间建立连接,以便于调节架带动患者下肢进行运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吊架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垫,所述放置垫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放置垫与患者腿部接触,可以增加患者使用吊架时的舒适感,以便于患者使用康复装置的时候能够更加的方便舒服。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呈对称设置,所述电动推杆上端与扶起板之间为铰接,所述防护栏与支架之间设置有翻转组件。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顶板上电动推杆,可以辅助患者坐起,之后使用翻转机构将防护栏放下,方便患者下床,提升患者使用安全性。
[0017]进一步地,所述翻转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架两侧两个的翻转片,所述翻转片呈两两对称设置,所述翻转片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防护栏两侧固定连接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滑动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支架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端部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靠近扶起板一端的滑动块之间为螺纹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块上的限位块与滑动块,可以快速的将防护栏放下,方便患者下床。
[00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20]1、本申请,当患者使用康复训练装置进行运动训练时,利用立架与调节架之间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可以无需护理人员手动将患者的下肢抬起进行康复运动,减少护理人员体力消耗,操作方便,提升装置使用便利度与体验感。
[0021]2、本申请,当患者需要下康复训练装置时,利用顶板上电动推杆将扶起板升起,可
以辅助患者坐起,减少护理人员扶起患者耗费时长,提升装置使用便捷性,之后使用翻转机构将防护栏放下,方便患者下床的同时,提升患者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申请中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4]图3是本申请中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申请中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支架;2、支撑板;3、防护栏;4、抓杆;5、移动轮;6、扶起板;7、头枕;8、立架;9、防护垫;10、调节架;11、吊架;12、驱动机构;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两侧设置防护栏(3),所述防护栏(3)呈对称设置,所述防护栏(3)内壁固定连接有抓杆(4),所述支架(1)下端安装有移动轮(5),所述支架(1)上端铰接有扶起板(6),所述扶起板(6)上端固定连接有头枕(7),所述支架(1)侧面固定连接有立架(8),所述支撑板(2)与扶起板(6)上均放置有防护垫(9),所述防护垫(9)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立架(8)上端滑动连接调节架(10),所述调节架(10)下端设置有两个吊架(11),所述吊架(11)呈对称设置,所述立架(8)与调节架(10)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2)包括固定连接在立架(8)上的放置板(121),所述放置板(12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22),所述驱动电机(1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123),所述调节架(10)侧面固定连接有横板(124),所述横板(124)与驱动杆(123)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吊架(11)与调节架(10)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1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25)包括固定连接在调节架(10)下端的两个固定扣(1251),所述固定扣(1251)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彩霞高淑清王丽梅苟巍黄梅李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