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通良专利>正文

一种驱动及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183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及转向装置,包括主轴、左输出轴、右输出轴、第一动力单元、第二动力单元、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主轴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差速器、第二差速器与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连动;第一动力单元与主轴连动,主轴通过第一、第二差速器分别驱动左、右输出轴同向转动;第二动力单元分别与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中的驱动架连动,通过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中的驱动架分别带动左、右输出轴转动,且左、右输出轴转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个动力单元进行驱动,但两个动力单元分别负责行进和转向工作,不会同时工作,以减少每个动力单元的工作负荷和功耗,同时可以保证左右输出轴的同步转动,实现直线行走。实现直线行走。实现直线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及转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驱动机械
,特指一种适用于履带机车中的驱动及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电动农耕机一般采用履带传动机构,以适应农田的耕种环境。由于履带机车的行进方式与普通车轮机车的行进方式不同,履带机车不能像车轮机车一样直接通过控制前轮的方向实现转向。所以,目前的履带式农耕机多采用双电机结构,即每个电机分别驱动一侧的履带运行。当需要转弯时,只需要左右两侧履带运行方向相反即可实现转向。但是这种驱动及转向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0003]1、由于左右两侧的履带分别通过两个电机驱动,农耕机不论是行进还是转向,两台电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这样不仅导致能耗加大,影响农耕机的电池续航能力,而且电机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过热,影响电机使用寿命。
[0004]2、由于左右两侧的履带分别通过两个电机驱动,两侧履带的传动机构分别独立设置,并由独立的电机驱动。当农耕机需要保持直线行驶时,必须确保两侧履带的传动机构完全同步,否则就会出现偏移。但是要保证两侧履带的完全同步,实现起来是较为困难的,例如电机的输出,传动机构的误差等因素都会造成两侧履带运行无法完全同步。最终导致农耕机在直线行驶一段距离后就会出现偏移。由于目前的国家标准中,对于农耕机的直线行驶距离具有相应的要求,很多企业为了达标只能增加纠错电路,纠错电路通过各种传感器判断是否出现直线偏移,然后控制电机的输出转速,从而进行调整。这种纠错电路容易损害,并且维修麻烦。
[0005]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驱动及转向装置,该驱动及转向装置适用于各种履带机车中。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驱动及转向装置,包括:主轴、左输出轴、右输出轴、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还包括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所述的主轴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差速器、第二差速器与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连动;所述的第一动力单元与主轴连动,通过第一动力单元驱动主轴转动,主轴通过第一差速器、第二差速器分别驱动左输出轴、右输出轴同向转动;所述的第二动力单元分别与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中的驱动架连动,通过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中的驱动架分别带动左输出轴、右输出轴转动,且左输出轴、右输出轴转动方向相反。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均采用行星齿轮式差速器;所述的驱动架为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中的行星轮架。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动力单元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一差
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中的行星轮架连动,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副轴,以及分别与副轴连动的左传动机构和右传动机构,所述的副轴通过第二动力单元驱动;第一差速器的行星轮架通过左传动机构与副轴连动,即副轴通过左传动机构带动第一差速器的行星轮架转动;第二差速器的行星轮架通过右传动机构与副轴连动,副轴通过有传动机构带动第二差速器的行星轮架转动,且第一差速器的行星轮架与第二差速器的行星轮架的转动方向相反。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传动机构采用不改变转动方向的传动机构;所述的右传动机构采用改变转动方向的传动机构,或者所述的左传动机构采用改变转动方向的传动机构;所述的右传动机构采用不改变转动方向的传动机构。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轴、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为电动机或发动机。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动力单元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主轴连动,该第一传动机构采用齿轮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链条传动机构中的任意一种。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轴、左输出轴、右输出轴、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安装在一箱体内,所述的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位于箱体外部。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输出轴与一左驱动轮连动;所述的右输出轴与一右驱动轮连动;所述的左驱动轮、右驱动轮分别位于箱体的左右外侧;所述的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分别位于箱体前侧与后侧,并且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沿前后方向的中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一种驱动及转向装置用于履带机车中,其中所述的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分别作为履带机车中左右履带部的驱动轮。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仍采用两个动力单元进行驱动,但是这两个动力单元(例如电机)分别负责行进和转向工作,并不会同时工作,这样减少了每个动力单元的工作负荷,有助于提升动力单元的寿命,同时减少功耗,对于采用电池作为能源的电动动力单元而言,可大大延长续航时间。
[0019]2、本技术中驱动及转向机构设计为一个整体传动机构,这样不仅简化了驱动机构,并且可以有效保证驱动机构的同步性。
[0020]3、本技术中驱动及转向机构设计为一个整体,二者相互连动,仅仅通过双差速器结构实现各自独立工作,不论是行进还是转向,都可以保证左右输出轴的同步转动。这样就可以保证履带机车的直线行走,从而符合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2中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见图1所示,这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其包括:主轴1、左输出轴2、右输出轴3、第一动力单元4、第二动力单元5、第一差速器6和第二差速器7。当本技术用于履带机车中作为驱动及转向装置时,左输出轴2与一左驱动轮20连动,右输出轴3与一右驱动轮30连动,其中左、右驱动轮20、30分别作为履带机车中左右两侧履带机构的驱动轮。
[0026]所述的第一动力单元4和第二动力单元5为电动机,当然也可采用燃油发动机。其中第一动力单元4用于驱动本技术实现前进或者后退,即通过第一动力单元4最终驱动左输出轴2和右输出轴3同步同向转动。第二动力单元5用于驱动本技术实现转向,即通过第二动力单元5最终驱动左输出轴2和右输出轴3实现转动方向相反的转动。
[0027]所述的主轴1、左输出轴2和右输出轴3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主轴1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差速器6、第二差速器7与左输出轴2和右输出轴3连动。
[0028]下面针对第一动力单元4用于驱动本技术实现前进或者后退部分进行说明。
[0029]所述的第一动力单元4与主轴1连动,通过第一动力单元4驱动主轴1转动,主轴1通过第一差速器6、第二差速器7分别驱动左输出轴2、右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及转向装置,包括:主轴、左输出轴、右输出轴、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所述的主轴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差速器、第二差速器与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连动;所述的第一动力单元与主轴连动,通过第一动力单元驱动主轴转动,主轴通过第一差速器、第二差速器分别驱动左输出轴、右输出轴同向转动;所述的第二动力单元分别与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中的驱动架连动,通过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中的驱动架分别带动左输出轴、右输出轴转动,且左输出轴、右输出轴转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及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均采用行星齿轮式差速器;所述的驱动架为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中的行星轮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驱动及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动力单元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中的行星轮架连动,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副轴,以及分别与副轴连动的左传动机构和右传动机构,所述的副轴通过第二动力单元驱动;第一差速器的行星轮架通过左传动机构与副轴连动,即副轴通过左传动机构带动第一差速器的行星轮架转动;第二差速器的行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通良
申请(专利权)人:薛通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