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83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包括尖刺部、支撑部、驱动部,尖刺部呈锥形;支撑部的端部连接有尖刺部;驱动部设置于支撑部上,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支撑部长度增大或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管道退管过程中,操作驱动部,使两个尖刺部之间的距离减小,当两个尖刺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管道内径时,将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置于管道内部,当尖刺部到达相邻管节之间的缝隙处时,再次操作驱动部,使两个尖刺部之间的距离增大,两个尖刺部分别插入相邻管节之间的缝隙,将外侧管节沿轴向强制移动一定距离,减少土体与管节之间的粘合力,使管节与粘合的土体脱离、松动,以便于管节拉出,操作便捷。操作便捷。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管道工程中,常会遇到原有管道需退管或需要更新地下管道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对原有管道进行拔出处理。管道拔出施工过程中,原有管节与粘合土体之间连接紧密,粘合摩阻力大,使得管节拔出存在困难。
[0003]相关技术中在管道外设置固定结构,将管道夹紧于固定结构的内部,从而将管道拔出,而对于完全陷入土体中的管道,管道外部不存在操作空间,无法进行管道拔出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包括尖刺部、支撑部、驱动部,所述尖刺部呈锥形,所述尖刺部的尖端能够插入相邻管节之间的缝隙;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连接有所述尖刺部,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连接有所述尖刺部,所述尖刺部的底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用于连接各所述尖刺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支撑部长度增大,以使两个所述尖刺部之间的距离增大;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支撑部长度减小,以使两个所述尖刺部之间的距离减小。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管道退管过程中,操作驱动部,使两个尖刺部之间的距离减小,当两个尖刺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管道内径时,将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置于管道内部,当尖刺部到达相邻管节之间的缝隙处时,再次操作驱动部,使两个尖刺部之间的距离增大,两个尖刺部分别插入相邻管节之间的缝隙,将外侧管节沿轴向强制移动一定距离,减少土体与管节之间的粘合力,使管节与粘合的土体脱离、松动,以便于管节拉出,操作便捷。
[0007]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包括液压千斤顶,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柱塞杆上,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液压缸上。
[0008]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柱塞杆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液压缸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
[0009]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尖刺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尖刺部连接。
[0010]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还包括导向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导向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导向部,两个所述导向部能够分别抵接管
节内壁的相对两侧。
[0011]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包括夹持结构、导向杆组件,所述夹持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夹持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夹持结构连接所述导向杆组件,所述导向杆组件能够抵接管节内壁,所述夹持结构处于夹紧状态时,所述夹持结构轴向定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夹持结构处于松脱状态时,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夹持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夹持结构处于夹紧状态时,所述夹持结构轴向定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夹持结构处于松脱状态时,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
[0012]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杆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导向杆成角度,所述第一导向杆连接所述夹持结构,所述第二导向杆能够抵接管节内壁。
[0013]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杆包括第一内伸缩杆、第一外伸缩杆,所述第一内伸缩杆处于所述第一外伸缩杆内,所述第一内伸缩杆插入所述第一外伸缩杆的长度能够调整,以改变所述第一导向杆的长度;所述第二导向杆包括第二内伸缩杆、第二外伸缩杆,所述第二内伸缩杆处于所述第二外伸缩杆内,所述第二内伸缩杆插入所述第二外伸缩杆的长度能够调整,以改变所述第二导向杆的长度。
[0014]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杆的端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与管节内壁滚动连接。
[0015]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杆的端部设置有滚轮平台,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滚轮平台上,所述滚轮能够在所述滚轮平台上转动。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本技术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设置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01.尖刺部;
[0022]201.第一支撑杆;202.第二支撑杆;
[0023]301.液压千斤顶;302.第一支撑板;303.第二支撑板;304.第一安装板;305.第二安装板;
[0024]401.夹持结构;402.第一导向杆;403.第二导向杆;404.滚轮;405.滚轮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部分将结合图1至图2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
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中部”、“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是用于区分特征名称,而非具有特殊含义,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包括尖刺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尖刺部,所述尖刺部呈锥形,所述尖刺部的尖端能够插入相邻管节之间的缝隙;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连接有所述尖刺部,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连接有所述尖刺部,所述尖刺部的底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用于连接各所述尖刺部;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支撑部长度增大,以使两个所述尖刺部之间的距离增大;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支撑部长度减小,以使两个所述尖刺部之间的距离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液压千斤顶,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柱塞杆上,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液压缸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杆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液压缸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尖刺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尖刺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还包括导向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导向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导向部,两个所述导向部能够分别抵接管节内壁的相对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管道强制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夹持结构、导向杆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泽鑫陈坤浩聂运付赵鸿鹏杜伟郭汉清李国俊庞杰坤刘革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