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雷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171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雷达装置,包括雷达支架和位于其内的雷达主体,发射/接收表面设置在所述雷达主体的表面,发射/接收表面面向车辆外部,所述雷达主体第一侧表面和雷达主体第二侧表面贴合雷达支架第一侧板和雷达支架第二侧板,连接器设置在远离雷达主体第三侧表面的侧表面上所述雷达支架的底板承托雷达主体的底表面,所述雷达支架的上下端还设有第一桥接板和第二桥接板,所述第二桥接板暴露在插入口的侧面设置为第一斜面,所述雷达支架底板的端部面设置为第二斜面;本装置可以容易地将雷达主体连接到雷达支架上,同时雷达主体没有间隙得装配到雷达支架中,实现了雷达主体定位精度的改进和组装工作的简化,并有助于稳定雷达性能。达性能。达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雷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雷达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车载雷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配备车载雷达装置的乘用车已经普及,车载雷达装置通过测量与另一车辆、障碍物等的距离和方向,起到辅助车道改变和防撞制动的作用,此外,车载雷达装置还用于向驾驶员发出预定警告或控制各种车载装置,例如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这种车载雷达装置主要使用雷达支架安装在车辆的前部或后部。
[0003]为了充分展示车载雷达设备的雷达性能,有必要在目标方向上稳定地发射无线电波,为此,需要通过雷达支架提高雷达主体的定位精度,此外,期望雷达支架能够容易且完全地连接到雷达主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雷达装置用来克服现有技术中车载雷达的支架和雷达主体的定位不够精度,导致二者的组装不简化的缺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雷达装置,包括雷达支架和位于其内的雷达主体,发射/接收表面设置在所述雷达主体的表面,发射/接收表面面向车辆外部,所述雷达主体设有雷达主体第一侧表面、雷达主体第二侧表面和雷达主体第三侧表面,所述雷达支架设有雷达支架第一侧板、雷达支架第二侧板和雷达支架第三侧板,所述雷达主体第一侧表面和雷达主体第二侧表面贴合雷达支架第一侧板和雷达支架第二侧板,连接器设置在远离雷达主体第三侧表面的侧表面上所述雷达支架的底板承托雷达主体的底表面,所述雷达支架的上下端还设有第一桥接板和第二桥接板,所述第二桥接板暴露在插入口的侧面设置为第一斜面,所述雷达支架底板的端部面设置为第二斜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雷达主体沿着设置在插入端口前侧的第二桥接板插入,雷达主体第二侧表面和雷达主体第三侧表面贴合雷达支架第一侧板和雷达支架第二侧板,雷达主体无间隙装配到雷达支架中,插入操作可以容易且顺利地进行,雷达主体的定位精度提升并稳定地显示雷达性能。
[0008]进一步的,所述雷达支架的铆接部件设置在第一桥接板中,并在雷达主体插入至雷达支架后,安装到雷达主体上,以防止雷达主体脱落,通过该铆接部件,雷达主体固定到雷达支架上,从而不会移动,并且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桥接板设置在与所述连接器重叠的位置处的切口部分,在雷达主体安装到雷达支架中之后,将配线连接到连接器上或从连接器上轻松拆下。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桥接板设置在插入端口的前侧,雷达主体可以更平滑地沿着第二桥接板插入。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设置在雷达主体插入雷达支架后,雷达主体在插入口处暴
露的侧表面上,并且电连接到车辆。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面设置在第二桥接板暴露在插入口的侧面,使雷达主体更方便插入雷达支架中。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斜面设置在雷达支架底部端面处,朝向与雷达主体插入方向相反,通过第二斜板提供斜度,将雷达主体插入雷达支架的插入口变得更容易。
[0014]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容易地将雷达主体连接到雷达支架上,同时雷达主体没有间隙得装配到雷达支架中,实现了雷达主体定位精度的改进和组装工作的简化,并有助于稳定雷达性能。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从插入端口侧观察雷达装置的透视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雷达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从插入端口侧观察雷达支架的透视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雷达支架的剖视图。
[0020]图中:1、雷达装置;2、前保险杠;3、后保险杠;4、雷达主体;5、雷达支架;6、连接器;7、发送/接收表面;8、雷达支架底板;9、雷达支架第一侧板;10、雷达支架第二侧板;11、雷达主体第一侧表面;12、雷达主体第二侧表面;13、雷达主体第三侧表面;14、肋板;15、雷达支架第三侧板;16、固定部分;17、金属轴承;18、第一桥接板;19、第一爪状支撑;20、第二爪状支撑;21、开口区域;22、插入口;23、第二桥接板;24、凹槽;25、配线;26、雷达主体的底面;27、铆接部分;28、第一斜面;29、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4所示,一种车载雷达装置,包括雷达主体4,雷达主体4是平坦的长方体,并且六个表面中具有最大面积的两个表面之一是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表面7、雷达支架5由树脂制成,且作为整体模制,以便沿着雷达主体4的形状形成箱型,雷达主体4装配在雷达支架5内,雷达支架5的雷达支架第一侧板9、雷达支架第二侧板10沿着作为雷达主体4的雷达主体第一侧表面11和雷达主体第二侧表面12延伸,使得雷达主体4装配在雷达支架5内,且沿着雷达支架第一侧板9、雷达支架第二侧板10之间滑动,肋板14形成在雷达支架第三侧板15的内部,并且肋板14接触并支撑雷达主体第三侧表面13,固定部分16设置在雷达支架长边侧板9的外部,固定部分16设置有金属轴承17,并且可以使用螺栓,雷达支架5固定到车辆上,并且使雷达主体4的发送/接收表面7面向车辆外部。
[0024]所述雷达支架5的雷达支架第一侧板9、雷达支架第二侧板10的纵向方向上端设有第一桥接板18,第一桥接板18支撑雷达主体4的发送/接收表面7的端部。
[0025]所述雷达支架5的雷达支架第一侧板9、雷达支架第二侧板10的上端分别设有爪状
支撑部分第一爪状支撑19和第二爪状支撑20,用以支撑雷达主体4的发送/接收表面7。
[0026]所述雷达主体4的发送/接收表面7上除了第一桥接板18和爪状支撑19,第二爪状支撑20之外的区域是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的开口区域21。
[0027]所述雷达支架5的插入口22设置在第一桥接板18的下方以及雷达支架5的雷达支架第一侧板9、雷达支架第二侧板10的内部。
[0028]所述雷达支架5的第二桥接板23设置在插入口22前侧,连接雷达支架5的雷达支架第一侧板9、雷达支架第二侧板10的纵向方向下端,雷达主体4在装配到雷达支架5的过程中沿着第二桥接板23插入到插入口22中,实现简单且顺利的插入工作。
[0029]所述雷达主体4的连接器6设置在雷达主体4完成插入雷达支架5之后,从插入口22暴露的侧表面上。
[0030]所述第一桥接板18的左侧设置凹槽24,凹槽24位于第一桥接板与连接器6重叠的位置处,连接器6中的配线25即使在雷达主体4装配到雷达支架5中之后,也可以优选地附接到连接器6中或者从连接器6中拆除。
[0031]所述雷达支架5的底板8设置在雷达主体4的底面26的底部,支撑雷达主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雷达支架和位于其内的雷达主体;发射/接收表面设置在所述雷达主体的表面,发射/接收表面面向车辆外部;所述雷达主体设有雷达主体第一侧表面、雷达主体第二侧表面和雷达主体第三侧表面,所述雷达支架设有雷达支架第一侧板、雷达支架第二侧板和雷达支架第三侧板;所述雷达主体第一侧表面和雷达主体第二侧表面贴合雷达支架第一侧板和雷达支架第二侧板;连接器设置在远离雷达主体第三侧表面的侧表面上所述雷达支架的底板承托雷达主体的底表面;所述雷达支架的上下端还设有第一桥接板和第二桥接板,所述第二桥接板暴露在插入口的侧面设置为第一斜面,所述雷达支架底板的端部面设置为第二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主体沿着设置在插入端口前侧的第二桥接板插入,雷达主体第二侧表面和雷达主体第三侧表面贴合雷达支架第一侧板和雷达支架第二侧板,雷达主体无间隙装配到雷达支架中,雷达主体的定位精度提升并稳定地显示雷达性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支架的铆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莹艳吴鹏夏成楷付立辉徐磊宋海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伟博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