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导向推靠臂及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165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导向推靠臂,包括推靠臂本体,所述推靠臂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与地层接触的推靠面,所述推靠面从所述推靠臂本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推靠臂本体的另一侧,所述推靠面上设有防粘结构,所述防粘结构用于使所述推靠面与所述地层之间具有空隙。通过在推靠臂本体的推靠面上设置防粘结构,使得推靠面与地层之间具有一空隙,因此推靠面与地层之间不会出现静压吸附粘连的情况,从而可以减少由于推靠面粘卡在地层导致的推靠失效的问题。粘卡在地层导致的推靠失效的问题。粘卡在地层导致的推靠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导向推靠臂及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导向推靠臂及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是当前最先进的定向钻井技术,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推靠式(Push the bit)和指向式(Point to the bit)两种,其中推靠式旋转导向又可分为静态推靠和动态推靠两种,每种旋转导向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静态推靠多以液压作为推靠动力,可持续产生侧向推靠力,从而实现较高的造斜率,动态推靠多以钻井液作为推靠动力,通过间歇性拍击井壁的方式推靠钻头导向。
[0003]对于静态推靠式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由驱动轴1、轴承4和导向外套2三部分组成,导向外套2浮置在驱动轴1上,轴承4设置在导向外套2和驱动轴1之间,在驱动轴1旋转的过程中,导向外套2由于轴承4的摩擦力作用会随着发生旋转,推靠臂3张开推靠井壁,借助井壁的反作用力将驱动轴1推向一侧实现导向,采用液压系统提供驱动轴1旋转的推靠动力,通过推靠臂3与地层接触,获得导向所需的反推靠力,推靠臂3与地层的配合关系对造斜率和钻井时效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现有推靠臂3在与地层接触时存在粘卡和陷入等问题,从而导致仪器造斜功能失效,对仪器的推广使用极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导向推靠臂及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通过防粘结构的设置使推靠臂本体的推靠面与地层之间具有空隙,从而减少了由于推靠面吸附在所述地层上导致造斜功能失效的情况。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导向推靠臂,包括推靠臂本体,所述推靠臂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与地层接触的推靠面,所述推靠面从所述推靠臂本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推靠臂本体的另一侧,所述推靠面上设有防粘结构,所述防粘结构用于使所述推靠面与所述地层之间具有空隙。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推靠臂本体的一侧设有防卡倒角,所述防卡倒角设置在与所述推靠臂本体转动方向配合的一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推靠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用于与所述地层接触,所述防粘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面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卡倒角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中部穿过所述防粘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二倾斜面远离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一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推靠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和圆弧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用于与所述地层接触,所述防粘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面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卡倒角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中部延伸至所述推靠面的圆弧面的中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粘结构为若干个防粘凸点,所述防粘凸点凸出所述推靠面之外。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推靠臂本体的一端设有配合孔,所述推靠臂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与导向外套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孔所在的所述推靠臂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所述钻井系统设置有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导向推靠臂,所述旋转导向推靠臂与所述钻井系统的导向外套连接。
[001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旋转导向推靠臂及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在推靠臂本体的推靠面上设置防粘结构,使得推靠面与地层之间具有一空隙,因此推靠面与地层之间不会出现静压吸附粘连的情况,从而可以减少由于推靠面粘卡在地层导致的推靠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的静态推靠式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旋转导向推靠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旋转导向推靠臂在具体使用时的主剖视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旋转导向推靠臂在具体使用时的侧剖视图;
[0020]图中附图标记为:驱动轴1、导向外套2、推靠臂3、推靠臂本体30、配合孔31、第一连接孔32、第二连接孔33、第一倾斜面34、防粘凸点35、第二倾斜面36、圆弧面7、配合部38、防卡倒角39、轴承4、空隙5、地层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好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旋转导向推靠臂及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2]如图2

图4所示,其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旋转导向推靠臂,包括推靠臂本体30,推靠臂本体30的外表面设有与地层6接触的推靠面,推靠臂本体30在与地层6接触的过程中,推靠臂本体30外表面的推靠面会首先与地层6接触,推靠面从推靠臂本体30的一侧延伸至推靠臂本体30的另一侧,从而可以增大推靠面与地层6之间的接触面积,推靠面上设有防粘结构,防粘结构用于使推靠面与地层6之间具有空隙5,由于防粘结构的存在,当推靠面与地层6接触时,推靠面上的防粘结构会首先与地层6接触,从而使推靠面和地层6之间具有空隙5;与现有技术中推靠面为平面的技术方案相比,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推靠面为平面,推靠面与地层6完全接触使推靠面与地层6之间形成负压环境,因此会出现静压吸附粘连现象,使推靠面被吸附在地层6上,由于推靠面被吸附在地层6上,从而会出现推靠臂本体30移动困难、导致造斜功能失效的情况;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由于间隙的存在大幅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吸附的问题。
[002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推靠臂本体30的一侧设有防卡倒角39,防卡倒角39设置在与推靠臂本体30转动方向配合的一侧。防卡倒角39的设置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如图2所示,设定推靠臂本体30的转动方向为图中箭头方向,则防卡倒角39设置在推靠臂本体30转动方
向的前方的一侧;再以图4为例,设定推靠臂本体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以图4中最上方的推靠臂本体为例,防卡倒角39设置在推靠臂本体的右侧。因此当推靠臂本体30陷入地层6后,沿着推靠臂本体30的转动方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推靠臂本体30,推靠臂本体30即在防卡倒角39的引导作用下脱离地层6的卡槽,从而可以防止推靠臂长时间卡在地层6的凹槽中导致推靠失效。
[002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推靠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34和第二倾斜面36,第二倾斜面36用于与地层6接触,防粘结构设置在第二倾斜面36上。本实施例中,推靠面具体包括第一倾斜面34和第二倾斜面36,第一倾斜面34沿着从第一倾斜面34至第二倾斜面36的方向向推靠臂本体30的外侧逐渐延伸,第二倾斜面36从与第一倾斜面34接触的一侧向远离第一倾斜面34的一侧逐渐向推靠臂本体30的外侧收拢,在推靠臂本体30与地层6接触时,第二倾斜面36与地层6接触,因此,防粘结构设置在第二倾斜面36上,从而减少了由于第二倾斜面36与地层6完全接触而出现的粘卡问题,具体设置时,防粘结构可以整个覆盖在第二倾斜面36上,或者只覆盖第二倾斜面36靠近第一倾斜面34处的部分区域。
[0025]在上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导向推靠臂,包括推靠臂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靠臂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与地层接触的推靠面,所述推靠面从所述推靠臂本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推靠臂本体的另一侧,所述推靠面上设有防粘结构,所述防粘结构用于使所述推靠面与所述地层之间具有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导向推靠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靠臂本体的一侧设有防卡倒角,所述防卡倒角设置在与所述推靠臂本体转动方向配合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导向推靠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靠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用于与所述地层接触,所述防粘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导向推靠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卡倒角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中部穿过所述防粘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二倾斜面远离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导向推靠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靠面包括依次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霖卢涛菅志军尚捷贾建波郭云兰洪波张冠祺牛德成卢华涛孙师贤杨恒灿曾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