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和相机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162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1
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该线圈架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处;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联接至线圈架和壳体;以及传感器,该传感器感测线圈架和壳体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其中,支承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承单元和第二支承单元,第二支承单元设置成与第一支承单元不平行,传感器可以设置成更邻近第一支承单元而非更邻近第二支承单元,并且第一支承单元的弹性模量可以低于第二支承单元的弹性模量。的弹性模量。的弹性模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驱动装置和相机模块
[0001]本申请是基于申请日为2016年4月1日、申请号为201610203598.3、专利技术名称为“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设备”的原始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以及申请日为2016年4月1日(分案提交日为2020年9月25日)的申请号为202011023580.8、专利技术名称为“透镜驱动装置和相机模块”的第一代分案申请的第二代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设备。

技术介绍

[0003]本部分中所描述的技术仅旨在提供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景信息,并非指的是现有技术。
[0004]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以及无线上网服务的商业化,消费者对于移动终端的要求变得多样化,并且各种类型的附加设备被附装至移动终端。
[0005]在各种类型的附加设备之中,相机模块可以为代表性装置,其能够通过拍摄静态图像或动态画面并且将静态图像或动态画面以图像数据的形式存储来根据需要编辑以及发送静态图像或动态画面。
[0006]同时,普遍使用具有AF(自动对焦)功能的相机模块。此处,需要自动对焦反馈以用于更精确的AF控制。
[0007]然而,具有自动对焦反馈功能的常规相机模块存在下述缺点:当向相机模块施加与弹性构件的固有振动频率对应的外力时,弹性构件颤振。
[0008]此外,由于空间的限制,因此不能在具有AF或OIS(光学稳像)功能的常规相机模块中获得用于弹性构件的足够长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技术问题
[0010]为了解决常规技术的前述问题,文中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由此该透镜驱动装置可以通过形状改进的支承构件使可能在自动对焦反馈控制期间出现的颤振现象最小化。
[0011]另外,文中提供了具有长度足够的弹性构件的透镜驱动装置。
[0012]另外,文中提供了能够适用于长且宽的弹性构件的透镜驱动装置。
[0013]另外,文中提供了包括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0014]技术方案
[0015]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全部或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和/或缺点中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问题和/或缺点以及提供至少下文中描述的优点。
[0016]为了全部或部分地实现至少以上目的,根据本公开的如具体实施和主要描述的目的,总体上,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该线圈架设置
在壳体的内侧;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联接至线圈架和壳体;以及传感器,该传感器对线圈架和壳体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进行感测,其中,支承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承单元和第二支承单元,第二支承单元设置成与第一支承单元不平行,传感器可以设置成更邻近第一支承单元而非更邻近第二支承单元,并且第一支承单元的弹性模量可以低于第二支承单元的弹性模量。
[0017]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单元可以沿着y轴方向设置,y轴方向与联接至线圈架的透镜模块的光轴方向垂直,并且第二支承单元可以沿着x轴方向设置,x轴方向与光轴方向垂直并与y轴方向垂直。
[0018]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可以包括:第三支承单元,该第三支承单元设置成与第一支承单元分隔并与第一支承单元平行;以及第四支承单元,该第四支承单元设置成与第二支承单元分隔并与第二支承单元平行。
[0019]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单元和第三支承单元的x轴弹性模量可以低于第二支承单元和第四支承单元的y轴弹性模量。
[0020]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可以包括:上支承构件,该上支承构件连接壳体的上部和线圈架的上部;以及下支承构件,该下支承构件连接壳体的下部和线圈架的下部,其中,在上支承构件与下支承构件之间选择的其中一个邻近传感器设置的支承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承单元至第四支承单元。
[0021]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支承部,第一支承部设置成更接近于y轴方向而非更接近于x轴方向;以及第二支承部,第二支承部设置成更接近于x轴方向而非更接近于y轴方向,其中,第一支承部的弹性模量可以低于第二支承部的弹性模量。
[0022]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承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支承部,该第一支承部设置成更接近于y轴方向而非更接近于x轴方向;以及第二支承部,该第二支承部设置成更接近于x轴方向而非更接近于y轴方向,其中,第一支承部的弹性模量可以低于第二支承部的弹性模量。
[0023]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单元的厚度可以比第二支承单元的厚度小。
[0024]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单元的宽度可以比第二支承单元的宽度小。
[0025]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单元的长度比第二支承单元的长度长。
[0026]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FPCB(柔性印刷电路板),从外部电源给FPCB施加电力;和侧向支承构件,该侧向支承构件相对于基部支承壳体并电连接FPCB和上支承构件,其中,可以从上支承构件给传感器供给电力。
[0027]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将上支承构件和下支承构件电连接的连接构件,其中,可以从下支承构件向设置在线圈架的外周向表面处的线圈供给电力。
[0028]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支承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承单元至第六支承单元,第一支承单元至第四支承单元可以连接至传感器,并且第五支承单元和第六支承单元可以连接至下支承构件。
[0029]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线圈架处的第一驱动部;以及设置在壳体处并面向第一驱动部的第二驱动部。
[0030]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的下侧并面向第二驱动部的第三驱动部。
[0031]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可以包括线圈,第二驱动部可以包括磁体,并且第三驱动部可以包括线圈。
[0032]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可以电连接至传感器和第一驱动部。
[0033]在另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线圈架;壳体,该壳体与线圈架间隔开并设置在线圈架的外侧;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联接至线圈架和壳体;以及感测线圈架的位置的传感器,其中,支承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承单元和第二支承单元,该第一支承单元设置成平行于x轴,该x轴与联接至线圈架的透镜模块的光轴垂直,该第二支承单元设置成平行于y轴,该y轴与光轴垂直并与x轴垂直,其中,传感器可以设置成更靠近第一支承单元而非更靠近第二支承单元,并且其中,第一支承单元的弹性模量可以小于第二支承单元的弹性模量。
[0034]在又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相机模块,该相机模块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的内侧的线圈架;联接至线圈架和壳体的支承构件;以及传感器,该传感器对线圈架和壳体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进行感测,其中,支承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承单元和第二支承单元,第二支承单元设置成不平行于第一支承单元,其中,传感器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所述线圈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线圈架上;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面向所述第一驱动部;以及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联接至所述线圈架和所述壳体,其中,所述支承构件包括联接至所述线圈架的内侧部、联接至所述壳体的外侧部、以及连接所述内侧部和所述外侧部的连接部,并且其中,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连接部的区域与所述第一驱动部在光轴方向上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线圈架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部在光轴方向上重叠的支承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承部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支承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在所述多个支承本体之间形成有分离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连接部面向所述第一驱动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分离空间包括多个分离空间,并且其中,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连接部的两个部分穿过所述多个分离空间而面向所述第一驱动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分离空间设置成邻近所述壳体的拐角。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两个部分中的一者邻近所述内侧部,并且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两个部分中的另一者邻近所述外侧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支承本体包括第一支承本体、邻近所述第一支承本体设置的第二支承本体和邻近所述第二支承本体设置的第三支承本体,其中,所述分离空间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本体与所述第二支承本体之间的第一分离空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承本体与所述第三支承本体之间的第二分离空间,并且其中,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两个部分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离空间处,并且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两个部分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空间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形成为弯折的或弯曲的多个弯曲部,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弯曲部中的至少一个弯曲部穿过所述分离空间而面向所述第一驱动部。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外侧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拐角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拐角包括所述壳体的第一拐角和邻近所述壳体的第一拐角设置的所述壳体的第二拐角,并且其中,所述外侧部设置成相较于距离所述壳体的第二拐角更靠近于所述壳体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相沃闵相竣李准泽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