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129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变压器套管未安装时的载流回路的第一回路电阻、变压器套管安装后的载流回路的第二回路电阻、变压器套管运行中的载流回路的第三回路电阻以及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的电阻;根据获取得到的第一回路电阻、第二回路电阻、第三回路电阻及导电杆的电阻,得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实际的接触电阻;根据实际的接触电阻和获取到的变压器套管电连接初始的接触电阻判断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接触状态,通过上述方法,达到及时发现变压器套管载流回路出现的早期故障,且在变压器套管的外部对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结构的接触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的目的。构的接触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的目的。构的接触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套管电连接结构
,尤其涉及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套管面面压接型电连接结构是指在换流站中各类电气设备中变压器套管根部载流底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其作用是实现各类电气设备电力的传导和运输,所以电连接的接触状态发生故障是导致设备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能够及时发现电连接的接触状态是否正常十分重要。
[0003]变压器套管载流回路的电连接接触电阻可以反应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接触情况,由于变压器套管是一种密封装置,对变压器套管内部的电连接接触电阻的获取存在局限性,只有在变压器套管的载流回路发生严重故障时才能检测出电连接的接触发生故障,因此,现有技术在检测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接触状态方面效果不佳,当载流回路发生早期故障时,无法及时发现,并不能实时反映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接触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无法对变压器套管电连接接触电阻进行实时检测,并当载流回路发生早期故障时无法及时发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状态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获取变压器套管未安装时的载流回路的第一回路电阻、所述变压器套管安装后的载流回路的第二回路电阻、所述变压器套管运行中的载流回路的第三回路电阻以及所述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的电阻;
[0007]根据所述第一回路电阻、所述第二回路电阻、所述第三回路电阻以及所述导电杆的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实际的接触电阻;
[0008]根据所述实际的接触电阻和获取到的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初始的接触电阻判断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接触状态。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包括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
[0010]所述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的电阻,包括所述第一段杆的第一实际电阻和第一标准电阻,以及所述第二段杆的第二实际电阻和第二标准电阻。
[0011]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回路电阻、所述第二回路电阻、所述第三回路电阻以及所述导电杆的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实际的接触电阻,具体包括:
[0012]根据所述第一回路电阻和所述第二回路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的安装误差;
[0013]根据所述第一实际电阻、所述第一标准电阻、所述第二实际电阻和所述第二标准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的测量误差;
[0014]根据所述安装误差、所述测量误差和所述第三回路电阻,得到所述实际的接触电阻。
[0015]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回路电阻和所述第二回路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的安装误差,包括:
[0016]将所述第一回路电阻和所述第二回路电阻的差值作为所述安装误差;
[0017]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实际电阻、所述第一标准电阻、所述第二实际电阻和所述第二标准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的测量误差,包括:
[0018]获取所述第一实际电阻与第一标准电阻之间的第一差值,及所述第二实际电阻与所述第二标准电阻之间的第二差值,取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裕度值,将所述裕度值作为所述测量误差。
[0019]进一步的,所述实际的接触电阻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0020]R
c2
=R7‑
R2‑
R3‑
ΔR
61
±
abs(max{ΔR
24
,ΔR
35
});
[0021]其中,R
C2
为所述实际的接触电阻,R7为所述第三回路电阻,R2为所述第一实际电阻,R3第二实际电阻,ΔR
61
为所述安装误差,abs(max{ΔR
24
,ΔR
35
})为所述测量误差。
[0022]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变压器套管未安装时的载流回路的第一回路电阻、所述变压器套管安装后的载流回路的第二回路电阻、所述变压器套管运行中的载流回路的第三回路电阻以及所述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的电阻,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回路电阻、所述第一实际电阻和第二实际电阻,得到所述初始的接触电阻。
[0023]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实际的接触电阻和获取到的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初始的接触电阻判断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接触状态,包括:
[0024]获取所述实际的接触电阻和所述初始的接触电阻的倍数关系,根据所述倍数关系判断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接触状态;
[0025]若所述倍数关系在预设的第一倍数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接触状态为正常状态;
[0026]若所述倍数关系在预设的第二倍数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接触状态为非正常状态;
[0027]若所述倍数关系在预设的第三倍数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接触状态为严重故障;
[0028]所述第一倍数范围、所述第二倍数范围和所述第三倍数范围之间无交集,且所述第二倍数范围大于所述第一倍数范围,所述第三倍数范围大于所述第二倍数范围。
[002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状态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状态检测模块;
[0030]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变压器套管未安装时的载流回路的第一回路电阻、所述变压器套管安装后的载流回路的第二回路电阻、所述变压器套管运行中的载流回路的第三回路电阻以及所述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的电阻;
[0031]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根据所述第一回路电阻、所述第二回路电阻、所述第三回路电阻以及所述导电杆的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实际的接触电阻;
[0032]所述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的接触电阻和获取到的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初始的接触电阻判断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接触状态。
[003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状态监测方法的步骤。
[003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状态监测方法的步骤。
[0035]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6]本专利技术中先获取变压器套管未安装时的载流回路的第一回路电阻、变压器套管安装后的载流回路的第二回路电阻、变压器套管运行中的载流回路的第三回路电阻以及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的电阻;根据获取得到的第一回路电阻、第二回路电阻、第三回路电阻及导电杆的电阻,得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实际的接触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变压器套管未安装时的载流回路的第一回路电阻、所述变压器套管安装后的载流回路的第二回路电阻、所述变压器套管运行中的载流回路的第三回路电阻以及所述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的电阻;根据所述第一回路电阻、所述第二回路电阻、所述第三回路电阻以及所述导电杆的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实际的接触电阻;根据所述实际的接触电阻和获取到的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初始的接触电阻判断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的接触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包括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所述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的电阻,包括所述第一段杆的第一实际电阻和第一标准电阻,以及所述第二段杆的第二实际电阻和第二标准电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回路电阻、所述第二回路电阻、所述第三回路电阻以及所述导电杆的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电连接实际的接触电阻,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回路电阻和所述第二回路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的安装误差;根据所述第一实际电阻、所述第一标准电阻、所述第二实际电阻和所述第二标准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的测量误差;根据所述安装误差、所述测量误差和所述第三回路电阻,得到所述实际的接触电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回路电阻和所述第二回路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的安装误差,包括:将所述第一回路电阻和所述第二回路电阻的差值作为所述安装误差;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实际电阻、所述第一标准电阻、所述第二实际电阻和所述第二标准电阻,得到所述变压器套管中导电杆的测量误差,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实际电阻与第一标准电阻之间的第一差值,及所述第二实际电阻与所述第二标准电阻之间的第二差值,取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裕度值,将所述裕度值作为所述测量误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的接触电阻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R
C2
=R7‑
R2‑
R3‑
ΔR
61
±
abs(max{ΔR
24
,ΔR
35
});其中,R
C2
为所述实际的接触电阻,R7为所述第三回路电阻,R2为所述第一实际电阻,R3第二实际电阻,Δ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泉宇邹德旭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