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1218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各个乘员的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基于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可根据光照角度、人体位置、人体面部反应等因素实时主动调整遮阳帘开闭和开度,不需要依赖网络和GPS信号,使遮阳帘具备智能化工作能力。能力。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车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技术日趋成熟,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各类汽车上都配置有天窗,汽车天窗安装于汽车的车顶,能够有效地使车内空气流通,增加新鲜空气的进入,为使用者带来健康、舒适的享受,但在天窗打开时,阳光也会直射入车内,在天窗处通常要设置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指安装在汽车车厢内以起到遮光、隔热、保护隐私等作用的装置。
[0003]目前,常见的汽车遮阳帘包括手动遮阳帘和自动遮阳帘两种类型,其中,手动遮阳帘需要用户手动地展开或收拢帘布,使用方式极不便利;而现有的自动遮阳帘则需要通过接收用户的操控指令(例如接收从遥控器上所发出的遥控信号或者语音控制等主动控制方法)控制帘布的展开或收拢,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
[0004]公开号为CN11342798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遮阳帘的控制方法、遮阳帘的控制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时监测汽车的状态,在车辆启停时关闭和开启遮阳帘,实现了汽车遮阳帘全自动控制的技术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没太大用处,用户体验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车辆中车门、天窗(天幕)的遮阳帘都是需要乘员主动控制的,无法根据环境光照和人体位置自动调整遮阳帘开闭及调整开度的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0007]步骤1,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
[0008]步骤2,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各个所述乘员的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
[0009]步骤3,基于所述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所述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0011]可选的,所述步骤1中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的方法包括:
[0012]在车辆的上端安装至少一颗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获取实时的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的信息;
[0013]所述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的安装位置包括:车辆的前风挡、车顶、后风挡和B柱;
所述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包括:光敏件。
[0014]可选的,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结构为:以天窗/车窗为一个面,在天窗/车窗四周以光照方向向所述座舱内延伸,在所述座舱内形成的空间。
[0015]可选的,所述步骤2中获取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包括:乘员、乘员人脸位置和乘员人眼位置的三维坐标数据,获取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方法为:
[0016]基于DMS和OMS计算得到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
[0017]或者,基于座舱内布置的摄像头获取座舱乘员图像,基于所述图像并引用标准人体模型数据作为近似模型数据计算得到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
[0018]可选的,所述步骤3中基于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路的舒适度包括:
[0019]通过计算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重合度交集数据确定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位置和大小,通过光照强度结合室外温度传感器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投影光斑处的体感温度;
[0020]通过计算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重合度交集数据确定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位置和大小,通过光照强度结合座舱内乘员图像中人眼位置判断人眼是否受到光照刺激以及受到的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
[0021]可选的,所述步骤3中基于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路的舒适度还包括:
[0022]基于结合座舱内乘员图像中乘员的表情动作行为判断座舱内乘员是否感到不适;所述表情动作行为包括:眯眼、人眼开闭频率以及主动规避光斑行为。
[0023]可选的,所述步骤3包括:
[0024]步骤301,接受默认设置或者人为选择的体感温度阈值和人眼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阈值;
[0025]步骤302,判断所述投影光斑处的体感温度超过所述体感温度阈值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消失;判断人眼受到光照刺激且受到的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超过所述光照强度阈值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眼位置处的投影光斑消失;
[0026]步骤303,实时监测座舱内乘员的表情动作行为,判断乘员感到不适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脸或乘员上的投影光斑消失。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光路包络体模型计算单元、人体形态包络模型计算单元和遮阳帘调整单元;
[0028]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计算单元,用于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
[0029]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计算单元,用于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
[0030]所述遮阳帘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所述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处理器
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管理类程序时实现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管理类程序,所述计算机管理类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根据光照角度、人体位置、人体面部反应等因素实时主动调整遮阳帘开闭和开度,不需要依赖网络和GPS信号,使遮阳帘具备智能化工作能力。调整遮阳帘时可以人为选择的光照强度阈值和体感温度阈值,用户可以根据季节和个人感受选择能接受的最高体感温度和人眼感受到的光照强度,更能适应用户的个性化体验。调整遮阳帘的位置包括两个触发条件:一是自动检测投影光斑的温度和人眼刺激强度,在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调整;二是根据乘员的动作行为进行调整,在检测到乘员眯眼、人眼开闭频率过高以及主动规避光斑行为时调整,具体调整时还可以设置为乘员感到不适时先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脸上的投影光斑消失,如果之后还检测到乘员感到不适,再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身体上的投影光斑消失,能从光照的测量值和用户反馈两个方面调整遮阳帘的位置,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步骤2,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各个所述乘员的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步骤3,基于所述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所述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的方法包括:在车辆的上端安装至少一颗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获取实时的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的信息;所述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的安装位置包括:车辆的前风挡、车顶、后风挡和B柱;所述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包括:光敏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结构为:以天窗/车窗为一个面,在天窗/车窗四周以光照方向向所述座舱内延伸,在所述座舱内形成的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获取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包括:乘员、乘员人脸位置和乘员人眼位置的三维坐标数据,获取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方法为:基于DMS和OMS计算得到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或者,基于座舱内布置的摄像头获取座舱乘员图像,基于所述图像并引用标准人体模型数据作为近似模型数据计算得到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基于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路的舒适度包括:通过计算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重合度交集数据确定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位置和大小,通过光照强度结合室外温度传感器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投影光斑处的体感温度;通过计算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重合度交集数据确定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位置和大小,通过光照强度结合座舱内乘员图像中人眼位置判断人眼是否受到光照刺激以及受到的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芃詹阳普姚佩曾琪杨欣月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