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结构及其绕线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094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结构及其绕线工艺。现有的结构造成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每槽绕组产生的力矩波动大,导致合成力矩变小,限制了电机功率密度无法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多个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元件的绕组绕制在至少两对进出的铁心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明显改善电机的电磁力矩波动性,可使电机取得更稳定、波动小的持续电磁力,让电机扭矩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和释放,增加了电机的输出功率;由于每个元件被绕入更多的槽数,使得每个元件分布更均匀,能有效改善碳刷与整流子换向性能,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结构及其绕线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枢绕组结构改进,尤其是一种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结构及其绕线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在电磁交流(直流)电机和永磁直流电机中,传统的绕组由于每个元件均绕制在一对进出的铁心槽内,且每个元件的匝数相等。
[0003]如图2所示,绕线从5号起始挂钩绕线至一对进出的铁心槽后再绕制相邻的4号挂钩,以此类推完成对各个铁心槽的绕制,且每对铁心槽内的绕线匝数相等。
[0004]这种结构造成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每槽绕组产生的力矩波动大,导致合成力矩变小,且由于每个元件的匝数一致,使每个元件的自感和互感电势峰值大,导致碳刷与整流子换向困难,造成换向火花增大,发生烧机,限制了电机功率密度无法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结构及其绕线工艺,可明显改善电机的电磁力矩波动性,增加了电机的输出功率。
[0006]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结构,包括多个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元件的绕组绕制在至少两对进出的铁心槽内。
[0007]作为优选,每个元件的绕组绕制在两对进出的铁心槽内,且所述每个元件的绕线匝数设计为相等。
[0008]作为优选,所述元件的一端绕制在相邻的整流子两个挂钩上,另一端绕制在相邻的两对进出的铁心槽上。
[0009]作为优选,每个元件的绕组绕制在两对进出的铁心槽内,且每对铁心槽内的匝数设计为不等。
[0010]作为优选,每个元件的绕线匝数设计为不等。
[001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的绕线工艺,其特征在于元件的一端从第一个整流子挂钩输出进入相邻的两对进出的铁心槽上绕制N匝线圈后再进入相邻的第二个整流子挂钩,从第二整流子挂钩输出绕线至相邻的下一组两对铁心槽内绕制N匝线圈。
[0012]作为优选,每个元件的绕组绕制在两对进出的铁心槽内,且每对铁心槽内的匝数设计为不等。
[0013]本专利技术能明显改善电机的电磁力矩波动性,可使电机取得更稳定、波动小的持续电磁力,让电机扭矩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和释放,增加了电机的输出功率;由于每个元件被绕入更多的槽数,使得每个元件分布更均匀,能有效改善碳刷与整流子换向性能,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传统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传统绕组的具体绕线走线示意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绕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绕线走线示意图。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应用在具体电机上的示意图。
[0019]图中:1、绕组 2、铁心槽 3、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1]如图3

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结构,包括多个元件,每个元件的绕组1绕制在两对进出的铁心槽2内,且每个元件的绕线匝数视性能要求可以设计成相等或者不等。
[0022]具体来说,元件的一端从第一个整流子挂钩输出进入相邻的两对进出的铁心槽上绕制N匝线圈后再进入相邻的第二个整流子挂钩,从第二整流子挂钩输出绕线至相邻的下一组两对铁心槽内绕制N匝线圈。
[0023]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绕线工艺如下:如图4所示,每个元件的绕组绕制在两对进出的铁心槽内,元件的一端从5号起始挂钩输出经过铁心槽(3和4之间)绕至铁心槽(8和9之间),绕线输出端A1再进入相邻的铁心槽(2和3之间),输出至铁心槽(7和8之间),最终从B端绕至相邻的4号挂钩上,以此循环完成复式绕组的排线,其中A组绕线为10匝,A1组绕线为5匝,当然每个元件的绕线匝数视性能要求可以设计成相等或者不等。
[0024]根据实际性能需要和综合测试检验,本专利技术中每个元件还可绕制在更多对进出的铁心槽内,且每个元件的匝数视性能要求可以设计成相等或者不等。
[0025]本专利技术可明显改善电机的电磁力矩波动性,可使电机取得更稳定、波动小的持续电磁力,让电机扭矩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和释放,增加了电机的输出功率;另外在改善换向火花方面,由于每个元件被绕入更多的槽数,使得每个元件分布更均匀,彼此的自感和互感电势相互抵消,有效改善碳刷与整流子换向性能,换向火花减小,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
[0026]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结构,包括多个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元件的绕组(1)绕制在至少两对进出的铁心槽(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元件的绕组绕制在两对进出的铁心槽内,且所述每个元件的绕线匝数设计为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的一端绕制在相邻的整流子两个挂钩(3)上,另一端绕制在相邻的两对进出的铁心槽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复式电枢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元件的绕组绕制在两对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文标王长泉谭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露通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