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设备与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800379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8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设备与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根据材料信息集包括的材料数量与材料单位重量,确定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根据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对应的车辆信息与目标里程,生成车辆碳排放量;响应于确定车辆碳排放量小于等于总材料碳排放量,控制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将材料信息集对应的各个建筑材料运输至预设目的地;响应于确定车辆碳排放量大于总材料碳排放量,生成停止运输提示信息,以及将停止运输提示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建筑终端。该实施方式可以判断转运结余的各个建筑材料所排放的碳排放量是否大于浪费各个建筑材料所对应的碳排放量。从而,避免碳排放量过量排放。避免碳排放量过量排放。避免碳排放量过量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设备与介质


[0001]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
,具体涉及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设备与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建筑作为能源消费三大领域(工业、交通、建筑)之一,其节能减排成为重点任务。对于建筑碳排限额管理,还需要对日常运行进行监管、用能指导,并及时发现碳排超限风险。建筑场地完成施工之后,通常会遗留部分建筑材料。目前,对于遗留的建筑材料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方式为:直接通过运输车辆将遗留的建筑材料转运至设定的仓库中。然而,采用上述方式,通常会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直接将遗留的建筑材料转运至设定的仓库中,未考虑车辆运输所造成的碳排放量是否大于遗留的建筑材料本身的碳排放量,容易进一步造成碳排放量过量排放;二,对材料运输箱中的建筑材料进行分拣的效率较低,分拣时间较长,造成运输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0004]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来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0005]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建筑场地内当前结余的每个建筑材料的材料信息,得到材料信息集,其中,上述材料信息集中的材料信息包括:材料名称、材料数量与材料单位重量;对于上述材料信息集中的每个材料信息,执行如下处理步骤:从预设的单位材料碳排放量信息集中选择对应上述材料信息的单位材料碳排放量信息;将上述材料信息包括的材料数量与上述单位材料碳排放量信息的单位材料碳排放量的乘积确定为材料碳排放量;将所确定的各个材料碳排放量的总和确定为总材料碳排放量;根据上述材料信息集包括的材料数量与材料单位重量,确定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根据上述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对应的车辆信息与目标里程,生成车辆碳排放量;响应于确定上述车辆碳排放量小于等于上述总材料碳排放量,控制上述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将上述材料信息集对应的各个建筑材料运输至预设目的地;响应于确定上述车辆碳排放量大于上述总材料碳排放量,生成停止运输提示信息,以及将上述停止运输提示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建筑终端。
[0006]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上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上并可被上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被上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0007]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
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0008]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减少了碳排放。具体来说,造成碳排放量过量排放的原因在于:直接将遗留的建筑材料转运至设定的仓库中,未考虑车辆运输所造成的碳排放量是否大于遗留的建筑材料本身的碳排放量,容易进一步造成碳排放量过量排放。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首先,获取目标建筑场地内当前结余的每个建筑材料的材料信息,得到材料信息集。其中,上述材料信息集中的材料信息包括:材料名称、材料数量与材料单位重量。由此,便于解算出当前结余的每个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其次,对于上述材料信息集中的每个材料信息,执行如下处理步骤:从预设的单位材料碳排放量信息集中选择对应上述材料信息的单位材料碳排放量信息;将上述材料信息包括的材料数量与上述单位材料碳排放量信息的单位材料碳排放量的乘积确定为材料碳排放量。由此,可以确定单位建筑材料对应的材料碳排放量。再其次,将所确定的各个材料碳排放量的总和确定为总材料碳排放量。由此,可以确定当前结余的各个建筑材料的总材料碳排放量。接着,根据上述材料信息集包括的材料数量与材料单位重量,确定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再接着,根据上述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对应的车辆信息与目标里程,生成车辆碳排放量。由此,可以确定是否转运当前结余的各个建筑材料。然后,响应于确定上述车辆碳排放量小于等于上述总材料碳排放量,控制上述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将上述材料信息集对应的各个建筑材料运输至预设目的地。最后,响应于确定上述车辆碳排放量大于上述总材料碳排放量,生成停止运输提示信息,以及将上述停止运输提示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建筑终端。由此,可以判断转运结余的各个建筑材料所排放的碳排放量是否大于浪费各个建筑材料所对应的碳排放量。从而,避免碳排放量过量排放。且不转运各个建筑材料,可以留在标建筑场地内作为后续修补建筑材料,避免了建筑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09]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0010]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1]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13]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4]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
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0015]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0016]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001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18]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100。该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101,获取目标建筑场地内当前结余的每个建筑材料的材料信息,得到材料信息集。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筑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场地材料绿色节能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建筑场地内当前结余的每个建筑材料的材料信息,得到材料信息集,其中,所述材料信息集中的材料信息包括:材料名称、材料数量与材料单位重量;对于所述材料信息集中的每个材料信息,执行如下处理步骤:从预设的单位材料碳排放量信息集中选择对应所述材料信息的单位材料碳排放量信息;将所述材料信息包括的材料数量与所述单位材料碳排放量信息的单位材料碳排放量的乘积确定为材料碳排放量;将所确定的各个材料碳排放量的总和确定为总材料碳排放量;根据所述材料信息集包括的材料数量与材料单位重量,确定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对应的车辆信息与目标里程,生成车辆碳排放量;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碳排放量小于等于所述总材料碳排放量,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将所述材料信息集对应的各个建筑材料运输至预设目的地;响应于确定所述车辆碳排放量大于所述总材料碳排放量,生成停止运输提示信息,以及将所述停止运输提示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建筑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对应的车辆信息与目标里程,生成车辆碳排放量,包括: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中每个待运输车辆,执行如下处理步骤:将所述待运输车辆对应的车辆信息所包括的公里油耗值与所述目标里程的乘积确定为单运输车辆使用油量;将所述单运输车辆使用油量与对应的单位使用油量碳排放量的乘积确定为单运输车辆碳排放量;将所确定的各个单运输车辆碳排放量的总和确定为车辆碳排放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材料信息集中材料信息包括:材料单位体积;以及所述根据所述材料信息集包括的材料数量与材料单位重量,确定至少一个待运输车辆,包括:对于所述材料信息集中的每个材料信息,执行如下处理步骤:将所述材料信息包括的材料数量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纯南潘善江蔡海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