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生菌混合物用胶囊及灌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009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益生菌混合物用胶囊,包括胶囊本体,所述胶囊本体包括胶囊壳体一、胶囊壳体二、胶囊壳体三,所述胶囊壳体一与胶囊壳体二、胶囊壳体三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胶囊壳体三外侧开设有若干个注药口,所述胶囊壳体二的直径比胶囊壳体一的直径略大,为过盈配合,通过折叠起的胶囊壳体三形成一圈牢固的加强筋,胶囊壳体二与胶囊壳体一结合后,扣圈一会卡在扣圈二的上侧,可使本胶囊扣合更加牢固,本案设计的胶囊结构,不易被损坏,同时达到了不易被胃液侵入的效果,即使胶囊结构出现损坏,也是比较轻微,通过在胶囊内的微量干燥剂,即使有少量胃液进入,也会被吸附,减少药效损失,达到益生菌在肠道的最大使用率。大使用率。大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菌混合物用胶囊及灌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益生菌混合物用胶囊及灌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益生菌是作用于肠道的保健品,但是益生菌要通过胃以后,才能到达肠道,普通的益生菌胶囊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0003]一:一种板状益生菌胶囊,在准备服用时,会用手将胶囊挤出,在挤出胶囊的同时容易把胶囊挤压变形,因为变形,对于胶囊外壳有所损坏,胶囊胃里容易受到胃液的侵蚀,能到达肠道的益生菌较少,所以被肠道溶解的益生菌较少,所达到的效果不够好,根据以上情况,把益生菌胶囊外壳加厚,由于益生菌胶囊外壳使用明胶等材料制作,服用过多明胶也不是很健康;
[0004]二:瓶装的胶囊益生菌,由于需要经常打开瓶盖,容易受到空气污染,易出现潮湿,不卫生等情况;
[0005]同时现有的胶囊灌装时工序不够简化,所以本案设计了一种益生菌混合物用胶囊及灌装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益生菌混合物用胶囊及灌装方法,通过折叠起的胶囊壳体三形成一圈牢固的加强筋,胶囊壳体二与胶囊壳体一结合后,扣圈一会卡在扣圈二的上侧,可使本胶囊扣合更加牢固,本案设计的胶囊结构,不易被损坏,同时达到了不易被胃液侵入的效果,即使胶囊结构出现损坏,也是比较轻微,通过在胶囊内的微量干燥剂,即使有少量胃液进入,也会被吸附,减少药效损失,达到益生菌在肠道的最大使用率,且通过本案胶囊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减删了部分灌装步骤,减少时间的浪费,灌装更加简单方便。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益生菌混合物用胶囊,包括胶囊本体,所述胶囊本体包括胶囊壳体一、胶囊壳体二、胶囊壳体三,所述胶囊壳体一与胶囊壳体二、胶囊壳体三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胶囊壳体三外侧开设有若干个注药口,所述胶囊壳体二的直径比胶囊壳体一的直径略大,为过盈配合。
[0008]所述胶囊壳体一的一端边缘与胶囊壳体三的一端边缘固定连接,所述胶囊壳体三的另一端边缘与胶囊壳体二的内壁边侧通过连接环固定连接。
[0009]所述胶囊壳体三为可折叠的波纹管结构;当折叠的波纹管胶囊壳体三折叠后会将注药口密封住。
[0010]所述胶囊壳体一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扣圈一,所述胶囊壳体二的内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可与扣圈一配合的扣圈二。
[0011]所述扣圈一与扣圈二均为上口小,下口大,所述扣圈一与扣圈二为与胶囊材质相同锥形卡圈。
[0012]所述扣圈一的上口直径比扣圈二的上口直径略小,所述扣圈一下口的直径比扣圈
二的下口直径略大;当将胶囊壳体二与胶囊壳体一按压扣合时,所述胶囊壳体三折叠收缩进入胶囊壳体二内,所述扣圈一会穿过扣圈二进入胶囊壳体二内,当停止按压,扣圈一会卡在扣圈二的上侧,可使本胶囊扣合更加牢固,不易被胃液溶解,且通过折叠起的胶囊壳体三形成一圈牢固的加强筋,同时达到了不易被胃液溶解的结构。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折叠起的胶囊壳体三形成一圈牢固的加强筋,胶囊壳体二与胶囊壳体一结合后,扣圈一会卡在扣圈二的上侧,可使本胶囊扣合更加牢固,本案设计的胶囊结构,不易被损坏,同时达到了不易被胃液侵入的效果,即使胶囊结构出现损坏,也是比较轻微,通过在胶囊内的微量干燥剂,即使有少量胃液进入,也会被吸附,减少药效损失,达到益生菌在肠道的最大使用率,且通过本案胶囊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减删了部分灌装步骤,减少时间的浪费,灌装更加简单方便。
[00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灌装步骤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展开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合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扣圈一与扣圈二的扣合状态细节示意图;
[0020]图中:1、胶囊本体;101、胶囊壳体一;102、胶囊壳体二;103、胶囊壳体三;2、扣圈一;3、注药口;4、扣圈二;5、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

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益生菌混合物用胶囊,包括胶囊本体1,所述胶囊本体1包括胶囊壳体一101、胶囊壳体二102、胶囊壳体三103,所述胶囊壳体一101与胶囊壳体二102、胶囊壳体三10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胶囊壳体三103外侧开设有若干个注药口3,所述胶囊壳体二102的直径比胶囊壳体一101的直径略大,为过盈配合。
[0022]还包括该胶囊的灌装方法一,
[0023]所述灌装方法一如下:
[0024]步骤一:供给:倒入胶囊本体1壳体;
[0025]步骤二:排列:胶囊本体1壳体按排列工装排列传送;
[0026]步骤三:校准方向:将胶囊本体1壳体按照胶囊壳体二102在上,胶囊壳体一101在下的方向竖直排列进待填充模具工装中;本模具开设有与注药口3相符合的注药孔;
[0027]步骤四:填充:通过定量注药头对准注药口3进行对胶囊本体1壳体内注药,同时每个胶囊本体1内注入微量的干燥剂;通过在胶囊内的微量干燥剂,即使有少量胃液进入,也会被吸附,减少药效损失,达到益生菌在肠道的最大使用率;
[0028]步骤五:按压结合:按压胶囊壳体二102的顶部,将胶囊壳体二102向下与胶囊壳体一101扣合;
[0029]步骤六:排出:将制作好的胶囊输送到包装区。
[0030]还包括该胶囊的灌装方法二,
[0031]所述灌装方法二如下:
[0032]步骤一:供给:倒入胶囊本体1壳体;
[0033]步骤二:排列:胶囊本体1壳体按排列工装排列传送,传送到固定的填充注药机械下面的模具工装内固定;
[0034]步骤三:填充:通过定量注药头伸入对应的注药口3对胶囊本体1壳体内注药,同时每个胶囊本体1内注入微量的干燥剂;本模具开设有与注药口3相符合的注药孔,通过在胶囊内的微量干燥剂,即使有少量胃液进入,也会被吸附,减少药效损失,达到益生菌在肠道的最大使用率;
[0035]步骤四:将填充好的胶囊通过传送通道滑入与胶囊对应的竖立设置的模具工装内,或者将填充好的胶囊直接横式传送到结合模具工装内均可,由于结合模具工装与胶囊是比较贴合的,不会露出药粉,未被挤压结合的胶囊,不管是胶囊壳体一101或者是胶囊壳体二102任何一个的方向竖直向下的情况下,内部的药粉均高于注药口3的最低边缘;
[0036]步骤五:按压结合:按压胶囊本体1,使胶囊壳体二102与胶囊壳体一101扣合;
[0037]步骤六:排出:将制作好的胶囊输送到包装区。
[0038]本胶囊结构具有多种灌装方式,不限于本案的灌装方法。
[0039]所述胶囊壳体一101的一端边缘与胶囊壳体三103的一端边缘固定连接,所述胶囊壳体三103的另一端边缘与胶囊壳体二102的内壁边侧通过连接环5固定连接。
[0040]所述胶囊壳体三10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菌混合物用胶囊,包括胶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本体(1)包括胶囊壳体一(101)、胶囊壳体二(102)、胶囊壳体三(103),所述胶囊壳体一(101)与胶囊壳体二(102)、胶囊壳体三(10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胶囊壳体三(103)外侧开设有若干个注药口(3),所述胶囊壳体二(102)的直径比胶囊壳体一(101)的直径略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混合物用胶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该胶囊的灌装方法一,所述灌装方法一如下:步骤一:供给:倒入胶囊本体(1)壳体;步骤二:排列:胶囊本体(1)壳体按排列工装排列传送;步骤三:校准方向:将胶囊本体(1)壳体按照胶囊壳体二(102)在上,胶囊壳体一(101)在下的方向竖直排列进待填充模具工装中;步骤四:填充:通过定量注药头对准注药口(3)进行对胶囊本体(1)壳体内注药,同时每个胶囊本体(1)内注入微量的干燥剂;步骤五:按压结合:按压胶囊壳体二(102)的顶部,将胶囊壳体二(102)向下与胶囊壳体一(101)扣合;步骤六:排出:将制作好的胶囊输送到包装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混合物用胶囊及灌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该胶囊的灌装方法二,所述灌装方法二如下:步骤一:供给:倒入胶囊本体(1)壳体;步骤二:排列:胶囊本体(1)壳体按排列工装排列传送,传送到固定的填充注药机械下面的模具工装内固定;步骤三:填充: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麟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