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90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下肢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运动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与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后跟块、固定块、大压块、小压块、固定把手和调节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动固定把手将大压块和小压块拧松,使后跟块能够在调节轴上滑动,上连接杆能够在后跟块的凹槽内转动,使康复机器人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双脚进行调节,良好的适配不同病情的患者,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的舒适度。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肢康复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在老龄化人群中有大量因中风而留下偏瘫等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此外也有因交通事故造成的肢体损伤甚至偏瘫的患者,他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0003]医学实践证明,这类病人想要提高和恢复下肢运动功能,除了手术和药物治疗,还需要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康复机器人应运而生。
[0004]目前下肢康复机器人技术真正成熟者并不多,而在已有的下肢康复机器人中,其可以进行踝关节训练的很少,其中可以进行双脚距离、角度调节的更是空白。
[0005]部分下肢康复机器人因其机械结构的问题,不能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双脚距离、角度的调节,这使医院对患者内翻足、外翻足的病情不能及时治疗,因此,提出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无法调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该机构能够自由调节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良好适配不同病情的患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运动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与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后跟块、固定块、大压块、小压块、固定把手和调节轴,所述后跟块一端开设有与上连接杆形状匹配的凹槽,所述上连接杆一侧位于后跟块凹槽内、另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后跟块连接,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小压块,所述上连接杆上对应小压块处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轴从后跟块两侧穿过,所述后跟块另一端设有大压块,所述大压块顶在调节轴一侧,所述固定把手穿过大压块、后跟块和调节孔后与小压块连接。通过转动固定把手将大压块和小压块拧松,使后跟块能够在调节轴上滑动,上连接杆能够在后跟块的凹槽内转动,使康复机器人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双脚进行调节,良好的适配不同病情的患者,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轴两端分别设有调节轴端盖和踝关节后上连接块。调节轴端盖防止后跟块从调节轴上滑脱。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运动机构包括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和上连接杆均呈“U”形。“U”形的下连接杆和上连接杆能够更好的适应人体脚部形状,使患者使用更舒适。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有关节轴承,所述上连接杆对应关节轴承处一端设有脚踝中间连接块,所述脚踝中间连接块与关节轴承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杆一端设有踝关节内侧连接块,所述踝关节内侧连接块上设有旋转固定轴。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杆一端设有踝关节外侧连接块,所述踝关节外侧连接块通过旋转固定轴与内侧连接块连接,所述踝关节外侧连接块围绕旋转固定轴转动。通过关节轴承和旋转固定轴使上连接杆能够转动,适应患者双脚运动时的踝关节活动。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大压块和小压块分别对调节轴和上连接杆进行压紧,通过转动固定把手将大压块和小压块拧松,使后跟块能够在调节轴上滑动,上连接杆能够在后跟块的凹槽内转动,实现对双脚距离、角度的调节,调节轴的长度限制双脚的调节距离,上连接杆上的调节孔限制双脚的调节角度,使康复机器人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双脚进行调节,良好的适配不同病情的患者,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4;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的剖视图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的剖视图2。
[0015]附图中标号为:1为运动机构、2为调节机构、3为下连接杆、4为关节轴承、5为脚踝中间连接块、6为踝关节内侧连接块、7为上连接杆、8为踝关节外侧连接块、9为旋转固定轴、10为后跟块、11为固定块、12为大压块、13为小压块、14为固定把手、15为调节轴、16为调节轴端盖、17为踝关节后上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6所示,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运动机构1和调节机构2,所述运动机构1包括上连接杆7,所述上连接杆7与调节机构2连接,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后跟块10、固定块11、大压块12、小压块13、固定把手14和调节轴15,所述后跟块10一端开设有与上连接杆7形状匹配的凹槽,所述上连接杆7一侧位于后跟块10凹槽内、另一侧设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与后跟块10连接,所述固定块11上设有小压块13,所述上连接杆7上对应小压块13处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轴15从后跟块10两侧穿过,所述后跟块10另一端设有大压块12,所述大压块12顶在调节轴15一侧,所述固定把手14穿过大压块12、后跟块10和调节孔后与小压块13连接。通过大压块12和小压块13分别对调节轴15和上连接杆7进行压紧,通过转动固定把手14将大压块12和小压块13拧松,推动后跟块10在调节轴15上滑动,对双脚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转动上连接杆7在后跟块10的凹槽内转动,对双脚的角度进行调节,调节轴15的长度限制双脚的调节距离,上连接杆7上的调节孔限制双脚的调节角度,使康复机器人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双脚进行调节。
[0017]所述调节轴15两端分别设有调节轴端盖16和踝关节后上连接块17,踝关节后上连
接块17与康复机器人小腿连接。后跟块10在调节轴端盖16和踝关节后上连接块17之间滑动,调节轴端盖16防止后跟块10从调节轴15滑脱。
[0018]所述运动机构1包括下连接杆3,所述下连接杆3和上连接杆7均呈“U”形。“U”形的下连接杆3和上连接杆7使用人体脚踝形状,使患者使用更舒适。
[0019]所述下连接杆3一端转动连接有关节轴承4,所述上连接杆7对应关节轴承4处一端设有脚踝中间连接块5,所述脚踝中间连接块5与关节轴承4连接。所述下连接杆3一端设有踝关节内侧连接块6,所述踝关节内侧连接块6上设有旋转固定轴9。所述上连接杆7一端设有踝关节外侧连接块8,所述踝关节外侧连接块8通过旋转固定轴9与内侧连接块6连接,所述踝关节外侧连接块8围绕旋转固定轴9转动。上连接杆7两端分别连接脚踝中间连接块5和踝关节外侧连接块8,脚踝中间连接块5通过关节轴承4与下连接杆3转动连接,踝关节外侧连接块8通过旋转固定轴9与踝关节内侧连接块6连接,使上连接杆7能够转动,适应患者双脚运动时的踝关节活动。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运动机构(1)和调节机构(2),所述运动机构(1)包括上连接杆(7),所述上连接杆(7)与调节机构(2)连接,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后跟块(10)、固定块(11)、大压块(12)、小压块(13)、固定把手(14)和调节轴(15),所述后跟块(10)一端开设有与上连接杆(7)形状匹配的凹槽,所述上连接杆(7)一侧位于后跟块(10)凹槽内、另一侧设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与后跟块(10)连接,所述固定块(11)上设有小压块(13),所述上连接杆(7)上对应小压块(13)处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轴(15)从后跟块(10)两侧穿过,所述后跟块(10)另一端设有大压块(12),所述大压块(12)顶在调节轴(15)一侧,所述固定把手(14)穿过大压块(12)、后跟块(10)和调节孔后与小压块(1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双脚距离、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轴(15)两端分别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信牛栓柱李强李军威唐浩鹤罗彬彬梁建伟张君喜
申请(专利权)人:创世纪智能机器人河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