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锡黄铜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81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锡黄铜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锡黄铜的原料与回收料按照1:2.5~3.5的比例冶炼后铸造;将铸坯经15道次热轧,并在轧制的同时施加振动,轧制成铸锭;对铸锭进行铣面;初轧;罩式炉退火;切边;粗轧;罩式炉退火;粗轧;气垫炉退火;成品轧制;清洗、钝化;本发明专利技术低成本的生产得到了锡黄铜,并通过各生产工艺的控制,稳定生产得到了抗拉强度为4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锡黄铜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锡黄铜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锡黄铜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普通黄铜中加入其它合金元素所组成的多元合金称为特殊黄铜,特殊黄铜包括铝黄铜,铅黄铜,锡黄铜,锰黄铜等。这些黄铜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锡黄铜中由于锡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黄铜在大气和海洋中的抗蚀性,也可以使黄铜的强度提高。锡黄铜泛称海军黄铜,一般锡黄铜中的含锡量为1%,含锡过多,会降低合金的塑性。按合金中的含锌量,锡黄铜又分为α锡黄铜、α+β锡黄铜、β锡黄铜;单相锡黄铜α锡黄铜如70Cu

29Zn

1Sn,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软态的拉伸强度为350MPa,伸长率为60%,冷加工性能优异,能承受热轧和热挤,但不可热冲及热锻,广泛用于船舶、热电厂的高强耐蚀冷凝管,此种合金有应力腐蚀破裂倾向,因此冷加工的管材必须低温退火以消除应力。α+β锡黄铜如62Cu

37Zn

1Sn,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软态的拉伸强度为380MPa,延伸率40%,可进行冷、热压力加工,易切削,焊接性好,在海水中有较高的耐蚀性,适用于船舶零件,与海水、汽油等接触的零件。
[0003]CN102230105A中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锡黄铜,具体公开了高强度锡黄铜各组份的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铜65.0~69.0%,锡0.3~1.8%,余量为锌及总量不大于0.3%的不可避免的杂质;其生产方法为:先通过合金设计按以上组分比例配料,经水平连铸后生产出15mm厚铸坯,再经500~560℃均匀化退火,退火时间为4~5小时,然后进行铣面,铣后厚度在12.5~13.5mm,再粗轧至3.0mm,接着经过多次中间退火及冷轧,3.0mm以下厚度每次退火后均进行表面刷洗,退火温度480~560℃,退火时间4~5小时,然后成品轧制,成品厚度以客户要求决定,最后精整包装成成品。此专利中全部以金属原料作为锡黄铜的生产原料,生产成本较高,且没有公开锡黄铜的性能如何。
[0004]通过采用加入回收料可以降低锡黄铜的生产成本,但是采用回收料为原料如果工艺控制不当的话,锡黄铜的表面很容易出现裂纹,剥落,白斑等缺陷严重影响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锡黄铜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中将锡黄铜的原料与回收料按照1:2.5~3.5的比例冶炼后铸造,铸坯经后续工艺加工成厚度为0.1~1.5mm的锡黄铜带;所述锡黄铜在H状态下得到的抗拉强度为480

570Mpa,延伸率为≥5%,硬度为150

190HV,且成品率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锡黄铜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将锡黄铜的原料与回收料按照1:2.5~3.5的比例冶炼后铸造;
[0009](2)将铸坯经15道次热轧,并在轧制的同时施加振动,轧制成铸锭;
[0010](3)对铸锭进行铣面;
[0011](4)初轧;
[0012](5)罩式炉退火;
[0013](6)切边;
[0014](7)粗轧;
[0015](8)罩式炉退火;
[0016](9)粗轧;
[0017](10)气垫炉退火;
[0018](11)成品轧制;
[0019](12)清洗、钝化。
[0020]步骤(1)中,回收料入炉前经500~700℃烘烤2.5~3.5h,以除去回收料表面可能附着的水汽;投料时先添加部分回收料,再添加锡黄铜的原料,最后添加剩余部分的回收料。这样加料可以使新旧料在熔炼时充分混合,如果不按照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出现铸锭成分不均匀。
[0021]步骤(1)中,铸造温度为1050~1170℃,铸锭速度为65~105mm/min,一次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0C~50℃,一次冷却水压0.2~0.4MPa;二次冷却水距离结晶器出口处320mm,二次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0~50℃,二次冷却水压0.2~0.4MPa;距离铜水10mm处设置电磁搅拌,频率为15~25Hz。避免出现过烧现象,如果出现过烧现象就会出现过烧组织,使晶体间作用力减小。在后续的铸轧过程中就会出现剥落现象。
[0022]步骤(2)中,加热炉的炉区温度分别为:1区~4区850

920℃;5区~9区800~935℃;10区~12区800~940℃。分区加热,可以使铸锭收到的温度均匀。
[0023]步骤(2)中,热轧工艺中,各轧制道次的控制如下:第1~5道次加工率为8.0~10.0%,轧制速度为90~140m/s;第6~12道次加工率为17.0~20.0%,轧制速度为130~145m/s;第13~15道次加工率为20.0~23.0%,轧制速度为120~140m/s。多道次轧制可以使晶粒细化,方便后续加工。
[0024]步骤(2)中,震动的频率为45~85Hz,以减少铸坯在铸造过程中的缺陷。
[0025]步骤(3)中,单面铣量为0.8

1.0mm,单边铣面为2

4mm。
[0026]步骤(5)和步骤(8)中,罩式炉退火的条件为:500~600℃保温7.5~8.5h。消除残余应力。
[0027]步骤(10)中,气垫炉退火的条件为:退火温度600~700℃,退火速度:10~100m/min。使带材充分退火,并且使用气垫炉退火可以减少带材与辊子之间的接触,可以使带材的版型更好。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低成本的生产得到了锡黄铜,并通过各生产工艺的控制,稳定生产得到了抗拉强度为480

570Mpa,延伸率为≥5%,硬度为150

190HV,且成品率较高的锡黄铜。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锡黄铜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1)将锡黄铜的原料与回收料按照1:2.5~3.5的比例冶炼,回收料入炉前经500~700℃烘烤2.5~3.5h,以除去回收料表面可能附着的水汽;投料时先添加部分回收料,再添加锡黄铜的原料,最后添加剩余部分的回收料;铸造温度为1050~1170℃,铸锭速度为65~
105mm/min,一次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0C~50℃,一次冷却水压0.2~0.4MPa;二次冷却水距离结晶器出口处320mm,二次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0~50℃,二次冷却水压0.2~0.4MPa;距离铜水10mm处设置电磁搅拌,频率为15~25Hz;
[0031](2)将铸坯经加热炉加热后经15道次热轧,并在轧制的同时施加频率为45~85Hz振动,轧制成铸锭,加热炉的炉区温度分别为:1区~4区850

920℃;5区~9区800~935℃;10区~12区800~940℃;各轧制道次的控制如下:第1~5道次加工率为8.0~10.0%,轧制速度为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锡黄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锡黄铜的原料与回收料按照1:2.5~3.5的重量比冶炼后铸造;(2)将铸坯经15道次热轧,并在轧制的同时施加振动,轧制成铸锭;(3)对铸锭进行铣面;(4)初轧;(5)罩式炉退火;(6)切边;(7)粗轧;(8)罩式炉退火;(9)粗轧;(10)气垫炉退火;(11)成品轧制;(12)清洗、钝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回收料入炉前经500~700℃烘烤2.5~3.5h;投料时先添加部分回收料,再添加锡黄铜的原料,最后添加剩余部分的回收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铸造温度为1050~1170℃,浇铸速度为50~105mm/min,一次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0C~50℃,一次冷却水压0.2~0.4MPa;二次冷却水距离结晶器出口处320mm,二次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0~50℃,二次冷却水压0.2~0.MPa;距离铜水10mm处设置电磁搅拌,频率为15~50Hz。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加热炉的炉区温度分别为:1区~4区850

920℃;5区~9区800~935℃;10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生汪超朱扬军张曹纪徐浩云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科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