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片状模塑料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4月10日、申请号为201880024018.1、专利技术名称为“片状模塑料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片状模塑料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0003]本申请基于2017年4月12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
‑
079132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4]对于由碳纤维和基质树脂形成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而言,由于其优异的机械特性等,被广泛地用于航空器、汽车、工业用途。近年来,随着其实际使用成果的积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适用范围正在日益扩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质树脂需要在高温环境下也表现出高度的机械特性。而且,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造中使用的成型材料(片状模塑料(以下,也称为SMC)、预成型料等)的基质树脂需要成型性优异。
[0005]作为成型材料的基质树脂,多数情况使用包含对碳纤维的含浸性、固化后的耐热性优异的热固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使用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等。其中,环氧树脂组合物的成型性及固化后的耐热性优异,使用了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能够发挥出高度的机械特性,因此适合作为基质树脂。
[0006]作为将成型材料进行成型来制造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方法,有高压釜成型法、长丝缠绕成型法、树脂注入成型法、真空树脂注入成型法、压制成型法等。其中,压制成型法的生产率高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片状模塑料,其是包含成分(A)、成分(B)及成分(C)的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增稠物,所述成分(A)是25℃下为液态的环氧树脂,所述成分(B)是酸酐,所述成分(C)是环氧树脂固化剂,所述增稠物通过所述成分(A)的环氧基的至少一部分和来自所述成分(B)的羧基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了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模塑料,其还包含增强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状模塑料,其中,通过下述粘度测定(a)测定的从制备起30分钟后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为0.5~15Pa
·
s,粘度测定(a):将刚制备后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放入可密闭的容器进行密封,在23℃下静置了30分钟,然后,测定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状模塑料,其中,通过下述粘度测定(b)测定的从制备起10天后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为2,000~55,000Pa
·
s,粘度测定(b):将刚制备后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放入可密闭的容器进行密封,在23℃下静置了10天,然后,测定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状模塑料,其中,通过下述粘度测定(c)测定的从制备起20天后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为2,000~100,000Pa
·
s,粘度测定(c):将刚制备后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放入可密闭的容器进行密封,在23℃下静置了20天,然后,测定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状模塑料,其中,通过下述粘度测定(b)测定的从制备起10天后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为2,000~55,000Pa
·
s,通过下述粘度测定(c)测定的从制备起20天后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为2,000~100,000Pa
·
s,通过所述粘度测定(b)测定的粘度(b)与通过所述粘度测定(c)测定的粘度(c)具有[粘度(c)]/[粘度(b)]≤3的关系,粘度测定(b):将刚制备后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放入可密闭的容器进行密封,在23℃下静置了10天,然后,测定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粘度测定(c):将刚制备后的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放入可密闭的容器进行密封,在23℃下静置了20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智,市野正洋,寺西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