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刮板式自动化黑水虻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刮板式自动化黑水虻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属于黑水虻养殖
技术介绍
[0002]餐厨垃圾的有机固渣能利用昆虫如黑水虻、黄粉虫等养殖实现快速消纳,实现生物链转换转化为高值昆虫蛋白。由于昆虫蛋白富含抗菌肽、甲壳素等营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饲料生产、生态养殖、营养保健、医药及工业领域,残余物可作为重要的高品质有机肥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可有效解决有机固渣资源浪费和市场蛋白质紧缺的难题。
[0003]黑水虻养殖可采用人工养殖与半机械化粗放型养殖,人工养殖与半机械化养殖适于小规模养殖,整体的自动化水平有限,人工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养殖设备存在布料刮料效率低、虫体易逃逸、占地大等问题,无法满足规模化、稳定化生产运行。
[0004]立体盒式养殖因占地面积小,是目前自动化智能化养殖的趋势。如CN213848291U所公开的《一种智能黑水虻立体养殖仓》,该智能黑水虻立体养殖仓在使用过程中,将制备好的黑水虻饲料通过饲料添加进口添加到自动饲料添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刮板式自动化黑水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刮板养殖装置(1)和物料进出及循环输送装置;所述的刮板养殖装置(1)用于对物料进行存放、输送及翻料,包括支承机架(1
‑
1)、养殖机构和自动刮料机构;所述的支承机架(1
‑
1)用于安装养殖机构和自动刮料机构,支承机架(1
‑
1)的两端分别设有机头座(1
‑
15)和机尾座(1
‑
16);所述的养殖机构用于存放物料,包括至少两组养殖单元(1
‑
3),养殖单元(1
‑
3)沿高度排列安装在支承机架(1
‑
1)上,且各组养殖单元(1
‑
3)上部设有通风窗口(1
‑
36);每组养殖单元(1
‑
3)包括两个外侧板(1
‑
33)以及上下设置的上落料底板(1
‑
31)和下落料底板(1
‑
32),外侧板(1
‑
33)安装在上落料底板(1
‑
31)和下落料底板(1
‑
32)的前后侧;所述下落料底板(1
‑
32)的进料侧超过上落料底板(1
‑
31)的出料侧并用于接收排出下落的物料,相邻养殖单元(1
‑
3)上部的下落料底板(1
‑
32)的出料侧超过下部上落料底板(1
‑
31)的进料侧并用于接于排出下落的物料,支承机架(1
‑
1)的顶罩(1
‑
14)一侧设有入料口(1
‑
141),底部的下落料底板(1
‑
32)上设有落料口(1
‑
321)以及排料口(1
‑
322),电动闸板(1
‑
37)安装在下落料底板(1
‑
32)或支承机架(1
‑
1)上,所述的电动闸板(1
‑
37)控制排料口(1
‑
322)的闭合和打开;所述的自动刮料机构用于对上落料底板(1
‑
31)和下落料底板(1
‑
32)内的物料进行推送,包括至少两组刮料单元(1
‑
2),所述的刮料单元(1
‑
2)与各自的养殖单元(1
‑
3)对应,所述刮料单元(1
‑
2)包括电机(1
‑
30)、链传动机构和多个刮板(1
‑
25);安装在机头座(1
‑
15)上的电机(1
‑
30)与主动轴(1
‑
29)连接,主动轴(1
‑
29)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轴承座(1
‑
28)上,所述的固定轴承座(1
‑
28)安装在机头座(1
‑
15)上,被动轴(1
‑
22)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轴承座(1
‑
21)上,所述的移动轴承座(1
‑
21)安装在机尾座(1
‑
16)上;所述的链传动机构为两组,两个主动链轮(1
‑
27)安装在主动轴(1
‑
29)的前后侧,两个被动链轮(1
‑
23)安装在被动轴(1
‑
22)的前后侧,链条(1
‑
24)安装在各自对应的主动链轮(1
‑
27)和被动链轮(1
‑
23)上,刮板(1
‑
25)间隔安装在两链条(1
‑
24)上,链条(1
‑
24)上部的刮板(1
‑
25)位于上落料底板(1
‑
31)的上部用于对上落料底板(1
‑
31)上的物料进行推送,链条(1
‑
24)下部的刮板(1
‑
25)位于下落料底板(1
‑
32)的上部用于对下落料底板(1
‑
32)的物料进行推送;所述的物料进出及循环输送装置用于对物料进行输送,包括进料提升装置(3)、循环提升装置(4)和出料提升装置(2);所述进料提升装置(3)用于加料和对两刮板养殖装置(1)内物料循环,所述进料提升装置(3)在前侧设有饲料加料口(3
‑
1)和虫苗加料口(3
‑
2),所述进料提升装置(3)穿过前侧刮板养殖装置(1a)的底部并向上伸至后侧刮板养殖装置(1b)的顶部,进料提升装置(3)的循环落料口(3
‑
3)与前侧刮板养殖装置(1a)的下落料底板(1
‑
32)上的落料口(1
‑
321)相接、循环出料口(3
‑
4)与后侧刮板养殖装置(1b)的入料口(1
‑
141)连接;所述的循环提升装置(4)用于将后侧刮板养殖装置(1b)的物料输送至前侧刮板养殖装置(1a)内,所述的循环提升装置(4)后端设置在后侧刮板养殖装置(1b)的底部、前端设置在前侧刮板养殖装置(1a)的顶部,循环提升装置(4)上的下进口(4
‑
2)与后侧刮板养殖装置(1b)的下落料底板(1
‑
32)上的落料口(1
‑
321)连接、上出口(4
‑
1)与前侧刮板养殖装置(1a)上的入料口(1
‑
41)连接;
所述的出料提升装置(2)用于对两刮板养殖装置(1)排出的物料输送,所述出料提升装置(2)的后侧设置在两刮板养殖装置(1)的底部,出料提升装置(2)上的进料口(2
‑
1)与至少一个刮板养殖装置(1)的排料口(1
‑
322)连接、出料口与筛分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刮板式自动化黑水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养殖单元(1
‑
3)在上落料底板(1
‑
31)和下落料底板(1
‑
32)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用于测量物料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机头座(1
‑
15)或机尾座(1
‑
16)上安装有环境温控装置,且外侧板(1
‑
33)中部沿横向上间隔安装有多个微风扇(1
‑
39),所述的环境温控装置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微风扇(1
‑
3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循环刮板式自动化黑水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侧板(1
‑
33)包括上下两个链条罩板(1
‑
331)和中间罩板(1
‑
334),所述的链条罩板(1
‑
331)的中间设有外凸的链条导槽(1
‑
332)、上下端设有内翻边,链条(1
‑
24)设置在链条导槽(1
‑
332)内,链条罩板(1
‑
331)与对应的上落料底板(1
‑
31)和下落料底板(1
‑
32)固定连接,链条罩板(1
‑
331)上间隔固定有连接支座(1
‑
38),连接支座(1
‑
38)安装在支承机架(1
‑
1)的支承座(1
‑
18)上,且中间罩板(1
‑
334)与两链条罩板(1
‑
331)连接,微风扇(1
‑
39)安装在中间罩板(1
‑
334)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刮板式自动化黑水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落料底板(1
‑
31)和下落料底板(1
‑
32)沿送料方向的端部相错设置,同侧上落料底板(1
‑
31)的进料侧长度超出下落料底板(1
‑
32)出料侧的长度,同侧下落料底板(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可,彭伟章,田延威,汤晓艳,戴辉,刘建亮,石磊,蒋原成,
申请(专利权)人: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