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在果园内留植或种植茜草科杂草,使茜草科杂草占果园杂草至少30%,有利于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并提高西沙大眼长蝽的数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人工释放西沙大眼长蝽在野外存活难与难以建立种群的问题,有助于维持与建立芒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提高西沙大眼长蝽的利用率,增加其持续应用于果园防治蓟马、粉虱、蚜虫、叶蝉、叶螨等多种害虫的效果。叶螨等多种害虫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群建立
,特别涉及一种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芒果Mangifera indica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我国主要种植在海南、广西、云南、四川等地,面积已超过400万亩。芒果产业已构成我国热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热区人民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推进热区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芒果种植面积的扩大,芒果害虫的发生呈加重趋势,尤其以蓟马、叶螨、叶蝉、瘿蚊等小型害虫在我国芒果主产区爆发成灾,给芒果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0003]西沙大眼长蝽Geocoris xishaensis是我国2021年报导的一种新发捕食性天敌,其在自然界食物种类繁多,可捕食蓟马、粉虱、蚜虫、叶蝉、叶螨等多种害虫;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夏季在温室大棚也常有发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前期我们发现西沙大眼长蝽可以在室内人工饲养(ZL202110741602.2),为其田间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然而,当把西沙大眼长蝽释放在清耕芒果园后,发现其在园内的存活率非常低,捕食能力低下,且未在芒果树发现其有子代产生。因此,如何提高西沙大眼长蝽在芒果园的存活率及建群能力是其在芒果园应用的关键一环。
[0004]众多研究表明,通过在作物生境中配置特定植物(如载体植物或开花植物)可显著提高捕食性蝽类天敌在田间的存活率以及建群能力,进而提高其防治效率与效果。如通过在茶园里种植蚕豆,可显著提升南方小花蝽建群能力与防治效果。近年来,我们在海南三亚、乐东、昌江、东方等地的芒果园杂草中发现了西沙大眼长蝽的成虫与若虫,这说明芒果地中有能影响西沙大眼长蝽存活与建群的关键杂草。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对芒果园的杂草种类及功能进行了调查与筛选,以期发现可为西沙大眼长蝽田间种群维持与建立的杂草及应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有助于维持与建立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提高西沙大眼长蝽的建群能力与防治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方法,包括在果园内留植或种植茜草科杂草,使茜草科杂草占果园杂草至少30%,有利于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并提高西沙大眼长蝽的数量。
[0008]更进一步方案是,所述茜草科杂草占果园杂草至少60%。
[0009]进一步方案是,所述茜草科杂草的盖度为30
‑
80%。
[0010]进一步方案是,所述茜草科杂草为墨苜蓿和/或阔叶丰花草。
[0011]更进一步方案是,所述茜草科杂草为墨苜蓿。
[0012]进一步方案是,包括在果园内留植或种植鸭跖草科杂草和/或大戟科杂草,使鸭跖草科杂草和/或大戟科杂草占果园杂草至少30%,有利于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并提高西沙大眼长蝽的数量。
[0013]更进一步方案是,所述鸭跖草科杂草为饭包草。
[0014]更进一步方案是,所述大戟科杂草为飞扬草。
[0015]进一步方案是,所述果园为芒果园。
[001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建立方法在果园内建立和维持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应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人工释放西沙大眼长蝽在野外存活难与难以建立种群的问题,有助于维持与建立芒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提高西沙大眼长蝽的利用率,增加其持续应用于果园防治害虫的效果。
[0019]墨苜蓿、阔叶丰花草、饭包草和飞扬草广泛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的果园中,适应性强,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生长速度快,还可以改良土壤,极具推广价值。
[0020]采用墨苜蓿有助于维持与建立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提高果园防治蓟马、粉虱、蚜虫、叶蝉、叶螨等多种害虫;通过人工种植墨苜蓿和引入西沙大眼长蝽,可在墨苜蓿上建立西沙大眼长蝽的种群。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西沙大眼长蝽对不同杂草的选择行为。
[0022]图2为墨苜蓿与自然留草上西沙大眼长蝽的数量。
[0023]图3不同盖度条件下每株墨苜蓿上西沙大眼长蝽数量,注:不同字母代表数据间有显著性差异。
[0024]图4其他杂草与墨苜蓿共存对墨苜蓿上西沙大眼长蝽数量的影响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8]实施例1
‑
芒果园自然生草种类及西沙大眼长蝽发现频次
[0029]采用踏查法对乐东(佛罗、万钟农场)、三亚(2个)共4个留草芒果园的杂草进行调查,并采集样本进行鉴定。在杂草下方放置一个搪瓷盘,将杂草上的昆虫抖落至盘中并带回室内进行西沙大眼长蝽收集,调查时间为2020年3月20日~2020年11月20日,约每月调查1次,共调查8次。通过鉴定发现4个芒果园共有29种杂草,主要集中在桔梗目、蔷薇目、中央种子目、禾本目以及茜草目5个目;对29种自然生草上的西沙大眼长蝽进行了统计,其中在墨苜蓿上的大眼长蝽发现频次最多,为30次,其次为饭包草上的10次以、飞扬草上的6次、阔叶丰花草上的5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西沙大眼长蝽偏好栖息在墨苜蓿上。
[0030]表1芒果园杂草种类调查及西沙大眼长蝽发现频次统计
[0031][0032][0033]实施例2
‑
西沙大眼长蝽对不同杂草的选择
[0034]从同一芒果园采集新鲜的墨苜蓿、阔叶丰花草、飞扬草、饭包草,将4种草截断至10cm左右,然后各取8支用卫生纸包裹保湿。取一个长
×
宽
×
高为30cm
×
30cm
×
30cm的亚克力箱,将准备好的4种草随机放置在箱内的4个角落,每个角落仅一种草;在箱体正中心放一个直径6cm的培养皿,皿中放入清水湿润过的卫生纸。挑取100头西沙大眼长蝽倒在培养皿中,2h后统计每种杂草上西沙大眼长蝽的数量,试验重复3次。
[0035]由图1,通过统计发现西沙大眼长蝽对墨苜蓿的选择率最高,约为46.33%;其次为阔叶丰花草,约为33.67%。
[0036]实施例3
‑
芒果园留植墨苜蓿对西沙大眼种群动态的影响
[0037]试验在乐东佛罗龙沐湾芒果基地进行,选择两块约4亩的留草芒果地开展试验,两块地直线距离约150m。两块地园内的杂草种类均以禾本科的牛筋草、马唐为绝对优势种,占整个果园杂草的74.8%,其次为墨苜蓿,占比约为22.2%,其他杂草如阔叶丰花草、饭包草、莎草、银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果园内留植或种植茜草科杂草,使茜草科杂草占果园杂草至少30%,有利于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并提高西沙大眼长蝽的数量。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茜草科杂草占果园杂草至少6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一种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茜草科杂草的盖度为30
‑
8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一种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茜草科杂草为墨苜蓿和/或阔叶丰花草。5.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果园内西沙大眼长蝽种群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茜草科杂草为墨苜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付步礼,符悦冠,韩冬银,王建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