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7227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方法及装置,涉及黑水虻养殖领域,包括LED灯、培养箱和收集盒,在培养箱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上沿固定在培养箱的侧壁上,分隔板的下沿与培养箱的底部留有分离缝,分离缝将培养箱分为位于分隔板外侧的混合区和位于分隔板内侧的分离区;LED灯照射在混合区上方,分隔板对LED灯的光线形成遮挡,分离区内的培养箱底部开设一条出虫缝,供预蛹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黑水虻预蛹的避光性,设置LED灯来使黑水虻预蛹从混合物中爬出,并沿着培养箱的两侧移动,利用分隔板制造阴暗遮蔽环境来引导黑水虻预蛹的移动方向,然后通过出虫缝落入收集盒,实现高效分离,解决了人工分离预蛹和幼虫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的问题。费时费力的问题。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黑水虻养殖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黑水虻是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黑水虻的幼虫是重要的动物蛋白资源。取决于饲养条件,幼虫的饲养发育被分为五到七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通常称为预蛹。预蛹和其他虫龄的幼虫进食行为有巨大的不同,通常会停止进食、避开光照、寻找阴暗遮蔽场所。将预蛹和幼虫进行分离,可以有效的节约饲养空间,提高饲料底物的转化率,减少饲养残留。因此,有必要开发预蛹和幼虫的高效分离技术。
[0003]由于预蛹的颜色和其他虫龄的幼虫在颜色上有较大的不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处理的方法进行分离,不仅效率较低,而且费时费力,此外养殖盒中的混合物含有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具有令人不悦的气味,长时间工作存有健康隐患。因此,需要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装置来收集黑水虻预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方法及装置,解决了人工分离预蛹和幼虫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装置,包括LED灯、培养箱和插套在培养箱下部的收集盒,在培养箱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上沿固定在培养箱的侧壁上,分隔板的下沿与培养箱的底部留有分离缝,分离缝将培养箱分为位于分隔板外侧的混合区和位于分隔板内侧的分离区;LED灯照射在混合区上方,分隔板对LED灯的光线形成遮挡,分离区内的培养箱底部开设一条出虫缝,用于连通培养箱和收集盒,供预蛹通过。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箱的两侧均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边和与第一延伸边相对的第二延伸边。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延伸边用于安装LED灯,LED灯向培养箱的正上方延伸,并照射在混合区上。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板为L形。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出虫缝的宽度为1cm。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收集盒的内壁上设有台阶,用于放置、支撑培养箱。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收集盒的两侧设有把手。
[0012]采用上述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装置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一:将混有饲养底料的不同虫龄的幼虫和预蛹装入培养箱的混合区;
[0014]步骤二:向所述饲料底料添加水,改变所述饲养底料的相对湿度,并开启LED灯照
明;
[0015]步骤三:关闭LED灯,将收集盒收集的预蛹取出,用于虫粉蛋白加工,将其他虫龄的幼虫放回饲养。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二中,所述相对湿度为33~34%。
[00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二中,所述LED灯照明的持续时间为30~50min,光照强度为5~20lux。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利用黑水虻预蛹的避光性,设置LED灯来使黑水虻预蛹从混合物中爬出,并沿着培养箱的两侧移动,利用分隔板制造阴暗遮蔽环境来引导黑水虻预蛹的移动方向,然后通过出虫缝落入收集盒,该收集装置无需人工分拣,持续向收集盒中补充黑水虻预蛹;
[0020]2、通过改变环境湿度降低其他虫龄黑水虻的活动强度,保持停留在混合区,该装置具有极高的分离效率,设计简单,操作简单,分离后的预蛹进行虫粉蛋白加工,品质稳定可控,其他虫龄的幼虫回归饲养环节,提高底物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收集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的A

A剖视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LED灯1、安装架101、培养箱2、第一延伸边201、第二延伸边202、分隔板203、出虫缝204、分离缝205、混合区206、分离区207、收集盒3、把手301、台阶3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0029]实施例1:如附图1~6所示,这种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装置,包括LED灯1、安装架101、培养箱2、第一延伸边201、第二延伸边202、分隔板203、出虫缝204、分离缝205、混合区206、分离区207、收集盒3、把手301和台阶302。
[0030]参考附图1、6,在培养箱2内设有L形的分隔板203,分隔板203的上沿呈水平固定在培养箱2的侧壁上,分隔板203的下沿与培养箱2的底部留有一条分离缝205。通过该分离缝205将培养箱2分为混合区206和分离区207,其中,混合区206位于分隔板203外侧(即图6中左侧),分离区207位于分隔板203内侧(即图6中右侧)。
[0031]如图2、3所示,培养箱2的左右两侧均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边201和与第一延伸边201相对的第二延伸边202,方便移动培养箱2。优选地,第二延伸边202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延伸边201,在第二延伸边202上用安装架101固定安装LED灯1,LED灯1朝培养箱2的正上方布置,从而照射在混合区206上方。同时,分隔板203对LED灯1的光线起到遮挡作用,使得预蛹自发的穿过分离缝205,向没有光照的分离区207内移动。分离区207内的培养箱2底部开设一条出虫缝204,用来连通培养箱2和收集盒3,进入分离区207内的预蛹在移动时会从
出虫缝204掉落至收集盒3内。优选地,如图3,4所示,收集盒3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台阶302,收集盒3插套在培养箱2下部,并由台阶302进行支撑。
[0032]优选地,出虫缝204的宽度为1cm。收集盒3的两侧均设有把手301,方便移动、插拔收集盒3。
[0033]以下介绍采用上述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装置的分离方法实施例。
[0034]实施例2:
[0035]步骤一:将混有饲养底料的不同虫龄的幼虫和预蛹装入培养箱2的混合区206,其中饲养底料为300g麦麸,幼虫50条,预蛹50条。装箱时间为日落之后。
[0036]步骤二:通过添加水来改变饲养底料的相对湿度为33

34%,开启LED灯1照明。LED灯1照明的持续时间为45min,光照强度为6lux。
[0037]步骤三:关闭LED灯1照明,将收集盒3从培养箱2上拔出,收集盒3中得到的预蛹为44条,收集盒3中的其他虫龄的幼虫为2条。将收集盒3收集的预蛹取出,用于虫粉蛋白加工,将其他虫龄的幼虫放回至原饲养区域。
[0038]实施例3:
[0039]步骤一:将混有饲养底料的不同虫龄的幼虫和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ED灯(1)、培养箱(2)和插套在培养箱(2)下部的收集盒(3),在培养箱(2)内设有分隔板(203),分隔板(203)的上沿固定在培养箱(2)的侧壁上,分隔板(203)的下沿与培养箱(2)的底部留有分离缝(205),分离缝(205)将培养箱(2)分为位于分隔板(203)外侧的混合区(206)和位于分隔板(203)内侧的分离区(207);LED灯(1)照射在混合区(206)上方,分隔板(203)对LED灯(1)的光线形成遮挡,分离区(207)内的培养箱(2)底部开设一条出虫缝(204),用于连通培养箱(2)和收集盒(3),供预蛹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2)的两侧均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边(201)和与第一延伸边(201)相对的第二延伸边(2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边(202)用于安装LED灯(1),LED灯(1)向培养箱(2)的正上方延伸,并照射在混合区(20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水虻幼虫和预蛹高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俊李相儒解继业李士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