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增殖放流设施,具体涉及一种仿生态鱼苗野化训练鱼道及野化训练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增殖放流站人工养殖的鱼苗,饵料充足,条件优越,鲜少得到锻炼,鱼种体质差,游泳能力弱,导致其不耐操作,放流前的起捕转运、暂养、计数过程中难免造成损伤导致放流后存活率不高,进入自然生境后成为捕食者的食物概率增大,死亡概率高于野生个体。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鱼苗放流存活率低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仿生态鱼苗野化训练鱼道及野化训练方法,它更为贴近放流鱼类的野外栖息生境特点,可以通过调节鱼道池体内的流量、流速,锻炼鱼苗适应自然水体的能力,满足鱼类野化训练的需求,也可同时满足鱼道池体内分区养殖的需求。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仿生态鱼苗野化训练鱼道,包括蓄水池、供水部、回水部、鱼道池体、入水鱼道;所述蓄水池位于高处,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水处理设施;所述供水部用于将水体的水供给至蓄水池;所述鱼道池体自高处向低处延伸,所述鱼道池体两侧设置有边坡,所述鱼道池体的一端与蓄水池通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态鱼苗野化训练鱼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供水部、回水部、鱼道池体、入水鱼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鱼苗野化训练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部包括泵站和管道,泵站包括若干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高程位于水体死水位以下一米,泵站通过管道与所述蓄水池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鱼苗野化训练鱼道,其特征在于,当第三休息池设置有两个以上时,至少一个挡水坎位于不同的所述第三休息池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鱼苗野化训练鱼道,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蛮石坎之间的距离为3m,每排所述蛮石坎内的蛮石间距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态鱼苗野化训练鱼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供水部、回水部、鱼道池体、入水鱼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鱼苗野化训练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部包括泵站和管道,泵站包括若干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高程位于水体死水位以下一米,泵站通过管道与所述蓄水池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鱼苗野化训练鱼道,其特征在于,当第三休息池设置有两个以上时,至少一个挡水坎位于不同的所述第三休息池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态鱼苗野化训练鱼道,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蛮石坎之间的距离为3m,每排所述蛮石坎内的蛮石间距为0.2~0.4m,蛮石直径为0.7m~1.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优敏,周武,虞丽俊,施家月,章宏生,周以达,吴忧,许钢,吴世勇,吴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