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侧壁渗水位置处理构造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基坑侧壁渗水位置处理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下建筑的迅速发展,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基坑施工过程中,防水作业一直都是基坑施工的重要施工内容。针对基坑侧壁渗漏水,一般的施工方式是采用在基坑底部设置沟渠明排加水泵抽排方式,还有如CN104947683A公开的采用挂板的方式进行防渗水,但是上述施工方式一方面渗漏水对基坑侧壁冲刷较大,影响基坑整体安全性;另一方面明排方式占用基坑肥槽,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地下室外墙、落地式外脚手架的工作面,间接造成施工工期增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侧壁渗水位置处理构造及施工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侧壁渗水位置处理构造及施工方法,采用封闭式防水结构,既保证了防水效果,又加强基坑结构稳定和安全。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侧壁渗水位置处理构造,包括挡墙结构、集水结构、回填结构和抽水结构,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侧壁渗水位置处理构造,其特征是,包括挡墙结构(1)、集水结构(2)、回填结构(3)和抽水结构(4),所述挡墙结构(1)围设在基坑渗水侧壁外周,与基坑侧壁形成挡水坑结构,所述回填结构(3)位于挡墙结构(1)中,所述集水结构(2)和抽水结构(4)设在回填结构(3)中,所述抽水结构(4)位于集水结构(2)中;所述集水结构(2)包括渗水通道和集水管(21),所述渗水通道包括上渗水坑(22)、联通通道(23)和下渗水坑(24),所述上渗水坑(22)水平设置在渗水区域上部,所述下渗水坑(24)水平设置在渗水区域下部,位于上渗水坑(22)的下方,所述集水管(21)水平设置在基坑底部,位于下渗水坑(24)的下方,所述联通通道(23)设在上渗水坑(22)和下渗水坑(24)之间、下渗水坑(24)和集水管(21)之间,形成相互联通的渗水通道,所述集水管(21)与抽水结构(4)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侧壁渗水位置处理构造,其特征是:所述抽水结构(4)包括抽水系统(41)和抽水通道(42),所述抽水通道(42)竖向设置在回填结构(3)中,所述抽水通道(42)的顶部穿出回填结构(3)并露出,其底部位于基坑底部,所述集水结构(2)的一端位于抽水通道(42)中,所述抽水系统(41)的抽水口设在抽水通道(42)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侧壁渗水位置处理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回填结构(3)包括加固结构(31)、防水层(32)、阻水带(33)、封闭结构(34)和回填物(35),所述加固结构(31)设在渗水点的基坑侧壁根部,所述防水层(32)设在挡墙结构(1)和基坑侧壁之间的基坑底部,所述阻水带(33)设在挡墙结构(1)的内侧,所述回填物(35)设在防水层(32)上,位于挡墙结构(1)和基坑侧壁之间,所述封闭结构(34)设在挡水坑结构的顶部,所述封闭结构(34)的边缘与基坑侧壁、阻水带(33)和挡墙结构(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侧壁渗水位置处理构造,其特征是:所述阻水带(33)包括阻水板(331)和阻水墙(332),所述阻水墙(332)设在挡墙结构(1)的内侧,与挡墙结构(1)形成阶梯墙结构,所述阻水板(331)为U型结构,其外侧的下部位于阻水墙(332)的内侧,外侧的上部位于挡墙结构(1)的内侧,所述阻水板(331)的顶端与封闭结构(3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侧壁渗水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佐江,李卓文,石建文,张秀川,周予启,于峰,申雪伟,王志,王辰威,叶攀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