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辊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321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橡胶辊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辊的制造方法,包括:根据回收橡胶辊的表面破损面积占比判定橡胶辊的制造方案,制造方案包括第一制造方案以及第二制造方案;第一制造方案中,根据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判定针对各破损点打磨时的打磨直径;依根据打磨深度判定针对各破损点进行打磨时的打磨层数;打磨完成后,采用修复剂针对各破损点进行修复操作;第二制造方案中,通过机械打磨将回收橡胶辊打磨至预设厚度,根据打磨完成的回收橡胶辊的橡胶残留面积判定表面粗糙打磨的打磨目数;对打磨完成的回收橡胶辊进行包胶、硫化以及成型打磨;减小了现有技术中橡胶辊制造过程中的资源损耗以及克服了回收橡胶辊表面橡胶包胶效果差的问题。差的问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辊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辊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辊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橡胶辊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冶金、煤炭、石油等行业。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橡胶辊会出现磨损和老化现象,由此橡胶辊表面会出现划痕或漏洞穿孔等损坏,同时,针对橡胶辊的制备往往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因此如何将损坏的橡胶辊利用于橡胶辊制备中是当下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2721266A公布了一种环保橡胶辊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废旧硫化橡胶预处理;2,配料、塑化和冷却;3,包胶;4,硫化和车磨加工。该环保橡胶辊的制造方法,通过回收利用废旧轮胎或废旧橡胶鞋并将其进行预处理除去杂质,再通过配料、塑化和冷却等加工制得备用胶片,从而初步降低该环保橡胶辊的生产成本及缩短加工周期,最后通过包胶、硫化和车磨加工使得备用胶片与辊芯连为一体;另外,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632439A公布了一种胶辊打磨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两侧设有滑动轨道,所述机座前端设有机头前座,所述机头前座上设有转动轴,所述滑动轨道上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端设有砂轮机,所述砂轮机上设有砂带,所述机座后端设有机头后座,所述机头后座上设有固定胶辊的固定装置,所述机座侧面靠近滑动轨道处设有急停开关。
[0004]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在环保回收方面,未考虑到对橡胶辊表面的橡胶的回收利用,在制备方面,现有技术通常将辊芯表面的橡胶完全去除,从而进行新的包胶,但是难以对橡胶进行去除的同时保证辊芯表面不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橡胶辊的制造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回收的橡胶辊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橡胶辊的制造方法,包括:分析单元根据回收橡胶辊的表面破损面积占比判定橡胶辊的制造方案,制造方案包括第一制造方案以及第二制造方案;所述第一制造方案中,所述分析单元根据检测到的回收橡胶辊表面各破损点的破损面积与破损深度计算各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并根据各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判定针对各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直径;所述分析单元依次计算各破损点的打磨深度并根据打磨深度判定针对各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层数;每次单层打磨完成时,所述分析单元针对打磨成形的侧壁是否存在破损以判定是否对打磨直径进行调节;打磨完成后,采用修复剂针对各破损点进行修复操作;所述打磨装置在第一制造方案中的打磨去除部分各层的形状为圆盘形;
所述第二制造方案中,通过机械打磨将回收橡胶辊打磨至预设厚度,其中,所述分析单元计算回收橡胶辊的橡胶厚度与最深破损深度的比值并根据该比值与预设破损比值的比对结果判定残留橡胶层的厚度;所述分析单元根据打磨完成的回收橡胶辊的橡胶残留面积判定回收橡胶辊表面粗糙打磨的打磨目数并根据回收橡胶辊粗糙打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判定是否对打磨目数进行调节;所述分析单元根据回收橡胶辊的实际表面粗糙度与调节打磨目数后对应的理想表面粗糙度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改变粗糙打磨的形状,当回收橡胶辊的实际表面粗糙度处于预设范围时,所述分析单元根据表面粗糙度与预设阈值的差值判定粗糙打磨的形状的边数;对打磨完成的回收橡胶辊进行包胶、硫化以及成型打磨。
[0007]其中,所述预设厚度根据回收橡胶辊的橡胶厚度与最深破损深度的比值确定。
[0008]进一步地,所述分析单元根据回收橡胶辊的表面破损面积与回收橡胶辊辊面表面积计算表面破损面积占比并根据表面破损面积占比判定橡胶辊的制造方案;若所述表面破损面积占比为第一占比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使用第一制造方案进行橡胶辊制造;若所述表面破损面积占比为第二占比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使用第二制造方案进行橡胶辊制造;其中,在第一制造方案条件下,所述分析单元根据回收橡胶辊表面破损点数量进一步判定制造方案;若破损点数量超过方案选择阈值,所述分析单元判定第一制造方案制造效率低,采用所述第二制造方案;单个所述破损点为面积大于预设破损面积的封闭破损区,所述预设破损面积大于0;其中,所述第一制造方案条件为根据所述表面破损面积占比确定橡胶辊的制造方案使用第一制造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占比状态下的表面破损面积占比小于所述第二占比状态下的表面破损面积占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分析单元在第一修补制造条件下根据回收橡胶辊表面各破损点的破损面积S与破损深度H计算各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并根据第i个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Ki判定针对第i个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直径,i=1,2,3,
……
,n,n为破损点总数量,设定,其中,tanx=Si/Hi,Si为第i个破损点的破损面积,Hi为第i个破损点的破损深度;若第i个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为第一表征破损角度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针对第i个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直径采用第一预设计算方式,根据破损深度H和第二预设打磨角度进行计算;若第i个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为第二表征破损角度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针对第i个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直径采用第二预设计算方式,根据破损深度H和第一预设打磨角度进行计算;
若第i个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为第三表征破损角度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针对第i个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直径采用第三预设计算方式,根据破损面积S进行计算;其中,所述第一修补制造条件为判定使用第一制造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表征破损角度状态下的表征破损角度均小于第二表征破损角度状态下的表征破损角度,所述第二表征破损角度状态下的表征破损角度均小于第三表征破损角度状态下的表征破损角度,第一预设打磨角度大于第二预设打磨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打磨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打磨直径。
[0010]进一步地,在第二修补制造条件下依次计算第i个破损点的打磨深度Li并根据Li判定针对第i个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层数;若第i个破损点的打磨深度为第一打磨深度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打磨装置的打磨层数为第一打磨层数;若第i个破损点的打磨深度为第二打磨深度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打磨装置的打磨层数为第二打磨层数;若第i个破损点的打磨深度为第三打磨深度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打磨装置的打磨层数为第三打磨层数;其中,所述第二修补制造条件为针对第i个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直径的计算完成,所述第一打磨深度状态下的打磨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二打磨深度状态下的打磨深度,第二打磨深度状态下的打磨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三打磨深度状态下的打磨深度,所述第一打磨层数小于所述第二打磨层数,第二打磨层数小于所述第三打磨层数。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分析单元在第三修补制造条件下采集单次打磨完成时破损点打磨成形的侧壁是否存在破损以判定是否对打磨直径进行调节;若破损点打磨成形的侧壁存在破损,所述分析单元判定将下一次打磨的打磨直径调大;若破损点打磨成形的侧壁不存在破损,所述分析单元判定无需对下一次打磨的打磨直径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第三修补制造条件为打磨装置的打磨层数判定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析单元根据回收橡胶辊的表面破损面积占比判定橡胶辊的制造方案,制造方案包括第一制造方案以及第二制造方案;所述第一制造方案中,所述分析单元根据检测到的回收橡胶辊表面各破损点的破损面积与破损深度计算各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并根据各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判定针对各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直径;所述分析单元依次计算各破损点的打磨深度并根据打磨深度判定针对各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层数;每次单层打磨完成时,所述分析单元针对打磨成形的侧壁是否存在破损以判定是否对打磨直径进行调节;打磨完成后,采用修复剂针对各破损点进行修复操作;所述打磨装置在第一制造方案中的打磨去除部分各层的形状为圆盘形;所述第二制造方案中,通过机械打磨将回收橡胶辊打磨至预设厚度,其中,所述分析单元计算回收橡胶辊的橡胶厚度与最深破损深度的比值并根据该比值与预设破损比值的比对结果判定残留橡胶层的厚度;所述分析单元根据打磨完成的回收橡胶辊的橡胶残留面积判定回收橡胶辊表面粗糙打磨的打磨目数并根据回收橡胶辊粗糙打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判定是否对打磨目数进行调节;所述分析单元根据回收橡胶辊的实际表面粗糙度与调节打磨目数后对应的理想表面粗糙度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改变粗糙打磨的形状,当回收橡胶辊的实际表面粗糙度处于预设范围时,所述分析单元根据表面粗糙度与预设阈值的差值判定粗糙打磨的形状的边数;对打磨完成的回收橡胶辊进行包胶、硫化以及成型打磨;其中,所述预设厚度根据回收橡胶辊的橡胶厚度与最深破损深度的比值确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单元根据回收橡胶辊的表面破损面积与回收橡胶辊辊面表面积计算表面破损面积占比并根据表面破损面积占比判定橡胶辊的制造方案;若所述表面破损面积占比为第一占比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使用第一制造方案进行橡胶辊制造;若所述表面破损面积占比为第二占比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使用第二制造方案进行橡胶辊制造;其中,在第一制造方案条件下,所述分析单元根据回收橡胶辊表面破损点数量进一步判定制造方案;若破损点数量超过方案选择阈值,所述分析单元判定第一制造方案制造效率低,采用所述第二制造方案;单个所述破损点为面积大于预设破损面积的封闭破损区,所述预设破损面积大于0;其中,所述第一制造方案条件为根据所述表面破损面积占比确定橡胶辊的制造方案使用第一制造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占比状态下的表面破损面积占比小于所述第二占比状态下的表面破损面积占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单元在第一修补制造条件下根据回收橡胶辊表面各破损点的破损面积S与破损深度H计算各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并根据第i个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Ki判定针对第i个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直径,i=1,2,3,
……
,n,n为破损点总数量,设定,其中,tanx=Si/Hi,Si为第i个破损点的破损面积,Hi为第i个破损点的破损深度;若第i个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为第一表征破损角度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针对第i个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直径采用第一预设计算方式,根据破损深度H和第二预设打磨角度进行计算;若第i个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为第二表征破损角度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针对第i个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直径采用第二预设计算方式,根据破损深度H和第一预设打磨角度进行计算;若第i个破损点的表征破损角度为第三表征破损角度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针对第i个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直径采用第三预设计算方式,根据破损面积S进行计算;其中,所述第一修补制造条件为判定使用第一制造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表征破损角度状态下的表征破损角度均小于第二表征破损角度状态下的表征破损角度,所述第二表征破损角度状态下的表征破损角度均小于第三表征破损角度状态下的表征破损角度,第一预设打磨角度大于第二预设打磨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打磨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打磨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胶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单元在第二修补制造条件下依次计算第i个破损点的打磨深度Li并根据Li判定针对第i个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层数;若第i个破损点的打磨深度为第一打磨深度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打磨装置的打磨层数为第一打磨层数;若第i个破损点的打磨深度为第二打磨深度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打磨装置的打磨层数为第二打磨层数;若第i个破损点的打磨深度为第三打磨深度状态,所述分析单元判定打磨装置的打磨层数为第三打磨层数;其中,所述第二修补制造条件为针对第i个破损点进行打磨时打磨装置的打磨直径的计算完成,所述第一打磨深度状态下的打磨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二打磨深度状态下的打磨深度,第二打磨深度状态下的打磨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三打磨深度状态下的打磨深度,所述第一打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陈书楷顾建忠焦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融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