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康晓娜专利>正文

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298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设备,包括集线节点本体,所述集线节点本体两侧的底端均安装有安装板,且集线节点本体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集线节点本体的顶端安装有散热盖,且集线节点本体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调速风机,所述集线节点本体两侧的顶端均安装有冷却箱。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导出,当检测到温度过高时,调速风机工作进行风冷散热,同时加快冷却箱一侧的空气流通速率,从而使得冷却箱内部的冷却水或者冷却油热量被散热片导出,最终保证良好的冷却功能,从而解决了冷却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雾节点相关
,具体是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雾计算是指云计算向网络边缘的扩展,其便于终端设备与云计算数据中心之间的计算、存储和联网服务的操作。因此,雾计算可以被认为是云计算的补充,并且被预测为有益于包括移动/可穿戴计算、物联网(IoT)和大数据分析在内的不同领域。
[0003]雾计算节点中,将传感器、路由器和边缘设备等的数据以及(数据)处理和应用程序集中在网络边缘的设备中,海量数据及应用通过集线节点(Hub)将多条数据传输的双绞线或光纤等集合连接在同一段物理介质下,可以视作多端口的中继器,集线节点通常会附上BNCand/orAUI转接头来连接传统10BASE2或10BASE5网络。
[0004]集线节点一般集成在服务机房或者设备主机附近,网络环境复杂,节点数量级大,工作时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处理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当热量过高超出自身的限制时,就会降低信号传输效率,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集线节点的工作环境中会有外界空调等设备辅助散热,但是由于自身缺乏良好的冷却功能,从而导致内部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设备,包括:集线节点本体,所述集线节点本体两侧的底端均安装有安装板,且集线节点本体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集线节点本体的顶端安装有散热盖,且集线节点本体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调速风机,所述集线节点本体两侧的顶端均安装有冷却箱,且冷却箱的内部均匀安装有散热片,所述冷却箱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卡设有注液塞。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线节点本体两侧上端的一端开设有出风槽,且出风槽一侧的集线节点本体侧壁对应安装有出风管件。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风管件的一端开设有出风口,且集线节点本体一端的出风口远离冷却箱一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线节点本体的一端安装有风板框,且风板框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进风槽,所述进风槽朝向散热片一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片的宽度大于冷却箱的宽度,且散热片的两侧均贯穿冷却箱的侧壁,所述散热片一侧的集线节点本体侧壁对应开设有散热槽,且散热
片的一侧贯穿散热槽并延伸至集线节点本体内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盖的顶端均匀安装有散热条,且散热条的正视形状为半圆形。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线节点本体内部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导风板,且导风板的一端靠近出风槽一侧。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风管件包括:第一出风管道,所述第一出风管道外壁的一侧焊接有第一法兰盘,且第一出风管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管道,所述第二出风管道外壁的一侧焊接有第二法兰盘,且第二法兰盘的一侧通过螺纹均匀转动连接有固定栓,所述第二出风管道外壁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固定盘,且固定盘的外壁均匀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板。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出风管道内部的一侧焊接有密封环,且密封环的一侧开设有密封槽,所述第二出风管道的一侧安装有与密封槽相匹配的密封圈。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环的另一侧焊接有导流圈,且导流圈的内部形状为圆锥形。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的雾节点集线设备通过散热片将热量吸收,并传递至冷却箱内部的冷却水或者冷却油中,当检测到温度过高时,调速风机工作使得内部的热气从出风槽和出风管件吹出,同时外界的冷风进入的同时,加快冷却箱一侧的空气流通速率,从而使得冷却箱内部的冷却水或者冷却油热量被散热片导出,最终保证良好的冷却功能,能够根据实际温度进行选择冷却方式,从而解决了冷却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0019]2.本发通过散热条增大散热盖顶端的散热面积,从而起到一定的辅助热传导散热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集线节点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冷却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风板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出风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二出风管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密封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固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集线节点本体;2、出风管件;3、安装板;4、散热片;5、冷却箱;6、风板框;7、散热盖;8、散热条;9、出风槽;10、散热槽;11、进风孔;12、调速风机;13、温度传感器;14、导风板;15、注液塞;16、进风槽;17、第一出风管道;18、第一法兰盘;19、密封环;20、第二出风管道;21、固定盘;22、固定板;23、第二法兰盘;24、固定栓;25、密封槽;26、橡胶圈;27、导流圈;28、密封圈;29、贴合圈;30、密封板;31、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如图1

4,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的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设备,包括:集线节点本体1,集线节点本体1两侧的底端均安装有安装板3,且集线节点本体1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集线节点本体1的顶端安装有散热盖7,且集线节点本体1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进风孔11,进风孔1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调速风机12,集线节点本体1两侧的顶端均安装有冷却箱5,且冷却箱5的内部均匀安装有散热片4,冷却箱5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卡设有注液塞15。
[0031]如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集线节点本体1两侧上端的一端开设有出风槽9,且出风槽9一侧的集线节点本体1侧壁对应安装有出风管件2。
[0032]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出风槽9和出风管件2将内部的热量散出,实现良好的空气流通。
[0033]如图1,本实施例中的,出风管件2的一端开设有出风口,且集线节点本体1一端的出风口远离冷却箱5一侧。
[003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集线节点本体1一端的出风口远离冷却箱5一侧,避免热风作用在冷却箱5上。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设备,包括:集线节点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节点本体(1)两侧的底端均安装有安装板(3),且集线节点本体(1)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集线节点本体(1)的顶端安装有散热盖(7),且集线节点本体(1)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进风孔(11),所述进风孔(1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调速风机(12),所述集线节点本体(1)两侧的顶端均安装有冷却箱(5),且冷却箱(5)的内部均匀安装有散热片(4),所述冷却箱(5)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卡设有注液塞(15);所述散热片(4)的宽度大于冷却箱(5)的宽度,且散热片(4)的两侧均贯穿冷却箱(5)的侧壁,所述散热片(4)一侧的集线节点本体(1)侧壁对应开设有散热槽(10),且散热片(4)的一侧贯穿散热槽(10)并延伸至集线节点本体(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节点本体(1)两侧上端的一端开设有出风槽(9),且出风槽(9)一侧的集线节点本体(1)侧壁对应安装有出风管件(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件(2)的一端开设有出风口,且集线节点本体(1)一端的出风口远离冷却箱(5)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节点本体(1)的一端安装有风板框(6),且风板框(6)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进风槽(16),所述进风槽(16)朝向散热片(4)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晓娜杨跃臣程鹏汪劭珍康西巧沈赛唐赋俞彦代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康晓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