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式血栓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15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式血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其关键在于:所述导管本体上设有支管,所述导管本体内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隔断,该隔断将导管本体内部分隔成血栓通道和药物通道,其中,所述血栓通道沿导管本体长度方向贯穿,所述药物通道一端位于导管本体内,另一端与所述支管连通;所述隔断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血液流经血栓通道时,隔断能够受压变形,并与导管本体的管壁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以更小的总管径,使血栓导管同时具备血栓通道和药物通道。备血栓通道和药物通道。备血栓通道和药物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通道式血栓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管导管,具体涉及一种双通道式血栓导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术已成为治疗血栓类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术。血管内介入术是将血栓导管插入患者血管内,然后借助影像技术,将血栓从导管吸出。
[0003]在早期的临床手术治疗中,面对尺寸较大的血栓时,常出现导管堵塞情况。此时,需要将导管拔出患者体外,反向将导管内的血栓推出,然后再将导管植入患者体内,继续抽吸血栓。由于插入血栓导管需要先植入金属导丝,所以反复插入导丝、血管导管会增加患者痛楚,甚至是造成血管收缩,出现无法插入导管等情况。
[0004]为规避大颗粒血栓易造成导管堵塞的问题,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附带溶栓剂通道的血栓导管,此类导管包括血栓通道和药物通道,介入手术治疗时,先从药物通道向患者血管内注入溶栓剂,降低大颗粒血栓的尺寸后,再从血栓通道抽吸血栓。
[0005]在血栓导管本体上增设溶栓剂通道,若要保证原有的血栓通道尺寸不变,势必会导致管体总尺寸变粗,从而增加插管难度。比如:公开号为CN115444509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血栓抽吸溶栓保护装置,其实施例中记载了一种用于抽血栓的管身,管身的内部具有抽吸通道和溶栓通道,溶栓通道以同心圆方式设置在抽吸通道周向。又比如:公告号为CN209172418U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血栓溶栓抽吸导管组件,导管组件包括抽吸介入管和溶栓剂注入管,抽吸介入管和溶栓剂注入管沿径向并排设置。毫无疑问,这两份专利文献记载的附带有溶栓剂通道的血栓导管均会导致管体总径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通道式血栓导管,旨在以更小的总管径,使血栓导管同时具备血栓通道和药物通道。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双通道式血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其关键在于:所述导管本体上设有支管,所述导管本体内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隔断,该隔断将导管本体内部分隔成血栓通道和药物通道,其中,所述血栓通道沿导管本体长度方向贯穿,所述药物通道一端位于导管本体内,另一端与所述支管连通;
[0009]所述隔断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血液流经血栓通道时,隔断能够受压变形,并与导管本体的管壁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导管本体靠近隔断内端的位置设有引导片,引导片上部与导管本体顶部转动连接;
[0011]当血液从导管本体内端向外流动时,流体能够推动引导片顺时针转动,并迫使引导片将隔断内端压在导管本体顶壁上;
[0012]当药液从药物通道外端向内流动时,流体能够推动引导片逆时针转动,使得药物
通道的内端被打开。
[0013]优选的,所述导管本体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微型凸台,引导片的上部转动挂接在微型凸台上。
[0014]优选的,所述微型凸台上设有限位结构,当药液从药物通道向内流动时,限位结构能够使引导片保持向右倾斜姿态。
[0015]优选的,所述隔断的内端具有变形保持段,变形保持段的硬度介于隔断与导管本体之间,变形保持段能够在向上弯曲与向下弯曲之间切换。
[0016]优选的,所述隔断采用天然橡胶、聚亚安脂、硅胶或乳胶制成。
[0017]优选的,所述血栓通道与药物通道的截面比例大于等于3:1。
[0018]优选的,所述支管与导管本体一体成型。
[0019]优选的,所述支管和导管本体被构造成Y型结构。
[0020]优选的,所述支管和导管本体的外端均设有医用标准螺纹接头。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通道式血栓导管,血栓通道和药物通道由隔断分隔形成,隔断能够柔性扩张变形,在抽吸血栓时,血液流体会压迫隔断向上变形,血栓通道几乎是整个导管本体总截面。很显然,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得血栓导管同时具备血栓通道和药物通道,而且不会额外增加导管的总管径,具有设计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医疗应用价值高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双通道式血栓导管的剖视图(引导片3打开状态);
[0024]图2为血栓导管内端的局部剖视图(引导片3闭合状态);
[0025]图3为血栓导管内端的局部示意图(立体剖视状态);
[0026]图4为血栓导管内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引导片3为爆炸分离状态);
[0027]图5为导管本体1内部隔断1a的另一实施方式;
[0028]图6为沿图5中A

A向的剖视图;
[0029]图7为图6中隔断1a被撑开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1]如图1所示,一种双通道式血栓导管,其结构包括导管本体1,导管本体1靠近其外端的位置一体成型有支管2,支管2和导管本体1整体呈Y型管路结构。导管本体1内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隔断1a,隔断1a将导管本体1内部分隔成血栓通道a和药物通道b,隔断1a一端位于靠近导管本体1内端的位置,另一端位于支管2与导管本体1交汇处。血栓通道a沿导管本体1长度方向贯穿,药物通道b一端位于导管本体1的内端位置,另一端与支管2连通。隔断1a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32]基于以上结构设计,血栓导管内端插在患者血管内后,将药物注射器连接在支管2端部,便可以通过药物通道b向患者血管注入溶栓剂或其他治疗药物。将抽血栓器具连接在导管本体1外端,便可以使血栓从血栓通道a向外抽出。由于隔断1a为弹性膜状材料,在抽血
栓时,血液流体会压迫隔断1a变形至与导管本体1顶部贴合状态,此时血栓通道a也即是整个导管本体1所对应的通道。所以,这样的设计使得双通道血栓导管具有更小总管径,既满足了药物注入需求,又能够保证插管的可行性。
[0033]进一步的,隔断1a的材料可以是天然橡胶、聚亚安脂、硅胶或乳胶。在本实施例中,为充分保证血栓通道a的流通截面,血栓通道a与药物通道b的截面比例大于等于3:1,也即是在隔断1a自然状态下,血栓通道a占导管本体1总截面比例应超过75%。
[0034]再如图1所示,导管本体1靠近隔断1a内端的位置设有引导片3,导管本体1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微型凸台1b,引导片3的上部转动挂接在微型凸台1b上。结合附图2可以看出,在抽血栓过程中,血液从导管本体1内端向外流动,流体会先推动引导片3顺时针转动,直至引导片3贴合在导管本体1顶壁上,该过程能够将隔断1a的内端压在导管本体1顶壁上,使药物通道b内端闭合,然后血液的进一步流动便可以将柔性的隔断1a完全向上撑开,从而保证隔断1a能够成功地朝使血栓通道a变大的方向变形。除此之外,引导片3还可以防止血液流入药物通道b。
[0035]再如图1和2所示,在注入溶栓剂或药物过程中,药液从药物通道b向内流动,流体会推动引导片3逆时针转动,使得药物通道b的内端被打开,从而保证药液能够成功送至患者血管内。进一步的,结合附图3和4可以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式血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上设有支管(2),所述导管本体(1)内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隔断(1a),该隔断(1a)将导管本体(1)内部分隔成血栓通道(a)和药物通道(b),其中,所述血栓通道(a)沿导管本体(1)长度方向贯穿,所述药物通道(b)一端位于导管本体(1)内,另一端与所述支管(2)连通;所述隔断(1a)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血液流经血栓通道(a)时,隔断(1a)能够受压变形,并与导管本体(1)的管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式血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靠近隔断(1a)内端的位置设有引导片(3),引导片(3)上部与导管本体(1)顶部转动连接;当血液从导管本体(1)内端向外流动时,流体能够推动引导片(3)顺时针转动,并迫使引导片(3)将隔断(1a)内端压在导管本体(1)顶壁上;当药液从药物通道(b)外端向内流动时,流体能够推动引导片(3)逆时针转动,使得药物通道(b)的内端被打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通道式血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微型凸台(1b),引导片(3)的上部转动挂接在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畅李传明熊坤林杜春奇赵宇刘军冯俊榜赖雨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