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02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通过将深加工预处理线工段以叠放的方式有效地减少了设备布置所需的场地面积,同时又通过在深加工预处理线工段设置穿梭机送片工段以及深加工输送辊道使得深加工预处理线工段能够正常接收上游的原料以及将处理后的成品输送至下方工段。品输送至下方工段。品输送至下方工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加工机械布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些年光伏市场的火热,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玻璃原片光伏深加工领域。原片压延熔窑的吨位设计从早些年的650t/d一窑四线发展到如今1200~1400t/d一窑六线,玻璃厂的大规模化、批量化已经逐渐在行业内屡见不鲜。如何在有效的厂区范围内以最经济的土建投资、最简易的工艺生产线去实现产能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这是大多数进入压延光伏领域建设者所期望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国内光伏玻璃厂与后端深加工主要有两种布置形式:第一种,原片生产线与深加工采用离线设计,这种布置形式依赖大量的人工通过叉车对原片下片的玻璃进行周转进而送至后端加工线加工,自动化程度低,周转过程中也存在有一定的破片风险;第二种,原片生产线与深加工采用连线设计,这里的连线有“软连”与“硬连”两种,前者是采用AGV叉车导引取片、上片,后者是利用连线输送辊道对接原片及加工线,这种连线设计目前在大部分新设计的项目中逐步替代了离线布置形式,自动化程度高,但对场地的占地较多,尤其是采用“硬连”的连线模式,占地更多。生产布线上,上述两种布置形式后端加工线前置预处理目前均采用水平方式布置,土地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方案为:
[0006]提供一种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在所述叠放式深加工产线的最前端设置有原片冷端输送辊道,所述原片冷端输送辊道下游设置有第一穿梭机送片工段;每条深加工预处理工段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深加工输送辊道和第二深加工输送辊道,若干条所述深加工预处理工段按照叠放的形式垂直布置在架空层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穿梭机送片工段和第二穿梭机送片工段之间;所述第二穿梭机送片工段的下游依次布置有第三深加工输送辊道和深加工钢化下片工段。
[0007]进一步地,所述深加工预处理工段的条数为2

5条。
[0008]进一步地,所述原片冷端输送辊道与第一穿梭机送片工段之间还可以设置穿梭机存片工段。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深加工预处理线工段在处理盖板时,主体设备依次包括:磨边机、清洗机、镀膜机组、烘干机、储片机;处理背板时,主体设备依次包括:磨边机、清洗机、打孔机组、丝网印刷机组、烘干机、储片机;处理背板和盖板时,主体设备依次包括:磨边机、清洗机、打孔机组、镀膜机组、丝网印刷机组、烘干机、储片机。
[0010]进一步地,所述深加工预处理工段下的架空层为混凝土楼板结构或钢结构。
[0011]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0012]本专利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玻璃生产车间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在产线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减少设备占地的面积。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添加有穿梭机存片工段的示意图;
[0015]其中附图标记为:
[0016]1‑
原片冷端输送辊道、2

穿梭机存片工段、3

第一穿梭机送片工段、4

第一深加工输送辊道、5

深加工预处理工段、6

第二深加工输送辊道、7

第二穿梭机送片工段、8

第三深加工输送辊道、9

深加工钢化下片工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包括原片冷端输送辊道1、第一穿梭机送片工段3、第一深加工输送辊道4、深加工预处理工段5、第二深加工输送辊道6、第二穿梭机送片工段7、第三深加工输送辊道8和深加工钢化下片工段9。
[0020]该布置结构共有三条分别以叠放形式垂直设置于架空层的深加工预处理线工段5,其中,预处理工段5在处理盖板时,其生产设备依次包括磨边机、清洗机、镀膜机组、烘干机和储片机;在处理背板时,其生产设备依次包括磨边机、清洗机、打孔机组、丝网印刷机组、烘干机和储片机;在生产背板和盖板时,其生产设备依次包括磨边机、清洗机、打孔机组、镀膜机组、丝网印刷机组、烘干机和储片机。
[0021]在深加工预处理工段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深加工输送辊道4和第二深加工输送辊道6,在第一深加工输送辊道4的上游依次设置有原片冷端输送辊道1和第一穿梭机送片工段3,在第二深加工输送辊道6的下游设置有第二穿梭机送片工段7,在第二穿梭机送片工段7下游依次设置有第三深加工输送辊道8以及深加工钢化下片工段9。
[0022]实施例2
[0023]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整体布置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原片冷端输送辊道1与第一穿梭机送片工段3中间放置穿梭机存片工段2。
[0024]上述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通过将深加工预处理线工段5以叠放的方式垂直布置,减小了装备布置所需的场地面积,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放式深加工产线的最前端设置有原片冷端输送辊道(1),所述原片冷端输送辊道(1)下游设置有第一穿梭机送片工段(3);每条深加工预处理工段(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深加工输送辊道(4)和第二深加工输送辊道(6),若干条所述深加工预处理工段(5)按照叠放的形式垂直布置在架空层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穿梭机送片工段(3)和第二穿梭机送片工段(7)之间;所述第二穿梭机送片工段(7)的下游依次布置有第三深加工输送辊道(8)和深加工钢化下片工段(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放式深加工产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加工预处理工段(5)的条数为2

5条。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亮李道云陈一聪姜雨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