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晶炉晶晃稳定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9015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4
本申请涉及单晶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晶炉晶晃稳定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至少具有两组,所述夹持机构以单晶炉的中轴线呈中心对称布置,每组夹持机构均包括:第一杆,所述第一杆位于单晶炉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杆连接于单晶炉的内壁;其中,所述第一杆具有夹持部,每个所述第一杆的夹持部之间形成夹持区,所述夹持区用于容置软轴,使得软轴受限于所述夹持区。解决了晶体在拉制过程中容易晃动坠落的技术问题,达到减小晶体在拉制过程中容易晃动坠落的可能的技术效果。程中容易晃动坠落的可能的技术效果。程中容易晃动坠落的可能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晶炉晶晃稳定夹持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单晶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晶炉晶晃稳定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硅单晶的主要制作方法为直拉法,直拉硅单晶的方法是用一块具有所需晶向的单晶硅作为籽晶,使硅熔体中的硅在籽晶上进行生长。硅单晶是在直拉单晶炉中形成的,主要通过化料、引晶、放肩、等径、收尾和冷却等工艺形成硅单晶。在形成过程中,埚转(坩埚转速)、晶转(硅晶体转速)、生长速度及温度补偿等工艺参数都是影响硅单晶品质的重要因素。
[0003]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钢丝绳悬吊籽晶在熔融的液态硅中拉制出晶棒,由于晶体在旋转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晃动,随着单晶炉中对晶体的转速提高,会增大晶体在拉制过程中坠落的可能,进而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
[0004]因此,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晶体在拉制过程中容易晃动坠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单晶炉晶晃稳定夹持装置,解决了晶体在拉制过程中容易晃动坠落的技术问题,达到减小晶体在拉制过程中容易晃动坠落的可能的技术效果。r/>[0006]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晶炉晶晃稳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机构(200),所述夹持机构(200)至少具有两组,所述夹持机构(200)以单晶炉的中轴线呈中心对称布置,每组夹持机构(200)均包括:第一杆(210),所述第一杆(210)位于单晶炉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杆(210)连接于单晶炉的内壁;其中,所述第一杆(210)具有夹持部(211),每个所述第一杆(210)的夹持部(211)之间形成夹持区(212),所述夹持区(212)用于容置软轴或晶体,使得软轴或晶体受限于所述夹持区(2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炉晶晃稳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00)至少具有三组,使得每组所述夹持机构(200)的第一杆(210)之间形成封闭的所述夹持区(2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晶炉晶晃稳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210)转动连接于所述单晶炉的内壁上,每组所述夹持机构(200)还包括:驱动组件(220),所述驱动组件(220)连接并作用于所述第一杆(210),所述驱动组件(220)驱动所述第一杆(210)旋转而使得各个第一杆(210)在夹持部(211)之间形成所述夹持区(2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晶炉晶晃稳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20)包括:第二杆(221),所述第二杆(221)位于所述单晶炉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二杆(221)的第一端(221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杆(210)上,所述第二杆(221)的第二端(2212)滑移连接于所述单晶炉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杆(221)相对于单晶炉的内壁具有转动自由度;驱动件,驱动件连接并作用于所述第二杆(221),使得所述第二杆(221)的第二端(2212)发生滑移,从而带动第一杆(210)发生水平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晶炉晶晃稳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磁体(2225),所述第一磁体(2225)位于单晶炉的内腔,所述第一磁体(2225)连接于所述第二杆(221)的第二端(2212)上,所述第一磁体(2225)滑移连接于单晶炉的内壁上;第二磁体(2226),所述第二磁体(2226)位于单晶炉的外部,且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伟傅林坚朱亮叶钢飞倪军夫石明智李玉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