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机具备:驱动部(2)、轴(3)、风扇(4)以及止转部件(5)。轴(3)通过驱动部(2)输出的转矩旋转。风扇(4)具有:具有压入固定于轴(3)的轴孔(11)的主板(10)、与该主板(10)相对地设置并在中央具有空气的吸入口(21)的罩(20)、及在罩(20)与主板(10)之间绕轴芯(CL)配设的多个叶片(30)。止转部件(5)固定于轴(3)和主板(10),并限制轴(3)与风扇(4)的相对旋转。并且,主板(10)具有:与在止转部件(5)相比的外侧随着从轴孔(11)向径向外侧远离而向驱动部(2)侧倾斜的倾斜部(13);以及在该倾斜部(13)的一部分绕轴芯(CL)间断地或连续地设置,并与轴芯(CL)垂直的平面部(16)。(CL)垂直的平面部(16)。(CL)垂直的平面部(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送风机
[0001]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10月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20
‑
169959号,在此通过参照编入其记载内容。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风机。
技术介绍
[0004]以往,作为送风机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送风机。该送风机具备:压入固定于电动机的轴的风扇、作为压入固定于该轴的端部和风扇而限制轴与风扇的相对旋转的止转部件的盖。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97822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送风机在组装工序中,是将风扇和盖以临时组装的状态压入固定于轴的结构。并且,该送风机被设定为,与风扇相对于轴的压入负荷相比,盖相对于轴的压入负荷更大。因此,该送风机在组装工序中将风扇和盖压入固定于轴时,在位于轴的轴芯上或靠近轴芯的位置的盖的轴向端面施加有负荷,因此,风扇可能相对于轴倾斜。当风扇相对于轴的倾斜变大时,重心的不平衡变大,风扇旋转时的振动可能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重心的不平衡,降低风扇旋转时的振动的送风机。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送风机具备:驱动部、轴、风扇以及止转部件。轴通过驱动部输出的转矩而旋转。风扇具有:具有压入固定于轴的轴孔的主板、与该主板相对地设置并在中央具有空气的吸入口的罩、及在罩与主板之间绕轴芯配设的多个叶片。止转部件固定于轴和主板,并限制轴与风扇的相对旋转。并且,风扇的主板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在与止转部件相比的外侧随着从轴孔向径向外侧远离而向驱动部侧倾斜;以及平面部,该平面部在该倾斜部的一部分绕轴芯间断地或连续地设置,并与轴芯垂直。
[0011]由此,该送风机在组装工序中,在将风扇的轴孔压入固定于轴时,能够通过按压工具等对平面部施加负荷。该平面部是与风扇的轴芯(即,风扇的轴孔的中心)垂直的面,因此从该按压工具对平面部与风扇和轴的轴芯平行地施加负荷。而且,平面部相比止转部件设置于径向外侧,因此与仅对止转部件施加负荷相比,能够抑制压入时的风扇的倾斜。详细地说,在止转部件中的相对于轴芯的直角度的公差和平面部中的相对于轴芯的直角度的公差相同的情况下,与仅对止转部件施加负荷相比,通过对平面部也施加负荷,能够抑制压入时的风扇的倾斜。因此,该送风机能够在组装工序时抑制重心的不平衡,能够降低风扇旋转时
的振动。
[0012]此外,对各构成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弧的参照符号表示该构成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以包含轴芯的假想面剖切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机得到的剖视图。
[0014]图2是图1的II方向上的俯视图。
[0015]图3是图1的III
‑
III线的剖视图。
[0016]图4是图1的IV部分的放大图。
[0017]图5是表示测定了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机和比较例的送风机的不平衡度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0018]图6是以包含轴芯的假想面剖切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机得到的剖视图。
[0019]图7是图6的VII方向上的俯视图。
[0020]图8是以包含轴芯的假想面剖切第三实施方式的送风机得到的剖视图。
[0021]图9是图8的IX方向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相互之间,对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各附图所记载的送风机的各结构的形状等是为了容易理解说明而示意性地记载的,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3](第一实施方式)
[0024]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是用于例如空调装置或换气装置等的离心送风机。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送风机1具备:驱动部2、轴3、风扇4以及止转部件5等。
[0026]驱动部2具有通过通电而输出转矩的电动机。驱动部2固定于例如空调装置等的壳体6。从驱动部2具有的电动机突出的轴3通过电动机所输出的转矩而绕该轴3的轴芯旋转。
[0027]风扇4是离心风扇,具有: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主板10、与该主板10相对地设置的罩20以及在罩20与主板10之间绕风扇4的轴芯CL配设的多个叶片30。此外,风扇4的轴芯CL是指设置于风扇4的主板10的轴孔11的中心。风扇4的轴芯CL与轴3的轴芯一致。
[0028]罩20具有筒部22和环状部23,该筒部22形成空气的吸入口21,该环状部23随着从该筒部22中的驱动部2侧的部位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靠近主板10,并且以沿着主板10的方式向径向外侧延伸。
[0029]多个叶片30设置于主板10与罩20之间。多个叶片30在旋转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设。叶片30的前缘31与罩20的吸入口21的直径Df相比位于径向内侧。多个叶片30的轴芯CL方向上的一方的部位33与罩20连接,且轴芯CL方向上的另一方的部位34与主板10连接。即,本实施方式的风扇4是主板10、罩20及多个叶片30形成为一体的封闭风扇。该风扇4例如通过树脂注塑成形而一体地形成。
[0030]主板10形成为大致圆盘状。主板10在其中央部具有轴孔11。轴3压入固定于主板10所具有的轴孔11。在主板10所具有的轴孔11的周围设置有供以下说明的止转部件5的脚部
52嵌合的多个嵌合凹部12。
[0031]如图1~图3所示,止转部件5固定于轴3和主板10,是限制轴3与风扇4的相对旋转的部件。此外,止转部件5也被称作风扇盖。止转部件5具有圆筒状的凸台部51和从该凸台部51向驱动部2侧延伸的多个脚部52。凸台部51中的朝向吸入口21侧的面53形成为与轴芯CL垂直的平面。凸台部51在其中央具有供轴3压入固定的中央孔54。凸台部51所具有的中央孔54与轴3的压入负荷被设定为大于主板10所具有的轴孔11与轴3的压入负荷。因此,止转部件5与轴3的止转的力被设定为大于风扇4与轴3的止转的力。
[0032]止转部件5所具有的多个脚部52分别与设置于主板10的多个嵌合凹部12嵌合。在多个嵌合凹部12形成有从该嵌合凹部12的内壁中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一突部55和从嵌合凹部12的内壁中的朝向周向的面向周向突出的第二突部56。由此,在送风机1的制造过程中,不需要严格地设定尺寸精度,使第一突部55和第二突部56的顶端变形,并使止转部件5的多个脚部52与多个嵌合凹部12紧贴,就能够临时组装止转部件5和风扇4。因此,在送风机1的组装工序中,能够在将止转部件5与风扇4临时组装的状态下将止转部件5和风扇4压入固定于轴3。
[0033]当向作为驱动部2的电动机通电时,轴3通过该驱动部2所输出的转矩而旋转。轴3的旋转从止转部件5传递至风扇4,从而止转部件5和风扇4与轴3一起旋转。当风扇4旋转时,从吸入口21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部(2);轴(3),该轴通过所述驱动部输出的转矩而旋转;风扇(4),该风扇具有:具有压入固定于所述轴的轴孔(11)的主板(10)、与所述主板相对地设置且在中央具有空气的吸入口(21)的罩(20)、及在所述罩与所述主板之间绕轴芯(CL)配设的多个叶片(30);以及止转部件(5),该止转部件固定于所述轴和所述主板,并限制所述轴与所述风扇的相对旋转,所述主板具有:倾斜部(13),该倾斜部在与所述止转部件相比的外侧随着从所述轴孔向径向外侧远离而向所述驱动部侧倾斜;以及平面部(14、16),该平面部在所述倾斜部的一部分绕所述轴芯间断地或连续地设置,并与所述轴芯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具有三个以上的突起部(15),该三个以上的突起部在所述倾斜部的一部分绕所述轴芯设置,所述突起部以从所述倾斜部的一部分向所述吸入口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所述平面部(16)是所述突起部中的朝向所述吸入口侧的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具有台阶部(14),该台阶部在所述倾斜部的一部分形成为与所述轴芯所成的角为直角,所述突起部以从所述台阶部向所述吸入口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所述平面部(16)是所述突起部中的朝向所述吸入口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文也,今东升一,小田修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