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装置及压缩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制冷装置及压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回路相连接的压缩装置。该压缩装置包括:包含低压侧压缩机和高压侧压缩机的多个高压圆顶压缩机、布置在高压侧压缩机的喷出侧的油分离器、使油从油分离器向低压侧压缩机的吸入管返回的回油通路、以及将油从高压侧压缩机的机壳侧面向油分离器引导的高压侧排油通路。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2612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根据运转条件的不同,有可能无法充分地获得高压侧排油通路的入口侧与出口侧之间的压力差,从而难以适当地调节高压侧压缩机内的油的量。
[0008]-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9]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15和第一排油通路P31,所述制冷剂回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15)和第一排油通路(P31),所述制冷剂回路(15)具有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散热器(23)以及高压通路(P21),所述第一压缩机(21)与第一吸入管(21s)和第一喷出管(21d)相连接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第二压缩机(22)与第二吸入管(22s)和第二喷出管(22d)相连接并对从所述第一压缩机(21)喷出的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高压通路(P21)将所述第二喷出管(22d)和所述散热器(23)连接起来,所述第一排油通路(P31)将所述第二压缩机(22)内的油不经由所述高压通路(P21)地向所述第一吸入管(21s)及所述第一压缩机(21)的中间口(21i)中的任一者引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油分离器(31)和第一供油通路(P33),所述油分离器(31)设置在所述高压通路(P21)中,将油从由所述第二压缩机(22)喷出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来,所述第一供油通路(P33)将所述油分离器(31)内的油向所述第一排油通路(P31)引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第二供油通路(P34),所述第二供油通路(P34)将所述油分离器(31)内的油向所述第二压缩机(22)引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油通路(P34)将所述油分离器(31)内的油向所述第二压缩机(22)的中间口(22i)引导。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油通路(P34)的入口与所述第一供油通路(P33)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供油阀(33),所述供油阀(33)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油通路(P33)中。7.根据权利要求2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下游排油阀(36),所述下游排油阀(36)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油通路(P31)中比所述第一排油通路(P31)与所述第一供油通路(P33)的连接部位靠下游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2到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上游排油阀(35),所述上游排油阀(35)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油通路(P31)中比所述第一排油通路(P31)与所述第一供油通路(P33)的连接部位靠上游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排油阀(32),所述排油阀(32)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油通路(P31)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S21)和控制部(18),所述温度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东,伊东孝将,冨田千晴,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