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同时检测泰乐菌素、交沙霉素和螺旋霉素残留的毛细管电泳-纳米金敏化电化学发光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60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毛细管电泳-纳米金敏化电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对三种大环内酯类药物(泰乐菌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残留同时进行检测的方法。尤为独特的是该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同时加入纳米金作为活性剂大大增强了三种抗生素与Ru(bpy)32+电化学发光体系的信号强度。在六分钟内三种抗生素完全分离,泰乐菌素检出限为23ng/ml、交沙霉素检出限为15ng/ml、螺旋霉素检出限为15ng/ml。该发明专利技术不但可以同时检测三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而且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在检测时间上也具有明显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毛细管电泳-纳米金敏化电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对三种大环内 酯类药物(泰乐菌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残留同时进行检测的方法。属于 医药化工中的电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动物性食品需求量的增加,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也越来越 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大环内酯类药物因良好的抗菌消炎作 用被广泛用于饲料,食品以及兽药当中。泰乐菌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是兽 药中常用的三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使用量较大,且应用广泛。使动物长期 服用后,代谢物会在动物的组织及器官内蓄积或贮存,达到一定浓度可造成动 物前庭和俄耳蜗神经的损害,导致眩晕和听力减退,严重者还将造成肝肾的损 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更可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将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 胁。因此急需建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残留分析和监测体系,保证食品和 用药安全。目前关于大环内酯类检测分析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 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薄层色谱分析法、微生物效价法等。但它们本身也 存在许多问题。如微生物法比较费时,定量难度大。而由于许多大环内酯类药 物紫外吸收非常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毛细管电泳-纳米金敏化电化学发光同时检测泰乐菌素、交沙霉素和螺旋霉素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采用毛细管电泳对泰乐菌素、交沙霉素和螺旋霉素进行分离;  (2)利用泰乐菌素、交沙霉素和螺旋霉素能显著增强Ru(bpy)↓[3]↑[2+]电化学发光信号的现象,进行检测;  (3)将纳米金引入检测体系,大大提升了分离效果和灵敏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周平段诺杨震李双吴世嘉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