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发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857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发酵系统,属于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投放单元,用于接收厨余垃圾;动力换能单元,用于将健身器材或摇柄产生的部分能量转换为电能,剩余部分能量作为直接动力输出;生物转化单元,与投放单元配合,并接收动力换能单元输出的动力;生物转化单元用于接收投放单元的厨余垃圾并对其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储能单元,与动力换能单元和太阳能板连接,用于存储动力换能单元和太阳能板产生的电能;出返料单元,与生物转化单元连接,用于将生物转化单元腐熟的物料输出和回流。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厨余垃圾处理与收集有机结合,解决了收集与处理分离带来的运输和占地问题。运输和占地问题。运输和占地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发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发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堆肥化技术是解决城镇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垃圾分类政策推行后,厨余垃圾的分出量急剧增加,各地集中式垃圾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情况陡现,此类设施建设会长期滞后于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城市的扩张也会进一步推高其清运和处理成本,进而加重尤其造成的二次污染。就地就近利用的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来缓解上述矛盾,同时可灵活适应社区相对分散的特点。
[0003]目前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系统的运行主要依赖电力系统维持其动力消耗,导致处理能耗和成本显著增加。然而,当前社区健身运动系统相对独立,缺乏配套的动能转化和储能系统来实现社区内部的能量最大化利用。
[0004]因此,亟需占地面积小,且可实现厨余垃圾源头减量的社区就地收集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且可实现厨余垃圾源头减量的社区就地收集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发酵系统,包括:
[0007]投放单元,用于接收厨余垃圾;
[0008]动力换能单元,用于将健身器材或摇柄产生的部分能量转换为电能,剩余部分能量作为直接动力输出;
[0009]生物转化单元,与所述投放单元配合,并接收所述动力换能单元输出的动力;所述生物转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投放单元的厨余垃圾并对其进行堆肥发酵处理;
[0010]储能单元,与所述动力换能单元和太阳能板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动力换能单元和太阳能板产生的电能;
[0011]出返料单元,与所述生物转化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生物转化单元腐熟的物料输出和回流。
[0012]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换能单元包括健身器材、传动组件和发电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飞轮总成和传动轴组,所述健身器材的主转轮通过直连传动轴与所述飞轮总成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
[0013]所述飞轮总成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垂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通过传动部件与第二传动轴的非端部驱动连接;
[0014]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端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一端驱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发电组件的输入端配合。
[0015]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为变速箱;所述发电组件包括发电机和集电装置,所述变速箱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端驱动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一端驱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二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发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变速箱上设置有制动器;所述集电装置用于将所述发电机产生的电能收集起来输送至所述储能单元。
[0016]进一步地,所述投放单元包括厨余垃圾桶、重力感应闸门、粉碎除杂装置和进料管道,所述重力感应闸门设置在所述厨余垃圾桶底部;所述粉碎除杂装置设置在所述重力感应闸门的下端,用于除去厨余垃圾中的杂质并起到粉碎作用;
[0017]所述进料管道设置在所述粉碎除杂装置的下端,用于将通过所述粉碎除杂装置后的厨余垃圾输送至所述生物转化单元。
[0018]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转化单元包括滚筒发酵仓、微负压除臭装置、齿轮传动机构、搅拌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滚筒发酵仓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上;
[0019]所述滚筒发酵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密封仓和后端密封仓;
[0020]所述微负压除臭装置包括通气管、引风机、出气管和除臭滤芯,所述通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后端密封仓顶部连通,所述通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引风机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引风机的出口端与所述出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除臭滤芯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且位于所述出气管的非端部位置,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端部设置有防雨风帽;
[0021]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滚筒发酵仓外壁的外齿圈和设置在第四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外齿圈啮合;
[0022]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桨叶,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滚筒发酵仓内,并与所述滚筒发酵仓密封转动连接;所述桨叶为多个,多个所述桨叶设置在所述搅拌轴的周向外侧;
[0023]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滚筒发酵仓外侧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四传动轴上驱动连接;
[0024]所述前端密封仓的入料口与所述进料管道对应设置,所述后端密封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0025]进一步地,所述出返料单元包括料斗、吊绳、提升装置和摇柄,所述料斗与所述出料口对应设置,所述料斗与所述吊绳连接,所述吊绳安装在所述提升装置上;所述提升装置与所述摇柄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吊绳带动所述料斗上下移动并完成出料。
[0026]进一步地,还包括太阳能发电单元和监控单元,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设置在挡雨棚上,并与所述储能单元电连接;所述监控单元与所述储能单元电连接,所述监控单元用于实时监控所述生物转化单元的运行情况,并控制所述生物转化单元的进出料、搅拌速率和通风速率。
[0027]进一步地,所述储能单元包括变压器和储能电池,所述变压器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所述变压器与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监控单元、所述生物转化单元电连接,所述储能电池用于为所述监控单元和所述生物转化单元提供电能。
[0028]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发酵系统,将厨余垃圾处理系统与收集系统有机结合,解决了以往收集与处理分离带来的运输和占地问题;动力和电力双驱动的滚筒发酵仓设计,解决了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运行能源供应的难题,可高效降低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31]其中,1、太阳能板;2、重力感应闸门;3、除杂装置;4、前端密封仓;5、滚筒发酵仓;6、搅拌装置;7、防侧滑轮组;8、支撑底座;9、监控单元;10、引风机;11、储能单元;12、电动机;13、齿轮传动机构;14、出料口;15、料斗;16、变速装置;17、传动轴组;18、后端密封仓;19、出气管;20、料桶出料口;21、除臭滤芯;22、料桶限位器;23、摇柄;24、控制面板;25、提升装置;26、出料桶;27、健身器材;28、防雨风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实施例1
[0033]参考图1,一种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发酵系统,包括:
[0034]投放单元,用于接收厨余垃圾;
[0035]动力换能单元,用于将健身器材27或摇柄23产生的部分能量转换为电能,剩余部分能量作为直接动力输出;
[0036]生物转化单元,与投放单元配合,并接收动力换能单元输出的动力;生物转化单元用于接收投放单元的厨余垃圾并对其进行堆肥发酵处理;
[0037]储能单元11,与动力换能单元和太阳能板1连接,用于存储动力换能单元和太阳能板1产生的电能;...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放单元,用于接收厨余垃圾;动力换能单元,用于将健身器材或摇柄产生的部分能量转换为电能,剩余部分能量作为直接动力输出;生物转化单元,与所述投放单元配合,并接收所述动力换能单元输出的动力;所述生物转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投放单元的厨余垃圾并对其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储能单元,与所述动力换能单元和太阳能板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动力换能单元和太阳能板产生的电能;出返料单元,与所述生物转化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生物转化单元腐熟的物料输出和回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换能单元包括健身器材、传动组件和发电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飞轮总成和传动轴组,所述健身器材的主转轮通过直连传动轴与所述飞轮总成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所述飞轮总成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垂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通过传动部件与第二传动轴的非端部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端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一端驱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发电组件的输入端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为变速箱;所述发电组件包括发电机和集电装置,所述变速箱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端驱动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一端驱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二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发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变速箱上设置有制动器;所述集电装置用于将所述发电机产生的电能收集起来输送至所述储能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单元包括厨余垃圾桶、重力感应闸门、粉碎除杂装置和进料管道,所述重力感应闸门设置在所述厨余垃圾桶底部;所述粉碎除杂装置设置在所述重力感应闸门的下端,用于除去厨余垃圾中的杂质并起到粉碎作用;所述进料管道设置在所述粉碎除杂装置的下端,用于将通过所述粉碎除杂装置后的厨余垃圾输送至所述生物转化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社区厨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明常瑞雪王珏乔如陆仰颉武晓清孟欣刘佳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