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856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属于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所述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包括:将栽培料发酵后与白星花金龟虫粪混合,在95~100℃保持2~3小时后,再接入平菇菌种进行发菌和出菇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向平菇栽培发酵料中添加白星花金龟虫粪后进行短时高温处理,使得栽培袋料中存留的耐高温微生物菌群与平菇真菌之间能产生良好互作,当菌袋接入平菇菌种后,可迅速建立协同互作的细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菇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菜品之一。平菇,学名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因其适应性强、生物学效率高、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目前成为分布最广泛、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种类之一。平菇的栽培以麦麸和豆粕等原料为辅料和氮源,以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玉米秸和麦秸等木质纤维素类原料为主料和碳源。
[0003]传统的平菇栽培以生料、熟料和发酵料栽培为主,生料栽培只适合低温季节,环境温度偏高时易引起污染和烧菌;熟料栽培虽然适合所有季节,但高温灭菌成本较高。发酵料栽培方式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菌棒成品率高等优点,得到栽培户的认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栽培技术,但发酵料栽培控制螨虫污染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两年,在发酵料栽培的基础上,又形成平菇发酵料加短时高温处理的技术,该技术能较好控制螨虫污染,进一步降低菌棒污染率。
[0004]但采用上述技术进行栽培,平菇的一潮菇生物学效率一般在23%左右,单朵平均重量约250克左右。为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仍需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和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将现有技术中平菇的一潮菇生物学效率提高60.1%~77.2%。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包括:将栽培料发酵后与白星花金龟虫粪混合,在95~100℃保持2~3小时后,再接入平菇菌种进行发菌和出菇管理。
[0007]白星花金龟是一种土栖昆虫,鞘翅目金龟甲科,在自然界中可以取食腐烂的秸秆、杂草以及畜禽粪便等。其幼虫的肠道(主要指中肠和后肠)中存在着丰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可以将秸秆、菌渣、尾菜和落叶等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转化为虫粪(高端有机肥)和昆虫(虫体)蛋白产品。
[0008]本专利技术意外发现,将白星花金龟虫粪与发酵料混合并经过短时高温处理后,栽培袋料中存留的微生物菌群与平菇真菌之间会产生互作,在互作的过程中,存留微生物菌群的群落结构也会发生改变,最终在栽培袋料中形成细菌

放线菌

平菇真菌协同互作的稳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平菇真菌将大分子的多糖类物质代谢为小分子的寡糖,为细菌和放线菌提供底物;可利用低分子寡糖的细菌和放线菌通过分泌生物酶转化小分子寡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消除平菇真菌的产物抑制,促进平菇真菌菌丝的生长。协同互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平衡建立的越快,越有利于栽培料的转化利用以及真菌菌丝的生长与平菇产量的增加。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所述白星花金龟虫粪的添加量为栽培料干重的0.5%~2.5%。所述白星花金龟虫粪的添加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最终促进增产的效果,经研究确定添加量为栽培料干重的0.5%~2.5%较为适宜。所述添加量可以为0.5%~
2.5%范围中的任一点值,例如0.5%、1.0%、1.5%、2.0%、2.5%。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白星花金龟虫粪的添加量为栽培料干重的0.75%~1.5%。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调节发酵后栽培料与白星花金龟虫粪混合物的含水率在60~65%。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所述栽培料的发酵过程为本领域常规操作,包括:将栽培料含水率控制在65%~70%,堆起,预留通气孔,自然发酵,当物料中心温度达到70℃时,翻堆,经5~7天自然发酵后,散堆。其中,栽培料为本领域常规平菇栽培料,包含碳源和氮源物质,可适当添加碳酸钙和石灰粉等矿物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按照所述方法,平菇的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在36%以上,单朵平均重量400克以上。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1)将平菇栽培原料混匀,调节物料含水率在65%左右,将混匀的物料堆起,堆体底宽度在1.2m~1.6m之间,堆体高度在0.7m~0.8m之间,长度自定。用直径5cm~10cm的木棍在料堆上自上而下插孔通气,孔间隔20cm。将物料自然发酵,当物料中心温度达到70℃时,翻堆,经5天~7天自然发酵后(约翻堆2次),散堆。待物料降至室温后,再加入占栽培料干重0.5%~2.5%的白星花金龟虫粪,与发酵料充分、均匀混合,并调节含水率在60%~65%之间,装袋;
[0016](2)将步骤(1)得到的平菇栽培袋入锅进行短时高温处理以杀灭杂菌孢子和虫卵,使锅内温度升到95~100℃保持2~3小时;
[0017](3)将步骤(2)得到的平菇栽培袋自然降温后出锅,待菌袋中物料温度降至室温后,接入平菇菌种并进行常规的发菌和出菇管理。
[0018]与未添加虫粪的对照栽培料相比,添加白星花金龟虫粪的栽培料在发菌阶段其半纤维素的降解率提高17.3%~38.5%,一潮平菇生物学效率提高60.1%~77.2%。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发菌和出菇管理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操作即可,没有特殊限制。
[0020]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常规发菌和出菇管理如下:
[0021]所选菌袋为单侧开口,装满料后,开口端用系绳扎紧,入锅进行短时高温处理,菌袋出锅并降温后,解开系绳,接入平菇菌种,再用系绳扎紧,进入发菌阶段。
[0022]发菌管理:把接好种的袋搬到发菌棚中,码垛发菌。码的层数根据气温高低确定,气温高时,“井”字形堆放2

4层,垛与垛之间留宽60

70厘米的人行道,便于操作、散热、通风。春季、冬季气温低时,先在地上铺一层稻草,以免下层气温太低影响发菌,同时堆垛层数可加高,堆10

12层,上面再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温,提高堆内温度,促进菌丝生长。
[0023]出菇管理: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表明菌丝体已经成熟,这时就可以转入出菇管理。首先将菇棚消毒,然后将菌袋墙式堆放(堆放时,将两个栽培料袋的封口端相对并靠紧,系绳端朝外,形成双墙),高7

8层,用剪刀剪开系绳端的薄膜。此时使菇棚内温差达到10℃以上,将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

90%,菇棚内要有散射光,加强棚内通风换气,低温时一天一次,每次30分钟,高温时一天通2

3次,每次20

30分钟,通风时注意不要通过堂风。在料面出现菇蕾后,特别要注意喷水,向地面、空间喷雾增湿,切忌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当菇蕾分化出现菌盖和菌柄时,要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以利于子实体生长。当菌盖
充分展开、菌盖边缘出现波状时及时采收,或按照标准采收,采收时一次性全部采完。
[0024]采完菇后,清理料面,剔除死菇、菇根及杂物等。当菌袋内水分低于60%时应给予补水,采用注水或浸泡的方法。然后再按照第一潮菇的出菇办法管理。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栽培料发酵后与白星花金龟虫粪混合,在95~100℃保持2~3小时后,再接入平菇菌种进行发菌和出菇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星花金龟虫粪的添加量为栽培料干重的0.5%~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星花金龟虫粪的添加量为栽培料干重的0.75%~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平菇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发酵后栽培料与白星花金龟虫粪混合物的含水率在60~65%。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促进平菇增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红韩梅琳陈静娆刘欣龙沈飞张舒郭小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