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车及其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397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电源车及其车厢,移动电源车的车厢包括厢体,厢体内设有电池存储系统、充电桩和控制单元,所述厢体内包括使用时相互隔开的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在前后方向上排布,所述电池存储系统位于所述第一隔室中,所述充电桩和控制单元位于所述第二隔室中,且所述充电桩、控制单元分置于厢体的左右两侧。将电池储能系统布置在其中一个隔室中,将控制单元和充电桩布置在另一个隔室中,即使控制单元或充电桩出现漏电或热失控的不良情况,也不会立马波及到电池储能系统,避免电池储能系统受热出现爆炸等情况。储能系统受热出现爆炸等情况。储能系统受热出现爆炸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电源车及其车厢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车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电源车及其车厢。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电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现有充电设施难以满足海量的充电需求。在一些偏远地区,存在新建充电设施成本高、使用率低的问题。另外,当电动汽车因电量低抛锚时,则需要移动式充电服务救援。为此,移动电源车应运而生,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82816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对电动车实现交直流充电的充电车,其包括底盘和置于底盘上的车厢,车厢内放置有电池存储系统、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并配备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常包括AC/DC整流模块和DC/AC逆变模块,AC/DC整流模块连接市电和电池存储系统,对电池存储系统进行充电。DC/AC逆变模块连接电池存储系统以及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以通过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向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0003]当车厢内集成有电池存储系统、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控制单元时,如何将各部分合理布局以实现方便操作、可靠运行则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大多布局较为杂乱,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车的车厢,包括厢体(201),厢体(201)内设有电池存储系统、充电桩和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201)内包括使用时相互隔开的第一隔室(207)和第二隔室(208),第一隔室(207)和第二隔室(208)在前后方向上排布,所述电池存储系统位于所述第一隔室(207)中,所述充电桩和控制单元位于所述第二隔室(208)中,且所述充电桩、控制单元分置于厢体(201)的左右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车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存储系统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电池架(212)和第二电池架(213),第一电池架(212)和第二电池架(213)上均设有储能电池(209),第一电池架(212)、第二电池架(213)之间设有过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车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室(207)位于所述第二隔室(208)的前方,厢体(201)内设有形成第一隔室(207)和第二隔室(208)的隔板(217),所述隔板(217)上设有可开启关闭的门板(218);所述充电桩和所述控制单元之间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以形成与所述门板(218)对应以供人员通过的过道,所述厢体(201)的后端设有翻转门(22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移动电源车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具有用于充电、操作的操作面板,所述厢体(201)的侧部设有供操作面板露出的开口,所述厢体(201)上活动装配有操作窗(205),所述操作窗(205)用于在行车时封闭所述操作面板,在充电时将所述操作面板露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电源车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窗(205)的上端铰接于所述厢体(201)上,以在操作窗(205)向上翻起时对充电枪进行挡雨。6.一种移动电源车,包括底盘(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秋秋田刚领白雪杰李占军杨文辉臧思佳张笑宇曹增立张鹏杰
申请(专利权)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