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负荷特性的微电网储能与光伏系统协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8391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负荷特性的微电网储能与光伏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在光伏系统中并入了微电网储能系统,利用微电网的优势,同时尽可能的减少由于并入微电网产生的供电负荷波动。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升微电网优化精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证微电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解决了现有微电网的源储荷协调存在随机问题,微电网运行不稳定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负荷特性的微电网储能与光伏系统协同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负荷特性的微电网储能与光伏系统协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需求大幅增长的压力下,建立综合能源系统,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是降低碳排放,消纳新能源,促进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微电网利用其既可以与主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单独运行的特点,有效解决了能源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被认为是接纳各种能源高度渗透的理想平台。
[0003]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不断接入主电网,提高了能源供给的波动性,科技发展带来不断变化的电力负荷,提高了负荷侧的不确定性。这一系列变化,使得如何更高效地对微电网进行储能协调控制,从而达到减少发电成本和降低运输能量损耗的目的。
[0004]对配电网中单一元件而言,供电能力指该元件在满足“N

1”安全准则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而对整个配电网而言,供电能力指整个配电网系统在满足“N

1”安全准则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在现阶段配电网运行中,由于人们对供电能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负荷特性的微电网储能与光伏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S1:将光伏系统的各光伏发电单元的额定工作参数配置导入控制方法;S2:控制方法发出第一指令到主电网使其分配各个光伏发电单元产生第一需求电能输出;S3:采集各光伏发电单元第一电能实际输出并上传至控制方法;S4:第一电能实际输出与第一需求电能输出产生第一误差集;S5:将第一误差集导入控制方法并画出各个光伏发电单元的第一误差曲线;S6:控制方法基于第一误差曲线发出第二指令到微电网储能系统使其分配各个发电单元产生第二需求电能输出;S7:采集各光伏发电单元第二电能实际输出并上传至控制方法;S8:第二电能实际输出与第二需求电能输出产生第二误差集;S9:将第二误差集导入控制方法并画出各个光伏发电单元的第二误差曲线;S10:利用模糊算法计算第一误差曲线和第二误差曲线的相关性函数;S11:将相关性函数输入控制方法计算指令修正参数;S12:控制方法基于指令修正参数发出第三指令到微电网储能系统使其分配各个发电单元产生补偿电能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负荷特性的微电网储能与光伏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修复模块;所述数据修复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王勐喆孙东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极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