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射式迁飞性害虫高空诱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27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7
一种投射式迁飞性害虫高空诱捕设备,涉及迁飞昆虫捕获技术领域,用于实现对迁飞昆虫的高空诱捕。包括飞行器、投射盘、诱捕网和释放组件,所述飞行器下部具有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诱捕网模具,所述诱捕网模具的前端具有网槽,所述网槽周围具有多个投射孔;所述诱捕网折叠于网槽内,所述诱捕网边缘通过连接线连接有重球,所述重球位于投射孔内;所述投射盘活动设置在机壳内,所述投射盘上具有伸入投射孔内的投射杆,所述投射盘与机壳之间具有蓄能件,所述蓄能件使得投射盘处于蓄能状态,所述释放组件破坏蓄能件的蓄能状态时投射盘向诱捕网所在的一侧高速移动;所述机壳前端具有照明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高空实现对迁飞昆虫的诱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高空实现对迁飞昆虫的诱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高空实现对迁飞昆虫的诱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投射式迁飞性害虫高空诱捕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迁飞昆虫捕获
,具体地说是一种投射式迁飞性害虫高空诱捕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一些昆虫在其生活史的特定阶段,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以保证其生活史的延续和物种的繁衍,称迁飞昆虫。昆虫迁飞的高度一般在几百米到几千米,一般的捕获工具难以对迁飞昆虫进行诱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射式迁飞性害虫高空诱捕设备,用于实现对迁飞昆虫的高空诱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投射式迁飞性害虫高空诱捕设备,包括飞行器、投射盘、诱捕网和释放组件,所述飞行器下部具有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诱捕网模具,所述诱捕网模具的前端具有网槽,所述网槽周围具有多个投射孔;所述诱捕网折叠于网槽内,所述诱捕网边缘通过连接线连接有重球,所述重球位于投射孔内;所述投射盘活动设置在机壳内,所述投射盘上具有伸入投射孔内的投射杆,所述投射盘与机壳之间具有蓄能件,所述蓄能件使得投射盘处于蓄能状态,所述释放组件破坏蓄能件的蓄能状态时投射盘向诱捕网所在的一侧高速移动;所述机壳前端具有照明灯。
[0005]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机壳的中部,所述照明灯的周围设置有多个诱捕网模具。
[0006]进一步地,所述蓄能件为投射弹簧,所述机壳内具有弹簧腔,所述蓄能件位于弹簧腔内,且所述蓄能件的一端与弹簧腔内壁固定,所述蓄能件的另一端与投射盘固定。
[0007]进一步地,所述投射孔内具有定位塞,所述定位塞的一端与重球接触,所述定位塞的另一端为锥形且伸入投射孔的前端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重球具有四个。
[0009]进一步地,所述重球在投射孔内的移动轨迹构成一个锥形。
[0010]进一步地,所述释放组件包括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端部的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挡杆;所述挡杆与投射盘端面接触时,所述蓄能件处于蓄能状态,所述挡杆与投射盘分离后,所述投射盘在蓄能件的作用下向机壳前侧高速飞出。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照明灯的设置,向迁飞昆虫照射强光,一方面吸引昆虫,另一方面照明灯能够调焦,进而满足对迁飞昆虫的诱捕需要。通过投射诱捕网,在高空实现对迁飞昆虫捕获,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捕获工具难以达到迁飞昆虫飞行高度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
[0014]图3为图1中的A

A剖视图;
[0015]图4为发射盘的主视图;
[0016]图5为诱捕网的左视图;
[0017]图6为诱捕网的主视图;
[0018]图7为诱捕网模具的主视图;
[0019]图8为诱捕网模具的后视图;
[0020]图9为诱捕网模具的俯视图;
[0021]图10为诱捕网投射后逐渐张开示意图;
[0022]图11为本专利技术照射昆虫示意图;
[0023]图12为释放组件的主视图;
[0024]图13为释放组件的右视图;
[0025]图中:1飞行器,2机壳,21弹簧腔,22蓄能件,23投射盘,24投射杆,25临时封板,3照明灯,4挡杆,41连接杆,42电动推杆,5诱捕网模具,51投射孔,52网槽,53连通孔,6诱捕网,61重球,62连接线,63移动轨迹,7定位塞,8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至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飞行器1、诱捕网6、投射弹簧22、照明灯3和释放组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7]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投射式迁飞性害虫高空诱捕设备包括飞行器1、投射盘23、诱捕网6和释放组件,飞行器1下部具有机壳2,机壳2内具有模具孔,模具孔内固定有诱捕网模具5。如图7至图9所示,诱捕网模具5的前端具有网槽52,网槽52内用于放置折叠的诱捕网。网槽52周围具有多个投射孔51,投射孔51与网槽52之间具有连通孔53,诱捕网6折叠于网槽51内,如图5、图6所示,诱捕网6边缘通过连接线62连接有重球61,重球61位于投射孔51内,连接线62的部分则穿过连通孔53。
[0028]如图3所示,投射盘23活动设置在机壳2内,投射盘23上具有伸入投射孔内的投射杆24,投射盘23与机壳2之间具有蓄能件22,蓄能件22使得投射盘23处于蓄能状态,释放组件破坏蓄能件22的蓄能状态时投射盘23向诱捕网6所在的一侧高速移动。为实现对迁飞昆虫的吸引,在机壳2前端具有照明灯3。如图11所示,照明灯3向前侧照射强光光线8,进而吸引昆虫。
[0029]为便于对迁飞昆虫的吸引和诱捕,如图1所示,照明灯3设置在机壳2的中部,照明灯3的周围设置有多个诱捕网模具5。
[0030]如图2所示,蓄能件22为投射弹簧,机壳2内具有弹簧腔21,蓄能件22位于弹簧腔21内,且蓄能件22的一端与弹簧腔21内壁固定,蓄能件22的另一端与投射盘23固定。
[0031]将重球放置于投射孔51内后,为避免重球61在重力作用下自行移出投射孔51,在投射孔51内具有定位塞7,定位塞7的一端与重球61接触,定位塞7的另一端为锥形且伸入投射孔51的前端内,这样定位塞7挤入投射孔51内,对重球61进行限位。定位塞7与投射孔51之
间的摩擦力不易太大,应确保投射杆24推动重球61在投射孔51内移动时,定位塞7对重球61的阻力使得重球61速度消耗不高于5%。为实现对网槽52的封闭,在网槽52前端设置临时封板25,临时封板25为粘接在机壳2前端面的纸板。如图6所示,每一诱捕网6的边缘连接有四个重球61,如图10所示,四个重球61移出投射孔51后向不同的方向移动,进而将诱捕网6拉开。为确保诱捕网6捕获昆虫时已完全张开,如图9所示,投射孔51的走向与诱捕网模具5的前后方向之间具有锐角夹角β,该锐角夹角在水平面内的分量βx大于零,该锐角夹角在竖直面内的分量βy也大于零,这样四个重球61在投射孔51内的移动轨迹位于棱台的四条侧棱上,即重球61在向前侧飞出的同时,上侧的重球61还向上方移动,下侧的重球61向下方移动。此时,重球61在投射孔51内的移动轨迹63围成一个锥形。
[0032]如图12、图13所示,释放组件包括电动推杆42、固定在电动推杆42的推杆端部的连接杆41、固定在连接杆41两端的挡杆4,挡杆4与投射盘23端面接触时,蓄能件22处于蓄能状态。挡杆4与投射盘23分离后,投射盘23在蓄能件22的作用下向机壳2前侧高速飞出。
[0033]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进行描述:
[0034](1)飞行器飞行至高处,与迁飞昆虫处于同一高度层面;
[0035](2)打开照明灯,向迁飞昆虫发射强光,吸引迁飞昆虫;
[0036](3)释放组件的电动推杆缩回,使得挡杆与投射盘分离,此时在蓄能件的作用下投射盘向机壳前侧移动,投射杆撞击重球,使得重球沿投射孔移动,重球离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射式迁飞性害虫高空诱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飞行器、投射盘、诱捕网和释放组件,所述飞行器下部具有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诱捕网模具,所述诱捕网模具的前端具有网槽,所述网槽周围具有多个投射孔;所述诱捕网折叠于网槽内,所述诱捕网边缘通过连接线连接有重球,所述重球位于投射孔内;所述投射盘活动设置在机壳内,所述投射盘上具有伸入投射孔内的投射杆,所述投射盘与机壳之间具有蓄能件,所述蓄能件使得投射盘处于蓄能状态,所述释放组件破坏蓄能件的蓄能状态时投射盘向诱捕网所在的一侧高速移动;所述机壳前端具有照明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射式迁飞性害虫高空诱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机壳的中部,所述照明灯的周围设置有多个诱捕网模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射式迁飞性害虫高空诱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件为投射弹簧,所述机壳内具有弹簧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兴元李丽莉吕素洪崔洪莹郭文秀宋莹莹于毅孙廷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