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面向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并行排放监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826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7
一种面向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并行排放监管系统,属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该排放监管框架中,从智能交通系统中收集外部可用信息作为输入,并根据先验知识构建车辆排放集成模型,用以估计实时排放量并找到可行减排策略的面向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并行排放监管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并行理论通过实际世界和人工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决复杂交通系统排放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模块化集成排放模型是根据排放相关的机理知识搭建的,机理模型比数据驱动模型表现出更好的外推性质,更换相应模块将实现不同车型之间的快速模型切换。型之间的快速模型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向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并行排放监管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


技术介绍

[0002]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从排放来源看,交通运输是主要的人为排放来源之一,所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减少大气污染和保护人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在欧盟2020年的排放统计中,交通运输贡献了高达44 %的氮氧化物(NOx)、11%的颗粒物和21%的一氧化碳(CO)排放。与其他静态排放源不同,交通运输是多种类型车辆共存的动态系统,这无疑增大了车辆排放的监管难度。随着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发展,交通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利用这些信息建立有效的车辆排放监控系统成为缓解环境压力的关键。
[0003]现有的交通系统排放监管方法按排放法规的发展通常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机动车仅需要进行基于固定测试周期下的实验室排放测试,如NEDC、FTP和WLTC等驾驶工况测试。然而,实验室条件无法完全模拟实际驾驶情况,导致车辆排放估计结果并不精确。第二阶段,新的监管方法侧重于车载测试,即真实驾驶排放测试(RDE)。在测试车辆上安装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PEMS)能够反映真实的排放特性,但PEMS价格昂贵,难以大规模推广。第三阶段,基于模型的排放监控方法得到了深入研究,作为车辆排放测量的补充解决方案。
[0004]针对车辆排放监测模型,主要有以下问题:1、基于排放因子及平均速度修正的宏观车辆排放模型往往忽略了具体行驶状况,因此,只能得到大概的尾气排放结果,监测精度和适用范围无法达到要求。<br/>[0005]2、基于车辆行驶特征的微观车辆排放模型,即以表征车辆行驶工况的参数为度量指标,部分微观模型依赖于大量的专有信息,可扩展性差。
[0006]3、现有的车辆排放模型通常对现代后处理系统(ATS)进行简化处理或忽略,这会导致最终车辆排放结果存在较大的估计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该排放监管框架中,从智能交通系统中收集外部可用信息作为输入,并根据先验知识构建车辆排放集成模型,用以估计实时排放量并找到可行减排策略的面向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并行排放监管系统。
[0008]本专利技术具体过程是:整车逆动力学模型以车辆纵向受力分析为基础,其中考虑了空气阻力、摩擦阻力、道路坡度阻力以及加速度要求,总驱动力为:(1)其中,是空气阻力系数,是车辆的瞬时速度,代表车辆前方区域,是环境
空气密度,是滚动摩擦系数,是重力加速度,是以弧度为单位的路面坡度,为车辆瞬时加速度,为整车质量;发动机转矩如下:(2)其中,是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是最终车辆传动比,为当前车辆的传动比,为车轮有效半径;发动机的转速如下:(3)其中,是车辆的瞬时速度,代表圆周率;燃油消耗率模型由二维多项式拟合得到,如下式(4)其中,是与发动机排量相关的拟合系数,是对应时刻发动机扭矩,是对应时刻发动机转速,是燃油消耗率;根据不同的燃料,建立了CO2转化方程:(5)其中,是CO2排放速率,为相关燃料类型转换因子。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针对车辆排放监管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车辆尾气排放监管框架,将平行交通层级和平行车辆层级紧密结合,充分挖掘了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大数据优势;2、以往的基于排放因子及平均速度修正的宏观车辆排放模型无法准确估计单车的尾气排放,而本专利技术在平行车辆层利用车辆动力学、发动机燃烧等先验知识进行微观排放建模,可以实现对单车排放行为的准确估计;3、本专利技术针对车辆尾气排放建模考虑了发动机后处理模块对尾气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排放模型得出的排放估计结果更贴近实际交通环境,排放估计结果的误差更小;4、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模块化集成排放模型是根据排放相关的机理知识搭建的,机理模型比数据驱动模型表现出更好的外推性质,更换相应模块将实现不同车型之间的快速模型切换。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整体智能交通系统与智慧城市并行的排放监管框架;图2是模块化集成模型的通用架构;图3是测试数据集上的CO2累积排放量估算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专利技术主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并行车辆尾气排放监管系统以适应实际的交通环境。在该排放监管框架中,从智能交通系统中收集外部可用信息作为输入,并根据先验知识构建车辆排放集成模型,用以估计实时排放量并找到可行的减排策略。采用并行理论通过实际世界和人工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决复杂交通系统排放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并行排放监管框架可以有效避免宏观和部分微观排放模型的弊端,并对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排放实现精准监测和有效管理,最后用一个实际应用案例表明了基于RDE测试的排放监管框架的有效性。
[0012]本专利技术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层:上层为平行交通运输层、下层为平行车辆层。
[0013]上层用于规划一些可行方案,比如路线规划、技术潜力分析、城市交通设计等。下层侧重于车辆瞬时排放的估算,提出一种新型模块化集成排放模型作为排放监管系统的核心,当智能交通系统采集到实时的车辆速度、加速度、道路坡度等信息时,可以通过该模型将车辆动力学需求转化为发动机转速和扭矩,进一步估计车辆的实时尾气排放。通过两个层次之间的迭代交互,可以推导出排放感知的最优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交通系统当中。此外,预测模型还可以用来寻找可行的减排策略。通过低成本的计算实验和并行执行,可以实现高效的排放管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0014]本专利技术的实现包括以下部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模型的并行车辆尾气排放监管系统有着独特的层级结构。首先,上层智能交通层通过多种传感器获取外部道路信息(车辆速度、加速度、道路坡度),将这些信息作为输入传递到下层平行车辆层进行尾气排放估计。其次,车辆尾气排放与车辆动力学、发动机燃烧进程以及后处理系统的转化效率有着紧密联系。下层的车辆排放模型通过各个不同的子模块实现对尾气排放的逐秒估计,该模型是通过软件系统实现的。软件系统由Matlab/Simulink高级仿真软件组成。Matlab/Simulink软件用于车辆尾气排放估计的仿真模型搭建,并提供了仿真实验环境。最后,排放模型得到的排放估计结果反送到上层,为进一步的智能交通规划任务提供排放数据支持,通过两个平行层级的不断交互,寻找切实可行的交通减排策略。
[0015]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点、实现目的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全面解释说明:本专利技术中基于模型的并行车辆尾气排放总体监管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上层为平行交通层级侧重于规划城市交通,下层为平行车辆层级更侧重于车辆排放估计。这种并行的排放监管框架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车辆行驶参数的估计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预测。为了清晰地显示不同功能的执行流程,估计过程用实线表示,预测过程用虚线表示。
[0016]对于一个实时的排放预测任务,基于模型的平行车辆层起主要作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排放模型是根据排放产生相关机理知识得到的,模型以模块化和层次化的形式进行结
构,如图2所示。当智能交通采集到实时的车辆速度、加速度、道路坡度等信息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并行排放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整车逆动力学模型以车辆纵向受力分析为基础,其中考虑了空气阻力、摩擦阻力、道路坡度阻力以及加速度要求,总驱动力为:(1)其中,是空气阻力系数,是车辆的瞬时速度,代表车辆前方区域,是环境空气密度,是滚动摩擦系数,是重力加速度,是以弧度为单位的路面坡度,为车辆瞬时加速度,为整车质量;发动机转矩如下:(2)其中,是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虹许可孙耀胡云峰张辉宫洵林佳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