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抗调整电路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824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抗调整电路及方法。该阻抗调整电路包括上拉调整模块、下拉调整模块、上拉粗调模块和下拉粗调模块;所述上拉调整模块包括串联的N个第一阻抗元件;所述上拉粗调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阻抗调整电路的第一电源接入端与对应的第一阻抗元件的第二端导通;所述下拉调整模块包括串联的M个第二阻抗元件;所述下拉粗调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阻抗调整电路的第二电源接入端与对应的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二端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串联阻抗元件的方式,能够减少阻抗调整电路中的电阻的数量,进而节省阻抗调整电路的面积以及阻抗调整电路的使用成本。整电路的面积以及阻抗调整电路的使用成本。整电路的面积以及阻抗调整电路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抗调整电路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阻抗调整电路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通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高速通讯逐渐走进了生活的各个角落。为保证高速通信时信号的完整性,在信号输出时需要进行阻抗匹配。阻抗匹配的原理为输出阻抗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进行匹配,进而减少信号发射,保证高速信号的幅度。
[0003]然而,在集成电路实际的生成过程中,通信接口电路的输出阻抗受工艺、电压、温度的影响,输出阻抗值工作值与设计值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保证高速信号的完整性,就需要引入阻抗调整电路,使输出阻抗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从而使通信接口的输出阻抗接近设计值。
[0004]在现有技术中,阻抗调整电路大都采用多个电阻并联的方式进行阻抗匹配,为适配更多的阻抗需求,就需使用更多阻值不同的电阻,以增加档位。但电阻的面积相对较大,更多的电阻也就意味着阻抗调整电路更大的面积以及更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抗调整电路及方法,以解决阻抗调整电路面积大,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抗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调整电路包括上拉调整模块、下拉调整模块、上拉粗调模块和下拉粗调模块;所述上拉调整模块包括串联的N个第一阻抗元件,其中,第一级第一阻抗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阻抗调整电路的负载连接端电连接,第k级第一阻抗元件的第二端与第k+1级第一阻抗元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阻抗元件的第二端均与所述上拉粗调模块电连接;所述上拉粗调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阻抗调整电路的第一电源接入端与对应的第一阻抗元件的第二端导通;1≤k≤N

1;所述下拉调整模块包括串联的M个第二阻抗元件,其中,第一级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阻抗调整电路的负载连接端电连接,第p级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二端与第p+1级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二端均与所述下拉粗调模块电连接;所述下拉粗调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阻抗调整电路的第二电源接入端与对应的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二端导通;1≤p≤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抗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粗调模块包括:N个第一开关单元,第k个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k个第一阻抗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第k个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N个第一开关单元的导通状态;所述下拉粗调模块包括:M个第二开关单元,第p个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p个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第p个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导通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抗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抗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调整电路还包括N个第一精调模块和M个第二精调模块;第k个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通过第k个第一精调模块与第k个第一阻抗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精调模块用于根据第三控制信号调整其阻抗值;第p个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通过第p个第二精调模块与第p个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精调模块用于根据第四控制信号调整其阻抗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抗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精调模块包括并联的多个第三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一阻抗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第三晶体管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二精调模块包括并联的多个第四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四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林吉郝沁汾刘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芯光智网集成电路设计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