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盘及储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203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储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浮盘及储罐,浮盘包括盖体和安装于盖体外侧的固定圈板(4),盖体由多个单元块(1)通过连接件(2)相互拼接而成,单元块(1)为一体成型的多孔发泡金属材料,单元块(1)的表面涂有树脂,相邻单元块(1)之间及单元块(1)与固定圈板(4)之间的缝隙通过填充树脂进行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浮盘通过在一体成型的多孔发泡金属材料的单元块的表面涂抹树脂,以及在相邻单元块之间及单元块与固定圈板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树脂进行密封,可以有效防止罐体内的介质进入单元块内,或者通过单元块之间以及单元块与固定圈板之间的缝隙处泄漏出,从而实现对罐体的有效密封。从而实现对罐体的有效密封。从而实现对罐体的有效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盘及储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罐
,具体地涉及一种浮盘及储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内浮顶储罐、污油池等储存易挥发液体的容器内会设置浮盘,用于抑制液体挥发,减少对外界的污染。浮盘主要包括箱式浮盘或多个浮盖自由组合方式形成的浮盘。
[0003]对于箱式浮盘,其箱体采用焊接方式,箱体内填充铝蜂巢或设置金属隔板,用于增加浮盘强度,当浮箱内因焊缝撕裂或腐蚀穿孔时,浮箱内会充满油气,在浮箱拆卸检修时会发生闪爆事故,引发储罐爆炸,作业风险很高,如上海某石化企业在拆除箱式浮盘时因浮箱泄漏发生油气爆炸,导致储罐倾倒,燃爆造成人员伤亡。此类浮箱泄漏问题较多,在运行中浮箱泄漏会造成浮盘失稳,造成浮盘卡盘,导致液面升至浮盘上部,罐内油气剧增,燃爆风险很大。浮箱常见的形式是铝制浮箱、不锈钢浮箱。这些浮箱是长方体,至少有8条焊缝,且壁薄,一般在1.2

1.6mm,焊接难度大,浮箱场地通常超过2m,应力变形明显,浮箱密闭质量难以保障,这是浮箱泄漏的主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浮盘在泄漏后,浮力单元内会集聚油气,发生爆炸火灾事故后,多个浮力单元会沉没,造成整个浮盘沉没或倾斜,使得罐内液面裸露,形成全面积火灾。总之,上述浮盘的泄漏问题及因泄漏造成的浮盘沉没问题是当前浮盘最大的隐患。
[0004]对于采用自由组合浮盖形成的浮盘,浮盖是空心结构,壁厚,破损泄漏的可能性较小,但其浮盖之间没有密封,仅仅是相互贴合在一起,当液面波动时,浮盖之间会动态出现缝隙,造成液面挥发加剧。
[0005]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泄漏问题主要是由浮盘密封问题引起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因浮盘浮力单元密封原因而引起储罐内介质泄漏的问题,提供一种浮盘,该浮盘可实现对罐体的有效密封,可有效防止储罐内的介质泄漏。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浮盖,包括盖体和安装于所述盖体外侧的固定圈板,所述盖体由多个单元块通过连接件相互拼接而成,所述单元块为一体成型的多孔发泡金属材料,所述单元块的表面涂有树脂,相邻所述单元块之间及所述单元块与所述固定圈板之间的缝隙通过填充所述树脂进行密封。
[0008]优选地,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单元块相互对齐呈直线型排列,前后相邻两个所述单元块相互错开排列。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左右贯穿所述单元块的横向金属条、前后贯穿所述单元块的纵向金属条以及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用于连接位于其左右两侧的所述单元块的所述横向金属条和位于其前后两侧的所述单元块的所述纵向金属条,从位于所述盖体外侧的所述单元块向外伸出的所述横向金属条和所述纵向金属条与所述固定圈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圈板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盖体的支撑网,所述支撑网由多个横梁和纵梁相互拼接而成。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网的下端面上设有多个支腿。
[0012]优选地,所述树脂选用耐油、导静电、韧性强的树脂。
[0013]优选地,所述单元块由泡沫铝制成。
[0014]优选地,所述单元块的宽度为300

450mm,所述单元块的高度为100

200mm,所述单元块的长度为500

3000mm。
[0015]优选地,位于所述盖体最外侧的所述单元块为能够使所述盖体形成圆形的异形单元块。
[0016]优选地,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端分别嵌入与其相邻的所述单元块内,与所述连接块相连接的所述纵向金属条的左右两侧分别嵌入与其相邻的所述单元块内。
[0017]优选地,所述横向金属条和所述纵向金属条均由钢筋制成,所述钢筋的直径为10

14mm;或所述横向金属条和所述纵向金属条均由钢板制成,所述钢板的厚度为2

5mm,所述钢板的宽度为10

50mm。
[0018]优选地,所述盖体上预留有通气孔、导向用的导向柱孔和检修时用的人孔,所述通气孔、导向柱孔和人孔处设有可开关的密封盖体。
[0019]优选地,所述固定圈板的高度与所述单元块的高度相同,所述固定圈板的厚度为1

3mm。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储罐,所述储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浮盘。
[0021]本专利技术浮盘通过在一体成型的多孔发泡金属材料的单元块的表面涂抹树脂,以及在相邻单元块之间及单元块与固定圈板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树脂进行密封,可以有效防止罐体内的介质进入单元块内,或者通过单元块之间以及单元块与固定圈板之间的缝隙处泄漏出,从而实现对罐体的有效密封;同时采用一体成型的多孔发泡金属材料的单元块作为浮力单元,提高了浮盘顶部的可承受载荷,可有效防止浮盘沉没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浮盘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浮盘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浮盘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单元块,2连接件,21横向金属条,22纵向金属条,23连接块,4固定圈板,6支撑网,7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结构轮廓的内、外。
[0029]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浮盘,如图1

3所示,包括盖体和安装于盖体外侧的固定圈
板4,盖体由多个单元块1通过连接件2相互拼接而成,单元块1为一体成型的多孔发泡金属材料,单元块1的表面涂有树脂,相邻单元块1之间及单元块1与固定圈板4之间的缝隙通过填充树脂进行密封。通过缝隙之间填充树脂进行密封,消除了浮力单元之间的缝隙,使得整个浮盘形成一个整体。在单元块的表面涂抹树脂,使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树脂层,防止罐体内的介质进入单元体的内部空隙中,从源头上消除了浮力单元泄漏的可能性。单元块1采用一体成型的多孔发泡金属材料,可以确保单元块不会发生破裂的现象,有效防止现有技术中因为单元块破裂而产生浮盘泄漏或者浮盘沉没的问题的发生。本专利技术浮盘通过在一体成型的多孔发泡金属材料的单元块的表面涂抹树脂,以及在相邻单元块之间及单元块与固定圈板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树脂进行密封,可以有效防止罐体内的介质进入单元块内,或者通过单元块之间以及单元块与固定圈板之间的缝隙处泄漏出,从而实现对罐体的有效密封;同时采用一体成型的多孔发泡金属材料的单元块作为浮力单元,提高了浮盘顶部的可承受载荷,可有效防止浮盘沉没的现象发生。
[0030]为了使浮盘的结构在整体上更加牢固和稳定,左右相邻两个单元块1相互对齐呈直线型排列,前后相邻两个单元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安装于所述盖体外侧的固定圈板(4),所述盖体由多个单元块(1)通过连接件(2)相互拼接而成,所述单元块(1)为一体成型的多孔发泡金属材料,所述单元块(1)的表面涂有树脂,相邻所述单元块(1)之间及所述单元块(1)与所述固定圈板(4)之间的缝隙通过填充所述树脂进行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盘,其特征在于: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单元块(1)相互对齐呈直线型排列,前后相邻两个所述单元块(1)相互错开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包括左右贯穿所述单元块(1)的横向金属条(21)、前后贯穿所述单元块(1)的纵向金属条(22)以及连接块(23),所述连接块(23)用于连接位于其左右两侧的所述单元块(2)的所述横向金属条(21)和位于其前后两侧的所述单元块(2)的所述纵向金属条(22),从位于所述盖体外侧的所述单元块(1)向外伸出的所述横向金属条(21)和所述纵向金属条(22)与所述固定圈板(4)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板(4)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盖体的支撑网(6),所述支撑网(6)由多个横梁和纵梁相互拼接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6)的下端面上设有多个支腿(7)。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块(1)由泡沫铝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块(1)的宽度为300

450mm,所述单元块(1)的高度为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需庆马开良陶彬贾光吴京峰尚祖政张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