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用27.5kV双极式自屏蔽电缆、中间接头及电缆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194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气化铁路用27.5kV双极式自屏蔽电缆、电缆用中间接头及电缆终端结构,所述的双极式自屏蔽电缆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套设设置的内导体、内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外导体、内护套、铠装层、包带以及外护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气化铁路用双极式自屏蔽电缆,与传统的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相比:本产品采用双极式结构设计,将原有的正极、负极两根电缆合而为一,实现了电缆正、负极同心的紧凑结构形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气化铁路用双极式自屏蔽电缆结构在自附屏蔽的同时,可有效削弱传统单芯交流电缆对于周围其它电缆的谐波电磁干扰,降低了电缆的线路损耗,提高了电缆的载流能力。提高了电缆的载流能力。提高了电缆的载流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化铁路用27.5kV双极式自屏蔽电缆、中间接头及电缆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具体涉及电气化铁路用27.5kV双极式自屏蔽电缆、电缆用中间接头及电缆终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全国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大规模建设,由电气化铁路非线性负载(谐波)引起的电网污染和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电缆会在谐波的影响下产生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致使电缆线路产生附加发热,降低电缆的使用寿命。此外,谐波还会造成电缆损耗增加和载流能力的降低,严重影响了供电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0003]传统的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正、负极通常由两根电缆构成,在狭小的电气化铁路敷设环境中,其较大的体积和重量会增加敷设难度,且正、负极电缆产生的谐波会对附近的通信电缆、仪表电缆及通信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容易造成误判断风险,引发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电缆正、负极产生的谐波会对附近的通信电缆、仪表电缆以及通信设备等产生电磁干扰,从而造成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气化铁路用27.5kV双极式自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极式自屏蔽电缆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套设设置的内导体(1)、内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绝缘屏蔽层(4)、外导体(6)、内护套(8)、铠装层(9)、包带(10)以及外护套(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用27.5kV双极式自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导体(1)采用铜丝绞合紧压而成,或采用股块导体绞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用27.5kV双极式自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以及绝缘屏蔽层(4)采用三层供挤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用27.5kV双极式自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极式自屏蔽电缆还包括垫层(5),所述的垫层(5)设置于所述绝缘屏蔽层(4)与所述外导体(6)之间;所述的垫层(5)采用半导电带,所述的垫层(5)用于隔离所述绝缘屏蔽(4)与所述外导体(6),防止外导体(6)压伤、扎破所述绝缘屏蔽(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用27.5kV双极式自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导体(6)采用圆形铜丝或采用异形铜单丝缠绕或绕包制成,且以缠绕圆整为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用27.5kV双极式自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极式自屏蔽电缆还包括铜带(7),所述的铜带(7)设置于所述外导体(6)与所述内护套(8)之间,且所述的铜带(7)呈间隙或重叠绕包设置于所述外导体(6)的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用27.5kV双极式自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护套(8)用于隔离所述外导体(6)与所述铠装层(9);所述的内护套(8)采用PVC,聚乙烯或是具有阻燃、耐火、无卤低烟阻燃性能的材料挤包形成;所述的外护套(11)采用具有阻燃、无卤、低烟性能中单个或组合性能的材料挤包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用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文林李明李鲲鹏王宏杰蔡为杨建潘清祝仲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