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况自适应清洁轴承及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163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工况自适应清洁轴承及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截面为环形的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包括中心孔,所述轴承本体上设有沿轴承本体中心轴轴向分布的内侧凹槽和外侧凹槽,所述内侧凹槽与所述中心孔内壁连通,所述外侧凹槽与所述轴承本体外表面连通;其中,当轴承本体发生变形时,通过内侧凹槽和外侧凹槽的扩张或收缩来补偿轴承本体的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满足高、低温等温度异常工况下的使用,在防尘措施失效时适当起到自清洁作用,可以产生自润滑,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延长轴承部件使用寿命,适用性广泛,可以作为多数工况下的替换件使用,方便备库更换。方便备库更换。方便备库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况自适应清洁轴承及阀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
,尤其是指一种多工况自适应清洁轴承及阀门。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社会,由于国家装备制造业转型和升级,以及国家对在石油天然气、石化、环保、电力、冶金等领域的投资持续提高,阀门行业总体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其中轴承作为阀体内部起到支撑、滚动、防尘等功能的零部件,对阀门的正常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环境(工况)的原因,在高、低温等温度异常工况下,轴承性能降低,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轴承实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工况自适应清洁轴承,使其能够适应多环境(工况)。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工况自适应清洁轴承,包括截面为环形的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包括中心孔,所述轴承本体上设有沿轴承本体中心轴轴向分布的内侧凹槽和外侧凹槽,所述内侧凹槽与所述中心孔内壁连通,所述外侧凹槽与所述轴承本体外表面连通;其中,当轴承本体发生变形时,通过内侧凹槽和外侧凹槽的扩张或收缩来补偿轴承本体的变形。/>[0005]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况自适应清洁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环形的轴承本体(1),所述轴承本体(1)包括中心孔(11),所述轴承本体(1)上设有沿轴承本体(1)中心轴轴向分布的内侧凹槽(12)和外侧凹槽(13),所述内侧凹槽(12)与所述中心孔(11)内壁连通,所述外侧凹槽(13)与所述轴承本体(1)外表面连通;其中,当轴承本体(1)发生变形时,通过内侧凹槽(12)和外侧凹槽(13)的扩张或收缩来补偿轴承本体(1)的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况自适应清洁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凹槽(12)和外侧凹槽(13)均沿所述中心孔(11)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工况自适应清洁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凹槽(12)包括第一短槽(121)以及与第一槽连通的第一长槽(122),所述外侧凹槽(13)包括第二短槽(131)以及与第二短槽(131)连通的第二长槽(1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工况自适应清洁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槽(121)和第二短槽(131)的形状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长槽(122)和第二长槽(132)的形状为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的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圆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工况自适应清洁轴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短槽(121)各自圆心所在圆与中心孔(11)内壁所在圆之间的间距为所述轴承本体(1)外圆与中心孔(11)内壁所在圆之间间距的1/3,多个所述第二短槽(131)各自圆心所在圆与中心孔(11)内壁所在圆之间的间距为所述轴承本体(1)外圆与中心孔(11)内壁所在圆之间间距的2/3,多个所述第一长槽(122)各自末端与中心孔(11)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永明卞红飞钱明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宝牛阀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