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动取苗补苗功能的高效移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栽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取苗补苗功能的高效移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穴盘苗的培育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因素导致钵苗的形状出现差异,如钵苗的高矮、颜色、粗细等,并且在取苗机械爪进行取苗、投苗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抓取失败、投放失败的等情况,出现以上情况时,如果不进行补苗,会出现移栽不成活、漏载等情况,直接影响移栽质量。目前,穴盘苗的剔苗技术仍不成熟,大多需要人工作业,而现有自动移栽机对选苗补苗的需求大,应用少,亟待技术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取苗补苗功能的高效移栽装置,提高穴盘苗作业质量,提高自动移栽机的作业效果。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自动取苗补苗功能的高效移栽装置,包括取苗装置、落苗装置和补苗装置,所述落苗装置包括落苗板,落苗板上设有传送带基座,传送带基座的外侧设有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均水平设置,下传送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动取苗补苗功能的高效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苗装置、落苗装置和补苗装置,所述落苗装置包括落苗板,落苗板上设有传送带基座,传送带基座的外侧设有上传送带(13)和下传送带(14),上传送带(13)和下传送带(14)的长度方向均水平设置,下传送带(14)位于落苗板和上传送带(13)之间,上传送带(13)和下传送带(14)朝向落苗板的投影重合,上传送带(13)间隔连接有多个投苗杯,传送带基座上安装有能够带动上传送带(13)运动的上传送电机(17),下传送带(14)也间隔连接有多个投苗杯,传送带基座上安装有能够带动下传送带(14)运动的下传送电机(18),从而形成能够随着上传送带(13)环绕传送带基座运动的第一投苗杯组(15)、以及能够随着下传送带(14)环绕传送带基座运动的第二投苗杯组(16);传送带基座的一侧为落苗侧,靠近落苗侧的落苗板上开设有落苗口,落苗口盖设有落苗滑板,落苗板上设有能够带动落苗滑板开启或关闭运动的滑板气缸;上传送带(13)和下传送带(14)位于落苗侧的一段均为沿着传送带基座的横向以直线延伸的落苗段,传送带基座与落苗侧相背离的一侧为取苗侧,上传送带(13)和下传送带(14)位于取苗侧的一段为与落苗段相互平行的取苗段,落苗段和取苗段的长度满足能够使第一投苗杯组(15)和第二投苗杯组(16)分别位于落苗段或取苗段,位于落苗段的第一投苗杯组(15)或第二投苗杯组(16)的多个投苗杯均能够依次通过落苗口的正上方,以便于钵苗向下依次穿过投苗杯的底部开口和落苗口;传送带基座沿横向的两端的其中一侧为补苗侧,上传送带(13)和下传送带(14)位于补苗侧的一段为沿着传送带基座的纵向以直线延伸的补苗段,补苗段与落苗段相互垂直,第一投苗杯组(15)和第二投苗杯组(16)的运动方向均为从取苗段运动至补苗段,再从补苗段运动至落苗段;所述补苗装置位于补苗侧并靠近于补苗段,所述取苗装置位于取苗侧并靠近于取苗段;取苗装置包括穴盘苗输送带(1),穴盘苗输送带(1)能够将多个钵苗同时输送至待取苗位置,待取苗位置位于穴盘苗输送带(1)靠近取苗段的一侧,穴盘苗输送带(1)外侧设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顶端连接有盖板(3),盖板(3)的底侧设有纵向导轨(4),纵向导轨(4)上设有滑块,滑块与升降气缸(6)的顶端连接,盖板(3)上还设有能够带动滑块和升降气缸(6)沿纵向导轨(4)运动的纵向传送电机(5),升降气缸(6)的底端连接有横向伸缩装置(8)和能够带动横向伸缩装置(8)沿横向进行伸缩运动的横向气缸(7),横向伸缩装置(8)上间隔安装有多个取苗机构,取苗机构包括取苗气缸(9)和取苗爪(10);穴盘苗输送带(1)的一侧设有取苗光电传感器(11),当取苗光电传感器(11)检测到待取苗位置的钵苗时,控制器能够使纵向传送电机(5)、升降气缸(6)和横向气缸(7)配合带动多个取苗机构沿纵向靠近待取苗位置并沿横向集中,从而使多个取苗机构运动至位于待取苗位置的多个钵苗上方,传送带基座的顶侧设有检测相机(12),检测相机(12)能够对位于待取苗位置的多个钵苗进行拍照,以便于控制器识别出位于待取苗位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李青,陈爽,解晓琳,王升升,肖利强,刘孟楠,赵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