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一种具有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显示面板中,通常将驱动电路和发光芯片分别布局(Layout),其中,驱动电路包括开关器件和信号线等元器件。
[0003]然而,上述这些元器件占用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Active Area,AA)较多空间,造成每英寸对角线上所拥有的像素数量较少,即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单位(Pixels Per Inch,PPI)较小,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很难提升,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04]因此,如何优化显示面板的元器件布局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分辨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将发光芯片与驱动电路间隔一定距离且交叠设置,无需将发光芯片与驱动电路分开布局,有效节省了显示面板的布局空间。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芯片以及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芯片以及与所述发光芯片电性连接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驱动电路交叠且相间隔设置,所述发光芯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压信号线和第二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一衬垫和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衬垫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生成一电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将所述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衬垫,所述发光芯片接收所述电压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压信号发光;所述发光芯片还通过所述第二衬垫将所述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数据线、扫描线、第一控制晶体管以及第二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自所述扫描线接收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自所述数据线接收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衬垫,自所述第二衬垫接收所述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第二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接收所述数据信号并处于导通状态以从所述第二衬垫接收所述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布设于所述发光芯片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在所述发光芯片上的正投影部分位于所述发光芯片上;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与所述数据线设置于所述发光芯片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在所述发光芯片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发光芯片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衬底基板、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保护层以及导电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部分区域,用于布设所述扫描线;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一金属层未覆盖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所述绝缘层用于隔开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电信号;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背对所述第一金属层的部分表面上,所述第二金属层用于布设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上;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未覆盖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上;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导电层用于电性连接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驱动电路,以及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控制电极和第二控制电极,所述第一控制电极与第二控制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控制电极用于布设所述扫描线以及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用于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二控制电极在所述发光芯片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发光芯片上;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