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蒽醌型染料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是涉及蒽醌型染料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蒽醌型染料是分子中具有蒽醌结构的染料、以蒽醌为原料合成的各类蒽醌衍生物染料以及以蒽醌衍生物合成的各类稠环酮染料的总称。这类染料通常用作聚苯乙烯、聚碳酸酯、ABS等多种工程塑料的着色剂;也可作为分散染料用作纺织品的染色。随着工程塑料、纺织品等相关产业的不断扩大,对这类蒽醌型染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0003]现有蒽醌型染料中,溶剂黄163(1,8
‑
双(苯硫基)
‑
9,10
‑
蒽醌)、溶剂黄167(1
‑
苯硫基
‑
9,10
‑
蒽醌)、溶剂黄189(1,5
‑
双(苯硫基)
‑
9,10
‑
蒽醌)这3种染料因具备良好的耐热稳定性及耐晒性,在工程塑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3种染料结构式如下:
[0004][0005]这3种蒽醌染料结构十分相似,其的合成路线也十分相似,均可以蒽醌为原料制得。以溶剂黄163为例,目前报道的主要合成方法是以1,8
‑
二氯蒽醌(如专利CN103275511)或1,8
‑
二硝基蒽醌(如专利CN101130639)为原料,经与苯硫酚进行取代反应制得。原料1,8
‑
二氯蒽醌是蒽醌经磺化、氯化制备而来,其中氯化反应使用了易制爆的氯酸钠,安全风险较大;原料1,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蒽醌型染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蒽醌型染料的结构通式如下:蒽醌型染料的合成方法为依次进行以下步骤:1)、酰氯化:在溶剂Ⅰ中,蒽醌磺酸与酰氯化试剂进行酰氯化反应;2)、还原:步骤1)所得的中间体利用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3)、取代:步骤2)所得的中间体利用试剂进行取代反应,得蒽醌型染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蒽醌型染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酰氯化:将蒽醌磺酸与溶剂Ⅰ和催化剂混合,于室温~低于回流反应温度下加入酰氯化试剂,加完后于室温~回流反应温度下保温反应至结束,除去溶剂Ⅰ以及除去残留的酰氯化试剂,得到中间体;或者除去残留的酰氯化试剂,得到位于溶剂Ⅰ中的中间体;蒽醌磺酸:酰氯化试剂=1:1.0~3的摩尔比;每100g的蒽醌磺酸配用催化剂0~5g;步骤2)、还原:步骤1)所得的中间体在无水溶剂Ⅱ中利用还原剂于室温~回流温度下进行还原反应,或者步骤1)所得的位于溶剂Ⅰ中的中间体利用还原剂于室温~回流温度下进行还原反应;再经后处理,得中间体;步骤1)所得的中间体:还原剂=1:1.0~3的摩尔比;3)、取代:将步骤2)所得的中间体与溶剂Ⅲ混合,加入碱和试剂,于室温~回流温度下保温反应至结束,再经后处理,得到蒽醌型染料;所述试剂为卤代苯、硝基苯;步骤2)所得的中间体上的巯基:碱=1:1.0~2.5;步骤2)所得的中间体上的巯基:试剂=1:1.0~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蒽醌型染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酰氯化试剂为氯化亚砜、草酰氯、三光气、三氯化磷、五氯化磷;催化剂为N,N
‑
二甲基甲酰胺、N,N
‑
二甲基乙酰胺;溶剂Ⅰ为卤代烷烃或卤代芳烃中的至少任一;所述卤代烷烃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所述卤代芳烃为四氯乙烯、甲苯、二甲苯、异丙苯、氯苯、二氯苯、硝基苯。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蒽醌型染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为以下任一方案:方案一、还原剂为还原性化合物,所述还原性化合物为亚磷酸、次磷酸、红磷、二氧化硫;向步骤1)所得的中间体中加入无水溶剂Ⅱ和碘化物,于室温~低于回流反应温度下加入还原剂,而后于室温~回流温度下保温反应至结束;或者,向步骤1)所得的位于溶剂Ⅰ中的中间体加入碘化物,于室温~低于回流反应温度下加入还原剂,而后于室温~回流温度下保温反应至结束;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中间体;所述碘化物为碘或碘化钾、碘化钠;步骤1)所得的中间体上的磺酰氯与还原剂的摩尔用量比为1:1.0~1.5;步骤1)所得的中间体上的磺酰氯与碘或碘化物的摩尔用量比为1:0.01~0.2;方案二、还原剂为还原性金属、还原性金属盐、或还原性化合物;还原性金属为锌、铁;还原性金属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晓敏,葛前建,廖祖态,占运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扬帆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