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高海拔地区光伏遮阳生态减碳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33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光伏遮阳生态减碳路基结构,包括:路基;第一支撑柱,设置有多个,分别均匀分布于所述路基的两侧;第一光伏板遮阳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转动连接;第一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光伏板遮阳部旋转一定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光伏板遮阳部在不同的时间段对所述路基进行遮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高寒地区路基下方土层融沉变形的问题,同时可将高原上丰富的太阳能通过光伏技术转化为电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可行性强。技术可行性强。技术可行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寒高海拔地区光伏遮阳生态减碳路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光伏电池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的领域,尤其是涉及解决高寒地区因路基下方多年冻土发生热融作用导致的路面沉降变形的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光伏遮阳生态减碳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其按冻结时间长短可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季节性冻土的活动层在冬季冻结、夏季融化,其厚度由自然条件和土壤性质决定。多年冻土是保持两年或两年以上的连续冻结状态的土层,只有表层几米处存在冬冻春融的活动层。
[0003]我国冻土分布广泛,多年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5%左右。青藏地区公路、铁路沿途地区因其气候环境多变,长期低温且昼夜温差大,存在状态不稳定的高温冻土,稍有扰动就极易融化。因此新建道路的吸热效应,会改变地表能量平衡状态,极易引起多年冻土的退化,导致路基发生剧烈的融沉,影响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服役性能。冻土区的已建道路工程时间表明:很多路段,每年因冻土退化导致的路基融沉量都超过了10cm,多年累积融沉量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光伏遮阳生态减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8);第一支撑柱(10),设置有多个,分别均匀分布于所述路基(8)的两侧;第一光伏板遮阳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0)转动连接;第一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0)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光伏板遮阳部旋转一定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光伏板遮阳部在不同的时间段对所述路基(8)进行遮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光伏遮阳生态减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板遮阳部,包括:第一光伏板(1);第一支撑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光伏板(1)背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光伏板(1);第一弦杆(4),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连接;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0)通过第一转动件(6)连接,以实现在所述第一转动件(6)的驱动下,可实现所述第一转动件(6)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5)转动,且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第一弦杆(4)另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光伏遮阳生态减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板(1)的旋转角度为0至60
°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光伏遮阳生态减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弦杆(4)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第一弦杆(4)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螺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光伏遮阳生态减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遮阳生态减碳路基结构还包括:斜向遮阳部,斜向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0)的一侧,用于对所述路基(8)的侧面进行遮挡,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0)上均设置一个所述斜向遮阳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光伏遮阳生态减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遮阳部包括:遮阳杆(7),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0)的一侧连接;第二光伏板遮阳部,与所述遮阳杆(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驱动部,设置于所述遮阳杆(7)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光伏板遮阳部旋转一定角度,以使所述第二光伏板遮阳部在不同的时间段对所述路基(8)进行遮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光伏遮阳生态减碳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刘爽李晓康唐文震郑双飞王盟汪双杰杜彦良吴永康刘勤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