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置式公交慢行一体化道路及交叉口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交通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置式公交慢行一体化道路及交叉口。
技术介绍
[0002]许多城市在过去的道路建设过程中,往往从保障机动车通行的角度出发,通过压缩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空间增设机动车道,或侵占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空间设置机动车停车泊位。这严重破坏了城市慢行交通的通行环境,造成了在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中占据一半以上的慢行交通通行困难。此外,道路空间资源往往向个体交通倾斜,公交专用道设置率较低。部分道路即便设置了外侧公交专用道,但由于频繁受到两侧地块出入车辆的干扰,导致公交专用道的通行效率不高。
[0003]随着“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等城市交通发展理念的不断提出,人们深刻意识到城市道路空间是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无法无限制地满足迅猛增长的个体机动化出行需求,只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绿色交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充分保障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通行权利的道路设计方法,将“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理念落到实处。
专利技术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置式公交慢行一体化道路,其特征在于,非机动车道(1)集中设置于道路中央,机动车道(2)设置于非机动车道(1)的两侧,道路上还设有人行过街横道(3),道路在邻近人行过街横道(3)的进口道一侧设有路段停车线(4);所述机动车道(2)中,靠近非机动车道(1)的最内侧车道为公交专用道(2
‑
1),其余外侧车道为社会车道(2
‑
2);所述非机动车道(1)在邻近人行过街横道(3)的进口道一侧设置有公交站(5);所述人行过街横道(3)处采用信号灯控制,设置有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以及人行信号灯,并进行如下的两相位信号控制模式:第一相位:东西向机动车直行,东西向非机动车直行;第二相位:南北向行人过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置式公交慢行一体化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道(1)路面高于机动车道(2)路面,并设置隔离栏进行分隔;所述非机动车道(1)采用彩色铺装,上下行之间通过交通标线分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置式公交慢行一体化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道(1)在邻近人行过街横道(3)的进口道一侧还设有非机动车停放点(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置式公交慢行一体化道路,其特征在于:对向的两个公交站(5)之间的人行过街横道(3)区域设置有遮阳棚(7)。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置式公交慢行一体化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灯控制模式采用定周期模式进行第一相位和第二相位的切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置式公交慢行一体化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过街横道(3)处设有过街请求按钮,所述公交站(5)设有用于感应公交车辆进站的感应设备;所述信号灯在常规状态下采用第一相位,机动车信号灯和非机动车信号灯显示绿灯,人行信号灯显示红灯;当行人按下过街请求按钮或感应设备感应到公交车辆即将进站时,信号灯在缓冲时间T1后从第一相位切换至第二相位;所述第二相位时,机动车信号灯和非机动车信号灯显示红灯,人行信号灯显示绿灯且绿灯时长为T2,T2≥max{T
p
, T
b
},其中T
p
表示行人穿越整幅道路所需的最小时间,T
b
表示公交乘客下车后穿越半幅道路的最小时间;T2时长后,若无行人过街及公交车辆进站,信号灯切换回第一相位;第一相位预设绿灯时长为T
m
,T
m
>T
min
,其中T
min
表示最小机动车通行时间;T2时长结束前,若满足以下任一触发条件,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仍有行人按下过街请求按钮以及感应设备感应到公交车辆即将进站,则第二相位的人行信号灯的绿灯时间增加一个T2时长,并在新增的T2时长内继续判断是否满足触发条件,若满足触发条件,则再增加一个T2时长,直至某次新增的T2时长内不满足触发条件或者当前增加的绿灯总时长超过了预设的最大绿灯时间T
max
,则当前增加的绿灯时长结束后切换回第一相位。7.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陈素华,范婧婧,周诚,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