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目标定位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属于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目标定位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的定位技术是新空口(New Radio,NR)定位技术和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定位技术,这些定位技术只能对采用这些定位技术的设备自身进行定位。例如:终端通过NR定位技术只能确定该终端本身的定位。这样,由于只能对采用定位技术的设备自身进行定位,从而导致通信系统的定位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目标定位感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解决通信系统的定位能力差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目标定位感知方法,包括:
[0005]第一设备对感知目标进行感知测量,得到第一信号的动态反射径的第一测量量的第一测量量结果,所述第一测量量包括:反射径多普勒频率、反射径长度变化速度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信号为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号;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目标定位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对感知目标进行感知测量,得到第一信号的动态反射径的第一测量量的第一测量量结果,所述第一测量量包括:反射径多普勒频率、反射径长度变化速度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信号为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测量量结果,所述第一测量量结果用于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定位感知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感知结果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所述感知目标的速度大小;所述感知目标的速度方向;所述感知目标的轨迹;所述感知目标的未来预测位置。3.如权利要求1或2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感知目标所在无线信道进行角度功率谱APS测量,得到第二测量量的第二测量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量包括:信道的到达角APS和/或离开角APS;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测量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量结果用于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初始位置和轨迹中的至少一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感知目标所在无线信道进行APS测量,得到第二测量量的第二测量量结果,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在所述第二测量量包括离开角APS,且所述第一设备为网络侧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进行下行波束扫描,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波束扫描测量结果,并根据所述第一波束扫描测量结果确定离开角APS,所述波束扫描测量结果包括多个波束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二测量量包括到达角APS,且所述第一设备为终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测量固定下行波束的RSRP测量结果,并根据所述固定下行波束的RSRP测量结果确定到达角APS;在所述第二测量量包括离开角APS,且所述第一设备为终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进行上行波束扫描,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波束扫描测量结果,并根据所述第二波束扫描测量结果确定离开角APS,所述波束扫描测量结果包括多个波束对应的RSRP测量结果;在所述第二测量量包括到达角APS,且所述第一设备为网络侧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测量固定上行波束的RSRP测量结果,并根据所述固定上行波束的RSRP测量结果确定到达角APS。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测量量结果中动态反射径谱峰以外的干扰能量进行抑制,得到抑制后的第二测量量结果;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测量量结果,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抑制后的第二测量量结果。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量量包括如下一项:信道到达角APS,或者,信道离开角APS;信道的动态反射径的目标角度范围内的到达角APS,或者,信道的动态反射径的目标角
度范围内的离开角APS。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三设备发送的角度信息,所述角度信息包括所述感知目标到所述第一设备的到达角或者离开角;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感知目标进行APS测量,得到第二测量量,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感知目标进行所述到达角或者离开角的APS测量,得到第二测量量;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用于计算所述感知目标的定位感知结果的设备。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感知测量的参数配置信息。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波形、子载波间隔、带宽、突发Burst持续时间、Burst内信号时间间隔、Burst间时间间隔、发送功率、信号格式、信号方向、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天线信息、准共址QCL关系;其中,1个Burst是指在时域上连续发送的一组感知信号/通感一体化信号/参考信号;所述天线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天线索引、天线端口索引、天线数量。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上报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用于所述第三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参与协作感知。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状态信息、感知能力信息、先验信息。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上报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在所述第一设备为终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网络侧设备向第三设备上报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在所述第一设备为网络侧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上报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还向所述第三设备上报终端的设备信息,所述终端的设备信息用于所述第三设备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参与所述感知目标的协作感知。13.一种目标定位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设备接收至少两个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测量量结果,所述第一测量量结果为所述第一设备对感知目标进行感知测量得到的第一信号的动态反射径的第一测量量的结果,所述第一测量量包括:反射径多普勒频率、反射径长度变化速度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信号为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三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测量量结果,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定位感知结果。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感知结果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所述感知目标的速度大小;所述感知目标的速度方向;所述感知目标的轨迹;
所述感知目标的未来预测位置。15.如权利要求13或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三设备接收至少两个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测量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量为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感知目标所在无线信道进行角度功率谱APS测量得到的第二测量量的结果,所述第二测量量包括:信道的到达角APS和/或离开角APS;所述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定位感知结果,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测量量结果,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当前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测量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量结果,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当前位置;所述第三设备基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当前速度大小、所述速度方向、所述当前位置,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轨迹。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目标的初始位置,包括:在所述感知目标为终端的情况下,基于终端定位技术确定的所述感知目标的初始位置;或者在所述感知目标不为终端的情况下,基于免设备支撑device
‑
free技术确定的所述感知目标的初始位置。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device
‑
free技术确定的所述感知目标的初始位置,包括:基于回波定位确定的所述感知目标的初始位置;或者基于所述感知目标的角度信息确定的所述感知目标的初始位置。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感知目标的角度信息确定的所述感知目标的初始位置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三设备计算初始位置搜索区域中多个候选位置中每个候选位置的置信度,其中,每个候选位置的置信度是基于至少两个第一设备对所述感知目标的角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三设备在所述多个候选位置中确定置信度最大的位置为所述感知目标的初始位置。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设备计算初始位置搜索区域中多个候选位置中每个候选位置的置信度,包括:所述第三设备根据所述感知目标的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估计运动轨迹;所述第三设备假设所述感知目标的初始位置是所述初始位置搜索区域中的第一候选位置,并基于所述第一候选位置和所述估计运动轨迹,确定所述估计运动轨迹上每一个轨迹点对应的动态反射径的到达角和/或离开角;所述第三设备根据目标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之,袁雁南,姜大洁,姚健,丁圣利,吴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