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臭氧投加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了一种智能臭氧投加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厂中常见的工艺,通过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达到去除化学需氧量(简称:COD)的目的。在整个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除去COD需要消耗臭氧,若想维持臭氧池中的COD浓度稳定,必须通过持续投加来补充臭氧,使排放COD浓度维持在一个安全合理的水平。由于来水的COD浓度不同,因此臭氧投加量也要实时变化,以此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经济性。
[0003]污水厂运行中臭氧投加工艺常用的运行指标,一般由传感器检测出来,例如排放COD浓度、臭氧投加量、高效出水COD浓度等;检测某种指标所对应的的仪器或仪表(比如说COD仪能检测COD浓度值,流量计能检测流量等),并且能将检测值转变成信号(一般为电信号,按某种成熟的通信协议,通过电线传输)输出给自控单元(PLC或DCS;在自动控制中的一种服务器,专门负责接受来自设备的信号输入、执行简单的自动控制程序(所谓简单,指的是不具有人工智能的复杂程序)、以及将自动控制程序的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臭氧投加方法,其方法包括:步骤1,数据的准备,通过对输入的原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训练数据;训练数据包括排放COD浓度、臭氧投加量O3、高效出水COD浓度;步骤2,智能投加算法的控制,对输入的数据通过智能投加算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到臭氧投加的控制值;步骤3,臭氧投加量的获取,通过臭氧投加的控制值,获得最终臭氧投加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臭氧投加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投加算法包括前反馈控制,前反馈控制步骤包括:残差COD序列L(G_COD,P_COD)计算,通过步骤1得到训练数据中的高效出水COD浓度时间序列数据G_COD和排放池COD浓度时间序列数据P_COD,从而得到第一残差COD序列L(G_COD,P_COD);L(G_COD,P_COD)=G_COD
‑
P_COD;第一预测模型的获取,根据残差COD序列L(G_COD,P_COD)和步骤1中的预处理后的臭氧投加量O3组成一组供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序列数组,得到第一预测模型Model_1,Predict1=Model_RF(L(G_COD,P_COD),O3)Predict2=Model_BP(L(G_COD,P_COD),O3))Model_1=μ1*Model_RF+μ2*Model_BP其中,O3为经过数据平滑过后的臭氧投加量,L(G_COD,P_COD)高效出水COD浓度和排放池COD浓度的残差序列;Model_RF为随机森林模型;Model_BP为BP神经网络模型,μ1为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值的权重,μ2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的权重;第二残差序列第二残差序列的构建L*,通过实时高效出水COD浓度与排放池COD浓度的目标值(Target_COD)构建第二残差序列L*;臭氧投加量的计算,通过第二残差序列L*和经过训练得到的第一预测模型Model_1得到前反馈臭氧投加量O3_input_1;O3_input_1=Model_1(L
*
(G_COD,Target_COD))。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臭氧投加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投加算法还包括后反馈控制,后反馈控制的方法包括:第二数学模型Model_2的获取,根据历史的排放COD浓度P_COD与排放COD浓度的目标值Target_COD之间的关系获得第二数学模型Model_2;error=Target_COD
‑
P_COD_new;Integral=Σ(P_COD
‑
Target_COD);
其中,P_COD_new为最新的排放COD浓度数值,P_...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德扬,顾象天,李超,郭慧,钟丁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数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